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愤 [yuàn fèn]
1. 气愤,怨恨。
英[discontent and indignation;]
怨愤 引证解释
⒈ 怨恨;愤恨。
引《汉书·地理志下》:“父兄被诛,子弟怨愤。”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頽。”
清 姚莹 《黄香石诗序》:“夫非其声音文字之工也,是其忠义之气,仁孝之怀,坚贞之操,幽苦怨愤,鬱结而不可伸之志,所存者然也。”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四:“她还可以把丈夫当作活玩具,一个发泄怨愤的对象。”
国语词典
怨愤 [yuàn fèn]
⒈ 积怨愤恨。
引唐·杜甫〈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琴乌曲怨愤,庭鹤舞摧颓。」
近愤懑
怨愤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愤懑释义:气愤,心中抑郁 不平。懑(mèn)。
怨愤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云开雾散释义:指天气由阴暗转为明朗。 常用以比喻怨愤、疑虑得以消除。
- 2.
云开雾释释义:指天气由阴暗转为明朗。 常用以比喻怨愤、疑虑得以消除。
- 3.
侵挠释义:⒈亦作“侵橈”。侵扰,干扰。《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是时太后 可足浑氏 侵橈国政,太傅 评 贪昧无厌,货赂上流,官非才举,羣下怨愤。”《宋史·太宗纪一》:“冬十月癸亥,詔:河南 吏民不得阑出边关侵挠略夺。”明 归有光《夏淑人六十寿序》:“武宗 皇帝之世,佞倖藉权,侵挠朝政。”⒉谓侵夺骚扰。《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三年》:“初,詔发 蜀 兵赴闕,并优给装钱,王全斌 等擅减其数,仍纵部曲侵挠之。”
- 4.
幽愤释义:郁结在心里的怨愤。
- 5.
弃废释义:犹废弃;不用。旧题 汉 黄石公《素书·遵义》:“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张商英 注:“自厚而薄人,则人才将弃废矣。”南朝 梁 刘潜《弹贾执傅湛文》:“﹝ 湛 ﹞近效残贫,贿赂狼藉,特逢解网,宥其餘命,自被弃废,尤怀怨愤。”宋 曾巩《襄州到任表》:“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 6.
忌愤释义:怨愤;嫉恨。
- 7.
怨愤释义:⒈怨恨愤怒:众人十分怨愤。⒉指怨愤的情绪:满腔怨愤。
- 8.
怨懑释义:犹怨愤。
- 9.
怨气冲天释义:怨愤之气冲到天空。 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 10.
怨气满腹释义:胸中充满了怨恨的情绪。形容怨愤之气极大。
- 11.
怨碑释义:相传 秦始皇 建墓时,将工匠禁闭于内,工人作文刻石以泄怨愤,后人发墓见石,称之为“怨碑”。
- 12.
恨愤释义:怨愤。
- 13.
惜誓释义:《楚辞》篇名。作者不详,或谓 汉 贾谊 作。王逸 注:“《惜誓》者,不知谁所作也。或曰 贾谊,疑不能明也。惜者,哀也;誓者,信也,约也。言哀惜 怀王 与己信约而復背之也。古者君臣将共为治,必以信誓相约,然后言乃从而身以亲也。盖刺 怀王 有始而无终也。”亦借指遭谗见忌的怨愤之作。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二:“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康有为《去国吟》:“或劝蹈海未忍去,且歌《惜誓》留人间。”
- 14.
手痕碑释义:碑名。在 山西省 灵石县。传说 唐 崇徽公主 手痕印在石上,故名。宋 董逌《广川书跋·崇徽公主手痕碑》:“碑在 汾州 灵石。盖 唐 僕固怀恩 女。怀恩,唐 功臣,以嫌猜叛入 回鶻,没其家入后宫。大历 四年,以 回鶻 请婚,封为 崇徽公主,下降可汗…… 唐 都 关中,其入 回紇,道至 汾 上,此其常也。然托掌石壁,遂以传后,岂怨愤之气,盘结于中不得发,遇金石而开者耶?”清 金农《汾州于郎中灏远贶隃麋戏报》诗之三:“磨向晴牕鉤石本,《崇徽公主手痕碑》。”
- 15.
抒愤释义:发泄怨愤。
- 16.
摅愤释义:抒发怨愤。
- 17.
死绥释义:⒈谓军队败退,;将领应当治罪。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司马法》‘将军死绥’……是古之将者,军破于外,而家受罪于内也。自命将征行,但赏功而不罚罪,非国典也。其令诸将出征,败军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旧唐书·忠义传下·李源》:“《礼》著死绥,《传》称握节,捐生守位,取重人伦。”⒉效死沙场。唐 杜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中箭身死长句》:“死绥却是古来有,驍将自惊今日无。”《资治通鉴·唐德宗兴元元年》:“上有掣肘之讥,下无死绥之志。”《明史·王元翰传》:“平居冻馁,脱巾可虞,有事怨愤,死绥无望。塞北之
- 18.
激讦释义:⒈激烈率直地揭发、斥责别人的隐私、过失。汉 崔瑗《司隶校尉箴》:“是故履上位者,无云我贵,苟任激訐,平阳玄默,以式百辟。”《后汉书·杨震传》:“今 赵腾 所坐,激訐谤语为罪,与手刃犯法有差。”唐 孟棨《本事诗·怨愤》:“吴武陵 有文笔才,而强悍激訐,为人所畏。”《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五年》:“自兹以进退大臣为己任,以激訐阴私为忠直,荐延轻薄,扇为朋比。”⒉激烈昂扬。唐 刘禹锡《竹枝词》序:“卒章激訐如 吴 声,虽傖儜不可分,而含思宛转,有《淇澳》之艳。”
- 19.
畜愤释义:⒈积蓄的怨愤。 ⒉指积聚怨愤。
- 20.
积愤不泯释义:愤:怨愤;泯:灭。久积的怨恨难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