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方 [shí fāng]
1. 指宋元以来通行的药方。对“古方”、“经方”而言。清陈念祖有《时方妙用》四卷、《时方歌括》二卷,即选用时俗通用的药方编辑而成。
时方 引证解释
⒈ 指 宋 元 以来通行的药方。对“古方”、“经方”而言。 清 陈念祖 有《时方妙用》四卷、《时方歌括》二卷,即选用时俗通用的药方编辑而成。
国语词典
时方 [shí fāng]
⒈ 中医谓宋元以后的方剂,依实际病症、经验与认识,所自行制定的各种处方用药。相对于古方而言。
时方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两点释义:多种意思,一般指时间点,按照二十四小时计时方法,即凌晨2点。也有两个点的意思。
- 2.
俊骨释义:高雅的气质。明 沉璟 《义侠记·失霸》:“英姿俊骨夸身世,少年时方逞狂游。閒繫青驄,醉偎红袖,从来不把眉儿皱。”
- 3.
匈匈释义:⒈讻讻。 喧哗;吵嚷。《庄子·在宥》:“自 三代 以下者,匈匈焉终以赏罚为事,彼何暇安其性命之情哉!”成玄英 疏:“匈匈,讙譁也。”《汉书·佞幸传·石显》:“显 闻众人匈匈,言己杀前将军 萧望之。”《三国志·魏志·锺会传》:“时方给与 姜维 鎧杖,白外有匈匈声,似失火。”⒉讻讻。动乱;纷扰。《史记·项羽本纪》:“项王 谓 汉王 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南史·循吏传·沉瑀》:“不然人情匈匈,皆思改计;若不早图,众散难合。”唐 苏颋《奉和圣制行次成皋》:“皇威正赫赫,兵气何匈匈。”⒊凶凶。
- 4.
启求释义:犹请求。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承圣 末,已启求 扬都,欲营迁厝。”《北史·独孤信传》:“信 在 陇 右岁久,启求还朝,周文 不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唐 江西 元帅 晋王 景遂 之赴 洪州 也,以时方用兵,启求大臣以自副。”
- 5.
啓求释义:犹请求。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承圣 末,已启求 扬都,欲营迁厝。”《北史·独孤信传》:“信 在 陇 右岁久,启求还朝,周文 不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五年》:“唐 江西 元帅 晋王 景遂 之赴 洪州 也,以时方用兵,启求大臣以自副。”
- 6.
圣米释义:古代对荒年可以疗饥活命的粮食的敬称。常指野生稻米。《新唐书·杜悰传》:“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遗米自给,呼为‘圣米’。”《新唐书·五行志二》:“﹝ 大中 ﹞六年夏,淮南 饥,海陵、高邮 民於官河中漉得异米,号圣米。”《宋史·真宗纪三》:“己亥,泰州 言,海陵 草中生圣米,可济饥。”
- 7.
女酒释义:⒈古代宫廷中酿酒的女奴。《周礼·天官·序官》:“女酒三十人。”郑玄 注:“女酒,女奴晓酒者。”⒉酒名。旧俗生女即酿酒贮藏,至女嫁时方取出宴客,故名。晋 嵇含《南方草木状·草曲》:“南人有女数岁,即大酿酒……女将嫁,乃发陂取酒,以供贺客,谓之女酒,其味絶美。”宋 庄季裕《鸡肋编》卷下:“广 南富家生女,即蓄酒藏之田中,至嫁方取饮,名曰女酒。”亦称“女儿酒”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品酒》:“女儿酒者,乡人於女子初生之年,便酿此酒,迨出嫁时,始开用之。”
- 8.
妖梦释义:反常之梦;妖妄之梦。《左传·僖公十五年》:“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 晋 之妖梦是践。”杜预 注:“狐突 不寐而与神言,故谓之妖梦。”按,狐突 与神言事,见《僖公十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时方赂当路者,得首荐,故不以妖梦为意。”
- 9.
媮薄释义:浇薄,浮薄。《汉书·刑法志》:“媮薄之政,自是滋矣。”唐 陈子昂《为义兴公陈请终丧第二表》:“臣闻时方媮薄,劝人以孝;时方趋竞,劝人有礼。”宋 司马光《论以公使酒食遗人刑名状》:“臣恐忠厚之俗益衰,媮薄之风遂长,百司庶尹无所措其手足。”章炳麟《五朝学》:“济 江 而东,民有甘节,清劭中伦,无曩时中原媮薄之德。”
- 10.
