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记録 记録的意思

记録

简体记録
繁体記録
拼音jì lù
注音ㄐㄧˋ ㄌ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ì,(1) 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组词】:记忆。记取。记性。博闻强记。(2) 把事物写下来。【组词】:记录。记功。记者。(3) 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字。【组词】:游记。日记。大事记。(4) 符号,标识(zhì)。【组词】:印记。标记。记号。(5) 古时的一种公文。【组词】:奏记。笺记。(6) 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斑。【组词】:胎记。(7) 量词,指打一下。【例句】:给他一记耳光。

lù,(1) 記載,抄寫。【组词】:記録。載録。抄録。録供。(2) 記載言行或事物的書冊。【组词】:語録。目録。回憶録。(3) 採取,任用。【组词】:録取。收録。録用。甄録(經審查鑒別而任用)。

基本含义

记录、记载。

记録的意思

记録 [jì lù]

1. 把听到的话或发生的事写下来。

把她的印象在一套从书里记录下来。

[ record; note; chronicle; register; ]

2. 记录下来的材料。

采访记录。

[ record; ]

3. 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好成绩。

保持纪录。

[ score; ]

4. 记录的人。

选她当记录。

[ recorder; ]

记録 引证解释

⒈ 载录,记载。

《后汉书·班彪传》:“又有记録 黄帝 以来至 春秋 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
《旧唐书·褚遂良传》:“太宗 尝问曰:‘卿知起居,记録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沙汀 《涓埃集·闯关》:“左嘉 正在炕上记录着午间他在村外同 余明 的谈话。”

⒉ 史册;记载的材料。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惟 陈氏,其先 虞舜 之后,封於 陈。

春秋 时, 陈 灭入 楚,其子孙以国为氏,世为显姓,见於记録。”
元 黄溍 《常熟州学田记》:“当 孔子 时, 吴 通上国已久,北学宜非一人,独 子游 以身通受业,列於七十有二人之间,而其言行见於记録为甚具。”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二:“以上就是这次漫谈会的全部记录。”

⒊ 指记名在册,以备录用或治罪。

唐 崔致远 《谢生料启》:“岂料司空相公俯念海人久为尘吏,特垂记録,继赐沾濡。”
《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大者即加刑戮,小者记録为罪。”
宋 刘攽 《为王驾部汝州谢二府启》:“尚蒙记録,不汝遐遗,旧物復还,戍期加近。”

⒋ 做记录的人。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记录忙得笔杆乱动,报名的人一个紧挨一个。”
《十月》1981年第1期:“噗哧一声,两个记录都笑了。”

⒌ 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

李玲修 《笼鹰志》:“他像一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碧波中腾跃,直向新的记录冲击。”


国语词典

记録 [jì lù]

⒈ 记于书册。汉·王充也作「纪录」、「记载」。

《论衡·超奇》:「古昔之远,四方辟匿,文墨之士,难得记录。」
《三国演义·第一〇〇回》:「史官秉笔而记录,百姓众口而传扬。」

记实

⒉ 记于书册的资料。也作「纪录@@@记载」。

如:「把事情的过程做成记录。」

⒊ 在一定时间或范围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也作「纪录」。

如:「他期待在明天的运动场上,打破全国撑竿跳记录。」

⒋ 做记录的人。

如:「下次的会议就由你当记录。」


记録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记实释义:真实的记录。

记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告养释义:旧称官吏因父母年高,告归奉养。 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注苏诗》:“桐乡 冯星实 先生 应榴,中 乾隆 辛巳恩科进士,歷官至 四川 布政使,告养回籍,从事 苏 诗。”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序》:“告养归来,凡有所经歷者,随意记録成帙。”
    • 2.
      异本释义:⒈不同的版本。晋 支敏度《合首楞严经记》:“黄武 至 建兴 中,所出诸经凡数十本,自有别传记録,亦云出此经,今不復有异本也。”⒉珍本。《梁书·任昉传》:“家虽贫,聚书至万餘卷,率多异本。”唐 刘肃《大唐新语·识量》:“﹝ 王方庆 ﹞聚书甚多,不减祕阁,至於图画,亦多异本。”《文献通考·经籍考总叙》:“隋文帝 开皇 三年,秘书监 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讨异本。每书一卷,赏綃一疋。”
    • 3.
      扶义释义:犹仗义。 《史记·太史公自序》:“秦 既暴虐,楚 人发难,项氏 遂乱,汉 乃扶义征伐。”《隋书·经籍志二》:“司马迁、班固,撰而成之,股肱辅弼之臣,扶义俶儻之士,皆有记録。”《资治通鉴·秦二世皇帝二年》:“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諭 秦 父兄。”胡三省 注:“余谓扶义,犹言杖义也。”元 柳贯《宗忠简公画像作》诗:“扶义亟西征,敌愾为小却。”
    • 4.
      来祀释义:来年;后世。 汉 王充《论衡·答佞》:“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祀,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张仪)、秦(苏秦)功美,故列其状。”一本作“来禩”。《宋书·谢灵运传》:“拨 楚 旅之休烈,传芳素於来祀。”
    • 5.
      矜闵释义:同“矜悯”。宋 苏轼《与蔡景繁书》之一:“又念以重罪废斥,不敢復自比数於士友间,但愧缩而已,岂意仁人矜閔,尚赐记録,手书存问,不替畴昔。”宋 苏辙《辞门下侍郎札子》:“况臣久以愚拙,误蒙矜閔,幸今命出未下,势尚可回。”
    • 6.
      记録释义:⒈载录,记载。《后汉书·班彪传》:“又有记録 黄帝 以来至 春秋 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旧唐书·褚遂良传》:“太宗 尝问曰:‘卿知起居,记録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沙汀《涓埃集·闯关》:“左嘉 正在炕上记录着午间他在村外同 余明 的谈话。”⒉史册;记载的材料。宋 曾巩《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惟 陈氏,其先 虞舜 之后,封於 陈。春秋 时,陈 灭入 楚,其子孙以国为氏,世为显姓,见於记録。”元 黄溍《常熟州学田记》:“当 孔子 时,吴 通上国已久,北学宜非一人,独 子游
    • 7.
      高卓释义:⒈指高超卓越的人物。汉 王充《论衡·答佞》:“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禩,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 秦 功美,故列其状。”⒉高超卓越。明 胡应麟《诗薮·古体中》:“宋 末 严仪卿 识最高卓,而才不足称;谢皋羽 才颇纵横,而识无足取。”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也许是一做批评家,眼界便极高卓,所以我只见到对于青年作家的迎头痛击,冷笑,抹杀。”⒊矗立。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岳王论》:“吴穀人 祭酒《岳忠武论》结句云:‘人间之铁案无私,语质东南山行者;天半之神旗高卓,试看大小眼将军。’”

记録(ji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记録是什么意思 记録读音 怎么读 记録,拼音是jì lù,记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记録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