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藏书 藏书的意思
cángshū

藏书

简体藏书
繁体藏書
拼音cáng shū
注音ㄘㄤˊ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áng zàng,(1) 隐避起来。【组词】:埋藏。包藏。藏奸。藏匿。隐藏。蕴藏。藏污纳垢。(2) 收存起来。【组词】:收藏。藏品。藏书。储藏。(1) 储放东西的地方。【组词】:藏府。宝藏。(2)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组词】:道藏。大藏经。三藏(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3)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组词】:藏族。(4)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5) 同“臟”。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隐藏或保留书籍,比喻珍贵的书籍或知识。

藏书的意思

藏书 [cáng shū]

1. 收藏图书。

[ collect books; ]

2. 收藏的图书。

这个图书馆的藏书很多。

[ collection of books in a library; ]

藏书 引证解释

⒈ 图书馆或私人等收藏的图书。

《新唐书·艺文志一》:“藏书之盛,莫盛於 开元。”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二十四史月日考》:“身后萧然,无以为敛。藏书手著,斥卖都尽。”
茅盾 《革新<小说月报>的前后》:“孙毓修 每天很忙,他把整个江南图书馆的藏书都浏览一番。”

⒉ 储藏书籍。 《庄子·天道》:“孔子 西藏书於 周 室。

子路 谋曰:‘ 由 闻 周 之徵藏史有 老聃 者,免而归居,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焉。’”


国语词典

藏书 [cáng shū]

⒈ 收藏书籍。

《韩非子·喻老》:「书者言也,言生于知,知者不藏书。」
《红楼梦·第四二回》:「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

⒉ 收藏的书籍。

宋·赵抃〈书院〉诗:「雨久藏书蠹,风高老屋斜。」

⒊ 书名。明李贽撰。泛论古今,不以示人,故称为「藏书」。


藏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略释义:书名。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
    • 2.
      三本释义:⒈三个根本。 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⒉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⒊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⒋三个本源。
    • 3.
      三阁释义:⒈魏 晋 时的国家藏书楼,有内外三阁,属秘书监。《北史·牛弘传》:“魏文 代 汉,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遣秘书郎 郑默 删定旧文。”《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李善 注:“秘书郎掌中外三阁经书。”⒉指 南朝 陈后主 所建 临春、结绮、望仙 三阁。《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至德 二年,乃於 光昭殿 前起 临春、结綺、望仙 三阁,高数十丈。”唐 刘禹锡《三阁词》之一:“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宋 苏轼《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之二:“綺罗胜事齐三
    • 4.
      三馆释义:⒈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 ⒉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⒊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 5.
      世善堂释义:明 连江 陈第 藏书堂名。
    • 6.
      东壁释义:⒈室东侧的墙壁下。⒉指东壁上。⒊指东隔壁的房屋。⒋东边。⒌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⒍《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祕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 7.
      东方图书馆释义: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 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
    • 8.
      东观释义:⒈东汉洛阳南宫内观名。⒉称宫中藏书之所。
    • 9.
      东观续史释义: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 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 10.
      中书释义:⒈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裴松之 注引《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⒉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
    • 11.
      中秘书释义:⒈见“中秘书”。⒉亦作“中祕书”。宫廷藏书。⒊掌理宫廷藏书的机构。
    • 12.
      书局释义:旧时印书或藏书的机构,后多用于出版社或书店的名称。
    • 13.
      书林释义:藏书多的地方。
    • 14.
      书楼释义:⒈供藏书读书的楼房。⒉博学者的雅号。
    • 15.
      书簏释义:⒈藏书用的竹箱子。⒉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
    • 16.
      书迷释义:⒈喜欢听评弹、评书等而入迷的人。⒉喜欢读书或收藏书籍而入迷的人。
    • 17.
      书阁释义:⒈收藏书籍的地方。 唐 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一:“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初 霖 夜坐书阁,草定建请利便。”清 杜岕《警鼠》诗:“灯煤杂砚池,遗矢在书阁。”⒉書閤:同“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继恩 白后至中书召 端,议所立。端 前知其谋,即紿 继恩,使入书閤检 太宗 先赐墨詔,遂锁之,亟入宫。”
    • 18.
      二酉释义:指 大酉 小酉 二山。在今 湖南省 沅陵县 西北。二山皆有洞穴。相传 小酉山 洞中有书千卷,秦 人曾隐学于此。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后即以“二 酉”称丰富的藏书。
    • 19.
      云笈释义:⒈道教藏书的书箱。⒉宋张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籤》的省称。亦泛指道教典籍。
    • 20.
      今文经释义:汉代学者传述的用汉隶写成的儒家经典。与当时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的儒家经典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失殆尽。汉朝建立以后,着手整理古籍,征集民间藏书,又访求老儒,口授儒家经书,一一笔录。因用当时文字书写,故名。