宫功释义:房屋的修建。《诗·豳风·七月》:“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朱熹 集传:“宫,邑居之宅也……功,葺治之事也。或曰:公室官府之役也。”宋 陆游《居三山时方四十余今三十六年久已谢事》诗:“陂塘趋版筑,垣屋讫宫功。”
- 11.
展草释义: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九:“广陵 人 杨生,养狗一,甚怜爱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后即以“展草”指报恩事。
- 12.
恁时释义:那时候。南唐 冯延巳《忆江南》词:“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宋 柳永《受恩深》词:“待宴赏重阳,恁时尽把芳心吐。”《武王伐纣平话》卷上:“更待数年伐 紂,必破矣,恁时方成大事。”
- 13.
懞懂释义:⒈糊涂;不明事理。《岁时广记》卷五引 宋 吕原明《岁时杂记》:“元日五更初,猛呼他人,他人应之,即告之曰:‘卖与尔懞懂。’卖口吃亦然。”明 冯梦龙《挂枝儿·情淡》:“好笑我真懞懂。”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那时方年五岁,虽有知觉,尚多懞懂。”《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何小姐 精明也精明不到此;安公子 懞懂也懞懂不到此。”⒉指景物模糊不明。宋 邓椿《画继·轩冕才贤》:“解作无根树,能描懞懂云。”清 焦袁熹《梅子黄时雨》词:“天涯景懞懂,远山何处孤艇?”
- 14.
报谒释义:⒈谓报祭天地祖宗。 南朝 宋 谢庄《舞马赋》:“茂实冠於 胥 庭,鸿名迈於 勛 发,业底於告成,道臻乎报謁。”⒉回拜;回访。明 沉德符《野获编·内阁三·大老居乡之体》:“嘉禾 兵使 刘庚,其同年也,首来相访。﹝ 沉继山 ﹞輒葛巾芒履以出,自云引疾不出门,送至中庭而止,又不报謁。刘 大怒詬駡,欲起大狱罗织之。”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三》:“时方报謁臬长,不持一钱。”
- 15.
旋光性释义:物质所具有的能使偏振光通过时方向发生改变的性质。旋光性是因物质的分子和原子排列不对称而形成的。松节油、蔗糖溶液和石英晶体及许多有机化合物都具有这种性质。
- 16.
暍死释义:中暑而死。《汉书·武帝纪》:“﹝ 元封 四年﹞夏,大旱,民多暍死。”颜师古 注:“中热而死也。”晋 葛洪《抱朴子·极言》:“同冒炎暑,而或独以暍死者,非天热之有公私也。”明 归有光《龚母秦孺人墓志铭》:“时方有娠,天大暑,闭密室中,几暍死。”
- 17.
毡毳释义:⒈亦作“氊毳”。 我国古代北方及西南少数民族所穿毛织服装。《隋书·西域传·高昌》:“弃彼氊毳,还为冠带之国。”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时方五月中,﹝蛮人﹞皆被氊毳,臭不可邇。”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至其衣氊毳,食湩酪,仰茶忌痘,则 藏 民所同。”⒉借指北方少数民族。宋 苏轼《次韵子由使契丹至涿州见寄》之三:“毡毳年来亦甚都,时时鴂舌问 三苏。”宋 范成大《合江亭》诗:“毡毳昔乱 华,车马隔中州。”明 瞿佑《归田诗话·多景楼》:“盖自 吴 晋 以来,立国於南者,恃 长江 天险,兢兢保守,北望中原,
- 18.
永日释义:⒈长日,漫长的白天。 《梁书·王规传》:“玄冬脩夜,朱明永日。”唐 李咸用《宿隐者居》诗:“永日连清夜,因君识躁君。”宋 陆游《闲居书事》诗:“玩《易》焚香消永日,听琴煮茗送残春。”明 沉德符《野获编·督抚·阮中丞被围》:“阮中丞 始出视事,时方盛夏……偃卧时,稍起行,即手薙榛莽以消永日耳。”清 钱谦益《读杜小笺上》:“归田多暇,时诵 杜 诗,以消永日。”⒉从早到晚;整天。汉 刘桢《公讌》诗:“永日行游戏,欢乐犹未央。”前蜀 韦庄《丙辰鄜州遇寒食》诗之五:“永日迢迢无一事,隔街闻筑气毬声。”《醒世恒言·灌
- 19.
沍冻释义:谓天寒地冻。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时方沍冻,乃裸无寸缕。疑为妖魅。”
- 20.
浮用释义:不必要的开支。《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二年》:“时方置天庆等节,天下设斋醮,张燕,费甚广,奭 请裁省浮用,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