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切 [zhǐ qiē]
1. 指摘;指责。
指切 引证解释
⒈ 指摘;指责。
引《东观汉记·崔駰传》:“駰 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 宪 不能容。”
唐 元稹 《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捨斥己之至諫,进无用之虚文,指切著明,罕称於代。”
明 归有光 《<玉岩先生文集>序》:“公奋不顾身,指切时事。”
李广田 《论文学教育》:“他们不但看明了事实,而且敢于‘指切事实’。”
指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割释义:本指切割一次,后即用为行使一次或负责一次之词。语本《后汉书·班超传》:“昔 魏絳 列国大夫,尚能和辑诸戎,况臣奉大 汉 之威,而无鈆刀一割之用乎?”《文选·左思<咏史>诗》:“鈆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吕延济 注:“以鈆为刀,只可一割不可再用,言愿当一割之任,奋策於敌国也。”《梁书·孔休源传》:“臣以庸鄙,曲荷恩遇,方揣丹诚,効其一割。”明 梅鼎祚《玉合记·赠处》:“陆则破駟,水则歼蛟,能忘一割之司,久作双函之秘。”
- 2.
个中滋味释义:个中:其中;滋味:味道,情味。其中的味道。指切身体会的甘苦。
- 3.
作肉释义:方言。长肉。指切实可靠地得到好处。
- 4.
切事释义:指切合情事。
- 5.
切理会心释义:犹切理厌心。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 6.
切理厌心释义: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
- 7.
切理餍心释义:指切合事理而令人心满意足。同“切理厌心”。
- 8.
功实释义:⒈实际的功效。《史记·六国年表》:“夫作事者必於东南,收功实者常於西北。”宋 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是以慎号令、明赏罚、责功实,此三者,帝王之奇术也。”章炳麟《学变》:“王符 之为《潜夫论》也,仲长统 之造《昌言》也,崔寔 之述《政论》也,皆辨章功实,而深嫉浮淫靡靡,比于《五蠹》。”⒉指切实有功的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 疾治国不务脩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彊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於功实之上。”宋 司马光《廉颇论》:“赵王 不能远观,嘉其一命之不辱,赏其要劫之小策,一旦位诸
- 9.
合子菜释义:即盒子菜。 指切好的杂拌儿熟肉。旧时肉铺将切好的杂拌儿熟肉盛在圆形木制盒子里论份出售,故称。《新华文摘》1984年第5期:“出门时他和 乌世保 又叫跑堂的一人给包了一个荷叶包的合子菜。”
- 10.
案法释义:⒈谓执法。 ⒉指切脉之法。
- 11.
磨砻淬砺释义:磨砻:磨炼;淬砺:制造刀剑必须淬火和磨砺,比喻刻苦磨炼。指切磋琢磨,反复研讨。
- 12.
苦经释义:指切身所受的苦处。
- 13.
豕胾释义:指切成大块的猪肉。
- 14.
进给量释义:也称走刀量。 一般指切削加工中工件或切削工具每旋转一周(如车削)或往返一次(称双行程,如刨削)时,工件或切削工具的相对移动距离。
- 15.
金齑释义:指切成细末的精美食物。
- 16.
长岑长释义:《后汉书·崔駰传》:“宪(竇宪)擅权骄恣,駰 数諫之。 及出击 匈奴,道路愈多不法,駰 为主簿,前后奏记数十,指切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