藏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略释义:书名。我国最早的图书目录分类著作。西汉刘歆编辑宫廷藏书,分成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和方技略七类。故称《七略》。
    • 2.
      三本释义:⒈三个根本。 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⒉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⒊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⒋三个本源。
    • 3.
      三阁释义:⒈魏 晋 时的国家藏书楼,有内外三阁,属秘书监。《北史·牛弘传》:“魏文 代 汉,更集经典,皆藏在秘书内外三阁,遣秘书郎 郑默 删定旧文。”《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入朝九载,歷官有六,身登三阁,官成两宫。”李善 注:“秘书郎掌中外三阁经书。”⒉指 南朝 陈后主 所建 临春、结绮、望仙 三阁。《南史·后妃传下·陈后主张贵妃》:“至德 二年,乃於 光昭殿 前起 临春、结綺、望仙 三阁,高数十丈。”唐 刘禹锡《三阁词》之一:“贵人三阁上,日晏未梳头。”宋 苏轼《刁景纯席上和谢生》诗之二:“綺罗胜事齐三
    • 4.
      三馆释义:⒈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开钦贤、翘材、接士三馆,收罗人材。 ⒉唐有弘文(亦称昭文)、集贤、史馆三馆,负责藏书、校书、修史等事项。⒊宋设广文、大学、律学三馆,以为教育士子的机构。见《宋史·选举志三》。
    • 5.
      世善堂释义:明 连江 陈第 藏书堂名。
    • 6.
      东壁释义:⒈室东侧的墙壁下。⒉指东壁上。⒊指东隔壁的房屋。⒋东边。⒌星宿名。即壁宿。因在天门之东,故称。⒍《晋书·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祕府也。”因以称皇宫藏书之所。
    • 7.
      东方图书馆释义:商务印书馆附设的图书馆。 1924年建立于上海。以1909年商务印书馆编译所设立的图书资料室涵芬楼为基础,广事搜购中外图书,藏书达四十六万余册。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被焚毁。
    • 8.
      东观释义:⒈东汉洛阳南宫内观名。⒉称宫中藏书之所。
    • 9.
      东观续史释义: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 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 10.
      中书释义:⒈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裴松之 注引《吴历》:“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⒉官名。中书令的省称。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
    • 11.
      中秘书释义:⒈见“中秘书”。⒉亦作“中祕书”。宫廷藏书。⒊掌理宫廷藏书的机构。
    • 12.
      书局释义:旧时印书或藏书的机构,后多用于出版社或书店的名称。
    • 13.
      书林释义:藏书多的地方。
    • 14.
      书楼释义:⒈供藏书读书的楼房。⒉博学者的雅号。
    • 15.
      书簏释义:⒈藏书用的竹箱子。⒉讥讽读书多而不解书义或不善运用的人。
    • 16.
      书迷释义:⒈喜欢听评弹、评书等而入迷的人。⒉喜欢读书或收藏书籍而入迷的人。
    • 17.
      书阁释义:⒈收藏书籍的地方。 唐 杜审言《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一:“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宋 郭彖《睽车志》卷一:“初 霖 夜坐书阁,草定建请利便。”清 杜岕《警鼠》诗:“灯煤杂砚池,遗矢在书阁。”⒉書閤:同“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继恩 白后至中书召 端,议所立。端 前知其谋,即紿 继恩,使入书閤检 太宗 先赐墨詔,遂锁之,亟入宫。”
    • 18.
      二酉释义:指 大酉 小酉 二山。在今 湖南省 沅陵县 西北。二山皆有洞穴。相传 小酉山 洞中有书千卷,秦 人曾隐学于此。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引《荆州记》。后即以“二 酉”称丰富的藏书。
    • 19.
      云笈释义:⒈道教藏书的书箱。⒉宋张君房所撰道教著作《云笈七籤》的省称。亦泛指道教典籍。
    • 20.
      今文经释义:汉代学者传述的用汉隶写成的儒家经典。与当时发现的用先秦古文写成的儒家经典相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家经典散失殆尽。汉朝建立以后,着手整理古籍,征集民间藏书,又访求老儒,口授儒家经书,一一笔录。因用当时文字书写,故名。

藏书造句

1.我把自己的藏书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建立起了检索目录,这下子就一劳永逸,用起来非常方便了。

2.战乱中,他的全部藏书不幸被付之一炬。

3.他的藏书不幸在战火中全部付之一炬。

4.我如饥似渴,贪得无厌地饱读这里的大量藏书

5.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汗牛充栋,是研究者的宝库。

6.这位老先生藏书之多,用汗牛充栋这句话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

7.国家图书馆的藏书如汗牛充栋,车载斗量。

8.中文系资料室的藏书虽说不上汗牛充栋,但基本上也够用了。

9.你的藏书这么多,可说是汗牛充栋了。

10.晓宇常在人前人后吹嘘自己的藏书可谓汗牛充栋,直到他去过老师家后,方才自行惭愧,再也不提藏书之事。

11.图书馆里的藏书浩如烟海,你需要什么资料,都能找得到,查得出。

12.在我家的藏书柜中许许多多的书籍让我陶醉,许许多多的知识把我渲染,每天都沉醉在书香之中该有多么惬意!

13.语文是一座大桥,连接各个学科;语文是一本藏书,汇集古今经典;语文是一个万花筒,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14.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藏书十分丰富。

15.学校图书馆的藏书很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条件。

16.他把寥寥几册藏书美其名曰图书馆。

17.老校长把自己的藏书送给了学校。

18.李教授的藏书,真可谓汗牛充栋。

19.他的藏书很多,而且都分门别类,整理得井井有条。

20.他家的藏书,真是汗牛充栋,数不胜数。

藏书(cang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藏书是什么意思 藏书读音 怎么读 藏书,拼音是cáng shū,藏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藏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