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化 [ruǎn huà]
1. 由硬变软。
例使硬水软化。
英[ soften; ]
2. 由坚定变为动摇。
例态度逐渐软化。
英[ win over by soft tactics; ]
3. 把皮革均匀地弄湿使之柔和,以便进一步处理。
英[ temper; ]
软化 引证解释
⒈ 由硬变软。
例如:骨质软化;降低水的硬度称做水的软化。
⒉ 使之由坚定变为动摇;由倔强变为顺从。
引鲁迅 《南腔北调集·又论“第三种人”》:“所以在这混杂的一群中,有的能和革命前进,共鸣;有的也能乘机将革命中伤,软化,曲解。”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十四:“清 朝政府鉴于单纯的镇压不足以消灭革命,没有立刻杀害他们,只是把他们监禁起来,准备慢慢地实行软化政策。”
冰心 《繁星》诗:“大海的水,是不能温热的;孤傲的心,是不能软化的。”
国语词典
软化 [ruǎn huà]
⒈ 强硬或倔强的态度逐渐变得缓和。
例如:「我们一再的请人去说项,他终于软化了,且愿意主动出面和解。」
反强硬 硬化
⒉ 用温柔的手段使人屈服。
例如:「她终于软化了他。」
⒊ 利用物理或化学作用除去水中含有钙、镁、铁的盐类的过程称为「软化」。
软化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饵释义:《汉书·贾谊传赞》:“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係单于,其术因以疏矣。”颜师古 注:“赐之盛服车乘以坏其目;赐之盛食珍味以坏其口;赐之音乐、妇人以坏其耳;赐之高堂、邃宇、府库、奴婢以坏其腹;於来降者,上以召幸之,相娱乐,亲酌而手食之,以坏其心:此五饵也。”原为 贾谊 提出的怀柔、软化 匈奴 的五种措施,后泛指笼络外族的种种策略。
- 2.
冷烫精释义:毛发化妆品。不用加热而能使头发鬈曲。由能软化毛发角质而不损伤发肤的弱碱性硫化物等原料组成。
- 3.
搞好释义:通过友好的献殷勤及礼物使顺从、使乐于助人;使软化。
- 4.
栓剂释义:中医上也叫坐药。 塞入肛门、尿道或阴道的外用药。在室温下为固体,塞入腔道后,靠体温溶化或软化后起作用。
- 5.
沤麻释义:为利用细菌作用使麻的木质组织软化以便打出纤维而将亚麻茎或黄麻置于水中的浸渍。
- 6.
浸浴释义:⒈浸泡着沐浴。 《人民日报》12:“一种是浸浴,促使焦痂软化脱落,另一种是让焦痂自然脱落。”⒉映照。赵树理《<三里湾>写作前后》:“将满的月亮,用它的迷人的光波浸浴着大地。”⒊比喻沉浸在某种环境之中。《花城》1981年第5期:“他顿时浸浴在一个声波荡漾的音海之中。”
- 7.
硬化释义:⒈(物体)由软变硬:生橡胶遇冷容易硬化,遇热容易软化。 血管硬化。⒉比喻思想停止发展;僵化。
- 8.
硬水释义:含可溶性钙盐、镁盐较多的水。 如某些井水、河水、海水等。供给锅炉及某些工业使用前,需先软化。
- 9.
离子交换释义:一种特殊的吸附过程。溶液和离子交换剂之间相互交换离子的作用。广泛用于软化硬水、提纯和分离物质等。
- 10.
结焦释义:在锅炉炉膛中心,燃烧火焰中心温度在1500结焦1700℃之间。燃料中的灰在这样高的温度下大多熔化为液态或呈软化状态。由于水冷壁的吸热,从燃烧火焰中心向外,越接近水冷壁温度越低。在正常情况下,随着温度的降低,灰份将从液态变为软化状态进而变成固态。如果灰还保持着软化状态就碰到受热面时,由于受到冷却而粘结在受热面上,形成结焦。
- 11.
软化释义:⒈由硬变软。也比喻由坚定变成动摇:骨质软化症。态度逐渐软化。⒉指用化学方法降低或除去水中钙、镁离子,降低水的硬度,使符合生产用水的要求。软化方法通常分为药剂软化和离子交换软化。
- 12.
过切释义:⒈有所失误和相迫太急切。《穀梁传·僖公十年》:“丽姬 下堂而啼,呼曰:‘天乎!天乎!国,子之国也,子何遟於为君!’君喟然叹曰:‘吾与女未有过切,是何与我之深也!’”范宁 注:“吾与女未有过差切急。”⒉过分急切。郭沫若《反正前后》第二篇:“假使 清 廷不操之过切,铁路督办 端方 不火迫他,让他一方面软化那些知识阶级的首领,对地方上逐渐地用严烈的手腕进行取缔,四川 的乱子不一定就会闹到不可收拾。”⒊过分密切。俞平伯《重过西园码头》:“心余 无文名,又鲜他著作,此篇关怀生死过切,致多胡言谵语。”
- 13.
钢化释义:把玻璃加热至接近软化时急速均匀冷却,以增加硬度。
- 14.
钢化玻璃释义:也叫淬火玻璃。一种安全玻璃。将普通玻璃加热至具有一定软化程度后,急速均匀冷却而成。机械强度是普通玻璃的4—6倍,破碎时碎块呈圆钝棱角,不易伤人。常用作汽车门窗玻璃等。
- 15.
鱼骨释义:经过适当软化处理的鱼骨,营养成分都成为水溶性物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最简单的吃法是用微波炉波酥后直接食用或打成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