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宗法 宗法的意思
zōng

宗法

简体宗法
繁体
拼音zōng fǎ
注音ㄗㄨㄥ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ōng,(1) 家族的上辈,民族的祖先。【组词】:祖宗。宗庙。宗祠。(2) 家族。【例句】:宗法(封建社会以家族为中心,按制统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宗族。宗室(帝王的宗族)。宗兄。(3) 派别。【组词】:宗派。禅宗(佛教的一派)。(4) 主要的目的和意图。【组词】:宗旨。开宗明义。(5) 尊奉。【组词】:宗仰。(6) 为众人所师法的人物。【组词】:宗师。(7) 量词,指件或批。【组词】:一宗心事。(8) 姓。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指依据家族血缘关系、世袭制度等进行社会组织和个人生活的一种制度。

宗法的意思

宗法 [zōng fǎ]

1. 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效法。指学术文艺上某一宗派递相传授的法度规矩。

宗法 引证解释

⒈ 古代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统、嫡庶来组织、统治社会的法则。

清 凤韶 《凤氏经说·宗法》:“先王为大夫士立有宗法,义取尊祖收族也。”
《大传》曰:‘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禰者为小宗’……宗法皆然。继祖,继曾高祖,亦统谓之小宗。大宗惟一,小宗无数。”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程侍郎遗集》:‘谓今封建废已久,惟世袭者尚可言宗法,言承重。’”
清 冯桂芬 《复宗法议》:“宗法者,佐国家养民教民之原本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封建与宗法皆族长政治之圆满者也。”

⒉ 效法。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四》:“老杜 於诗学,世以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然观其诗大率宗法《文选》。摭其华髓,旁罗曲探,咀嚼为我语。”
清 沉德潜 《明诗别裁集·李梦阳》:“空同 五言古宗法 陈思、康乐,然过於雕刻,未极自然。”

⒊ 指学术文艺上某一宗派递相传授的法度规矩。

清 恽敬 《答秦抚军书》:“古名人画,无不古穆深厚,精能奇迈,即逸品亦无率尔之作,故一望可知。且纸绢必精,丹墨必得法,再以各家宗法求之,可千不失一。”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按 宋 诗人 徐照、徐璣、翁卷、赵紫芝,传 唐 贤宗法,号称‘四灵’。”


国语词典

宗法 [zōng fǎ]

