词典 抗论 抗论的意思
kànglùn

抗论

简体抗论
繁体抗論
拼音kàng lùn
注音ㄎㄤˋ ㄌ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kàng,(1) 抵御。【组词】:抗击。抗争。抗拒。抵抗。顽抗。(2) 拒绝。【组词】:抗议。抗上。抗命。抗税。(3) 对等。【例句】:抗衡(力量不相上下的对抗)。

lùn lún,(1) 古同“伦”,条理。(2) 〔论语〕中国古书名,内容主要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3) 古同“抡”,挑选。

基本含义

指对错误的言论或观点进行坚决的反驳和辩驳。

抗论的意思

抗论 [kàng lùn]

1. 立论。大声争论。抗议。相对晤谈。谓在言论上相抗衡。

抗论 引证解释

⒈ 立论。

汉 赵壹 《报皇甫规书》:“高可敷翫坟典,起发圣意;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
《陈书·孙瑒传》:“时 兴皇寺 朗法师 该通释典, 瑒 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

⒉ 大声争论。

唐 无名氏 《玉泉子》:“淮南 节度使 王播,以钱十万贯赂遗恩倖,諫议大夫 独孤朗、张仲方 ……等十人,前一日诣 延英 抗论其事。”
宋 王巩 《闻见近录》:“既至, 文忠 抗论不屈。”

⒊ 相对晤谈。

清 刘大櫆 《程易田诗序》:“或抗论今时之务,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对而歌。”

⒋ 谓在言论上相抗衡。

《晋书·孙盛传》:“于时 殷浩 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 盛 而已。”

⒌ 抗议。参见“抗议”。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故西国之民,有被压制於政府者,必羣集抗论之,抵拒之。”


国语词典

抗论 [kàng lùn]

⒈ 直言而不阿谀。

《后汉书·卷八〇·文苑传下·赵壹传》:「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

⒉ 以言论相对抗。

《晋书·卷八二·孙盛传》:「于时殷浩擅名一时,与抗论者,惟盛而已。」


抗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抗犯释义:⒈抵抗与进犯。⒉犯颜抗论。
    • 2.
      折角释义:⒈汉元帝 时,少府 五鹿充宗 治 梁丘《易》,以贵幸善辩,诸儒莫敢与抗论。 人有荐 朱云 者,云 入,昂首论难,驳得 充宗 无言以对。诸儒为之语曰:“五鹿 岳岳,朱云 折其角。”事见《汉书·朱云传》。后以“折角”喻指雄辩。宋 周邦彦《汴都赋》:“虽有注河之辩,折角之口,终日危坐,抵掌而谭,犹不能既其万一。”清 黄景仁《送容甫归里》诗:“此日众中推折角,他年殿上待重茵。”⒉指在争论中被人驳倒。《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復有 梁 朝宰臣 李琪,每以文章自擅,曾进《贺平中山王都表》云:‘復 真定 之逆城。’
    • 3.
      起发释义:⒈犹启发。《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高可敷翫坟典,起发圣意,下则抗论当世,消弭时灾。”三国 魏 曹操《请增封荀彧表》:“起发臣心,革易愚虑。”宋 王禹偁《为宰臣谢新雕三史表》:“欲俾详观理乱,起发昏蒙。”朱季海《<楚辞解故>序》:“近世学者,无替旧闻,转相起发,然遗逸多有。”⒉出发。《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晋王 犒设军马了,统大军起发。”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靖康 二年,浙西路 勤王兵,共六千七百五十四人,以二月七日起发,东都 之陷已累月矣。”《水浒传》第五八回:“梁山 人马分作五军起发
    • 4.
      量覈释义:犹言考订查核。南朝 梁 刘孝绰《<昭明太子集>序》:“量覈然否,剖析同异,察言抗论,穷理尽微。”
抗论是什么意思 抗论读音 怎么读 抗论,拼音是kàng lùn,抗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抗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