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福 [qiú fú]
1. 求神赐福。
求福 引证解释
⒈ 求神赐福。
引《诗·大雅·旱麓》:“岂弟君子,求福不回。”
《国语·周语上》:“不禋於神,而求福焉,神必祸之。”
汉 班固 《白虎通·社稷》:“王者所以有社稷何?为天下求福报功。”
《豆棚闲话·陈斋长论地谈天》:“佛老倡欺世异説,使后世人人迷於求福,不修人事。”
求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除释义:上除意思是古代风俗,农历三月上巳日,往水边以斋戒沐浴等法去灾求福,故称。
- 2.
业福释义:谓以不义之财求福。
- 3.
享祈释义:祭神求福。
- 4.
保福释义:祭神求福所供的食物。
- 5.
儌福释义:企求福祉。
- 6.
厌魅释义:亦作“厌媚”。 谓用迷信方法祈铸鬼神以迷惑或伤害别人。《陈书·皇后传·后主张贵妃》:“又好厌魅之术,假鬼道以惑 后主。”《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元年》:“叔坚 既失恩,心不自安,乃为厌媚,醮日月以求福。”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三:“韦庶人 之全盛日……专行厌魅,平王 诛之。”《辽史·列女传·耶律奴妻萧氏》:“尝与娣姒会,争言厌魅以取夫宠。”《元典章·刑部三·厌镇》:“王鹏举 因与 马闍闍 通姦,有 刘显 引领前去 冯珪 处,厌魅 马闍闍 夫 耿天祐,欲令身死。”
- 7.
崇福释义:⒈积善求福。⒉宋祠官崇福宫提举的省称。
- 8.
幡花释义:亦作“幡华”。供佛的幢幡彩花。唐 康骈《剧谈录·真身》:“坊市以繒綵结为龙凤象马之形,纸竹作僧佛鬼神之状,幡花幢盖之属。”《旧唐书·王缙传》:“代宗 七月望日於内道场造盂兰盆……是日,排仪仗,百僚序立於 光顺门 以俟之。幡花鼓舞,迎呼道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唯取内库彩物大造幡花,又出诸服玩,令僧散施贫乏以求福。”明 郎瑛《七修类稿·诗文·济颠化缘疏》:“屋势压头,人难住足。神鬼将近于悲泣,幡华莫称于庄严。”
- 9.
干福释义:求福。
- 10.
徼福释义:祈福,求福。《左传·成公十三年》:“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於先君 献 穆。”唐 白居易《戒药》诗:“朝吞太阳精,夕吸秋石髓;徼福反成灾,药误者多矣。”明 宋濂《重塐释迦文佛卧像碑铭》:“州民攀慕徼福者,殆无虚日。”赵光荣《里湖纪游》诗之八:“我无徼福心,来就白云睡。”
- 11.
思亲释义:亦泛指思念亲人。《淮南子·诠言训》:“故祭祀思亲,不求福。”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12.
求福禳灾释义:禳:祈祷。 祈求福运降临,消除灾害。
- 13.
洗祓释义:古代沐浴斋戒以除灾求福的祭祀活动。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初九》:“罗马 王 地朶 焚毁 尼罗 所造金殿,用土填塞而建宫於其上,并为国民洗祓之所。”
- 14.
烧财神释义:⒈旧时迷信的人祭财神消灾求福,称“烧财神”。参见“烧路头”。⒉指奉承富人。
- 15.
烧路头释义:⒈旧时迷信的人称“财神”为“路头菩萨”,祭财神消灾求福,谓之“烧路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那魔头虽然凶横,一见了外国人,便吓得屁也不敢放了。於是乎一班人做好做歹,要他点香烛赔礼,还要他烧路头。”自注:“烧路头,祀财神也,亦祓除不祥之意。烧路头之典,妓院最盛。”《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七回:“上海 妓院遇了烧路头的日子,便要客人去吃酒,叫做‘綳场面’。”⒉比喻送礼求情。钱锺书《围城》五:“那女人在房里狠声道:‘打了你耳光,还要教你向我烧路头!’”
- 16.
生死苦海释义:犹言生死海。 《坛经·行由品》:“汝等終日只求福田,不求出離生死苦海。”参见“生死海”。
- 17.
祈喜释义:求福。
- 18.
祈福释义:向神祷告求福。
- 19.
祈禠释义:求福。
- 20.
祈禳释义:祈祷以求福除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