⒈ 古时分别嫡庶统系的制度,以别亲疏,以示系统,以明亲亲合族之义。其道可推于治国安民。

如:「宗法社会」、「宗法制度」。


宗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出释义:古代社会丈夫遗弃妻子的七种条款。这是封建宗法制度对妇女残酷迫害的借口。
    • 2.
      为人后释义:古代宗法制度,庶子立为大宗的继承人,称为人后。
    • 3.
      乱嗣释义:谓违反宗法社会嫡长继承制度。《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王有适嗣,不可乱也。败亲速讎,乱嗣不祥。”
    • 4.
      五宗释义:⒈古代宗法,继承始祖的后人为大宗;继承高祖、曾祖、祖、父的后人为小宗;大宗一,小宗四,合为“五宗”。参阅汉班固《白虎通·宗族》。⒉犹言五世。谓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⒊同母者为一宗。五宗,谓一父五母所生之子女。⒋佛教宗派名。禅宗慧能一系的南宗所分化的五个宗派。即临济宗、沩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⒌指五岳。
    • 5.
      五常释义:⒈指仁、义、礼、智、信。 ⒉五伦。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
    • 6.
      众妇释义:古代宗法制度,嫡长子之妻为冢妇,诸子之妻称“众妇”。 又称介妇、庶妇。
    • 7.
      传重释义:古谓以丧祭及宗庙之重责传之于孙。 古代宗法严嫡庶之别,若嫡子残疾死亡,或子庶而孙嫡,即以孙继祖。由祖言之,谓之传重,由孙言之,谓之承重。《仪礼·丧服》:“传曰何以三年也?正体於上,又乃将所传重也。”汉 应劭《风俗通·愆礼》:“契阔中馈,经理蚕织,垂统传重,其为恩篤勤至矣。”宋 范镇《东斋记事》卷二:“其后,众子在,嫡孙请传重者,听传重;其不请者,则不传重。岂礼之意哉!”
    • 8.
      佌猥释义:小。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今於 欧洲 佌猥之国,不孰何也,此岂宗法社会之圣人所渐渍邪?”
    • 9.
      倾家破産释义:拿出或丧失掉全部家产。宋 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士多归之者。”郭沫若《少年时代·黑猫》:“因为那孤儿加入了保卫团,于是 杨 家便给予一个严重的宗法上的制裁,叫他倾家破产。”
    • 10.
      傍统释义:封建宗法制度,始祖的嫡长子孙为大宗,大宗无后,以旁支入承统系,称傍统。
    • 11.
      刑不上大夫释义:我国古代大夫以上的贵族享受的特权之一,是宗法等级制在法律上的反映。大夫以上的贵族犯罪,“不执缚係引,不使人颈盩,不捽抑”,处死刑不“於市”,而“於朝”。《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孔颖达 疏:“刑不上大夫者,制五刑三千之科条,不设大夫犯罪之目也。所以然者,大夫必用有德,若逆设其刑,则是君不知贤也。”《汉书·司马迁传》:“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厉也。”《晋书·刑法志》:“古典刑不上大夫,今士人有犯者,谓宜如旧,不在刑例,则进退为允。”《明史·刑法志》:“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励廉耻也
    • 12.
      制度释义:⒈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工作制度。财政制度。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社会主义制度。封建宗法制度。
    • 13.
      君前臣名释义:按照封建宗法制,臣下在君主面前,不论自称或他称,一律称名,而不得尊称,谓之“君前臣名”。 《礼记·曲礼上》:“父前子名,君前臣名。”郑玄 注:“对至尊,无大小,皆相名。”《公羊传·庄公九年》:“何以不称公子?君前臣名也。”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至逆 贤,则凡遇先帝传召,众必接声,或数十人讙声齐跪,曰:‘叫老公哩!’盖於君前臣名之义何居?而乃恬不为异,可乎?”
    • 14.
      君母释义:⒈封建宗法制,庶子称父之正妻为君母。《仪礼·丧服》:“﹝小功﹞君母之父母、从母。”郑玄 注:“君母,父之适妻也。”⒉对母为国君夫人者的称呼。《左传·哀公十六年》:“蒯聵 得罪于君父、君母,逋窜于 晋。”按,此君母指 卫灵公 之夫人 南子。
    • 15.
      嫡母释义:宗法制度下妾所生的子女称父亲的妻子。
    • 16.
      嫡觉释义:⒈宗法制度中的嫡系。⒉亲信的,正统的派系。
    • 17.
      守节释义:旧时指不改变节操,特指妇女受封建宗法的强制或封建道德观念的影响,在丈夫死后不再结婚或未婚夫死后终身不结婚。
    • 18.
      宗兄释义:古代宗法制度,庶子称年长于己的嫡子为“宗兄”。 后亦用于称同宗或同姓不同族的同辈朋友。《礼记·曾子问》:“若宗子有罪,居于他国,庶子为大夫,其祭也……其辞于宾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辞。’”唐 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弟缙》诗:“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髮。”唐 白居易《画雕赞》序:“寿安 令 白昊,予宗兄也。”郭沫若《海涛集·离沪之前》:“冠杰 说:‘石达开 有两句诗:身价敢云空 冀 北,文章昔已遍 江 东。宗兄足以当之。’”
    • 19.
      宗弟释义:古代宗法制度,庶子称比自己年幼的嫡子为“宗弟”。《礼记·曾子问》:“布奠於宾,宾奠而不举,不归肉。其辞於宾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辞。’”孔颖达 疏:“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不得亲祭。”参见“宗兄”。
    • 20.
      宗法制度释义:亦称“宗法制”。古代维护贵族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由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成,到 周 代逐渐完备。

宗法(zong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宗法是什么意思 宗法读音 怎么读 宗法,拼音是zōng fǎ,宗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宗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