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史稿 史稿的意思
shǐgǎo

史稿

简体史稿
繁体
拼音shǐ gǎo
注音ㄕˇ ㄍㄠ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ǐ,(1)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学科。【组词】:历史。通史。断代史。近代史。世界史。文学史。史诗。史部(古代图书分类的一大部类,包括各类历史著作)。史坛。史评。史前(没有书面记录的远古)。史不绝书。(2) 古代掌管记载史事的官。【组词】:太史。内史。(3) 古代官职。【组词】:刺史。御史。(4) 姓。

稿

gǎo,(1) 谷类植物的茎秆。【组词】:稿秆。稿荐(稻草编的垫子)。(2) 文字、图画的草底,又喻事先考虑的计划。【组词】:文稿。稿本。稿件。讲稿。

基本含义

史料的草稿或初稿

史稿的意思

史稿 [shǐ gǎo]

1. 未经最终定稿的历史著作。如《清史稿》。

史稿 引证解释

⒈ 未经最终定稿的历史著作。如《清史稿》。


史稿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絶如线释义:⒈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與北狄交,中國不絶若綫。”何休 注:“綫,縫帛縷,以喻微也。”《淮南子·要略训》:“齊桓公 之時,天子卑弱,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國,中國之不絶如綫。”《清史稿·礼志三》:“洎 朱温 以下,或起寇竊,或爲叛臣,五十餘年,國統不絶如綫。”⒉形容子孙衰落或后继者稀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降及 孝成,復加卹問,稍益衰弱,不絶如綫。”唐 柳宗元《寄许京兆孟容书》:“荒隅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爲婚,世亦不肯與罪大者親昵。以是嗣續之重,不絶
    • 2.
      一九释义:⒈谓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 极则复于一,终而复始,故用以喻循环之理。《参同契》卷下:“子南午北,互为纲纪,一九之数,终而復始。”蒋一彪 集解:“阳生於一成於九。阳数至九则极,极则復於一,此谓一九之数,终而復始。”⒉佛教语。指净土宗九品往生的教义。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宏规,盛乎西土;一九之教,陵迟 东 夏。”又 唐 迦才《净土论序》:“二八之观齐阔,一九之生同归。”“二八”指净土宗的“十六观”。⒊满 俗赠献之礼,以九数为贵,至少一九,至多九九。《清史稿·礼志八》公主下嫁仪:“初定﹝额駙﹞諏日诣午门
    • 3.
      一时间释义:短时间之内。《敦煌曲子词·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大心偏。我是 曲池 临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一折:“嘆穷途少年客,一时间,命运乖。”《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一时间那两个骡夫也吃完了饭,走了进来。”杨朔《泰山极顶》:“一时间,我又觉得自己不仅是在看画卷,却又象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稿本。”
    • 4.
      丁夫释义:⒈见“丁夫”。⒉壮健的男子。汉 王符《潜夫论·浮侈》:“或丁夫世不传犁锄,怀丸挟弹,携手遨游。”《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民户浸寡,又多残老,少有丁夫。”南朝 宋 何承天《安边论》:“丁夫匹妇,春夏佃牧。”⒊唐 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唐 陈子昂《上军国机要事》:“方寒冰冻,一无资粮,国家更无优恤;但切勒赴艰,比闻丁夫,皆甚愁嘆。”明 李梦阳《朝饮马送陈子出塞》诗:“今年下令修筑边,丁夫半死 长城 前。”《清史稿·食货志二》:“九年,河 决 封丘,起 大
    • 5.
      丁档释义:人口档案。 《清史稿·食货志一》:“清 之民数,惟外藩 扎萨克 所属编审丁档掌於理藩院。”
    • 6.
      三大节释义:三个主要节日。(1)宋 指冬至、元旦、寒食。宋 金盈之《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清 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顺治 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 7.
      上丁释义:农历每月上旬的丁日。《礼记·月令》:“﹝仲春之月﹞上丁,命乐正习舞,释菜。”又“﹝季秋之月﹞上丁,命乐正入学习吹。”郑玄 注:“为将饗帝也。春夏重舞,秋冬重吹也。”孔颖达 疏:“其习舞吹必用丁者,取其丁壮成就之义,欲使学者艺业成故也。”自 唐 以后,历代王朝规定每年仲春(二月)、仲秋(八月)的上丁之日为祭祀 孔子 的日子。唐 刘禹锡《奏记丞相府论学事》:“今四海郡县咸以春、秋上丁有事 孔子 庙,其礼不应于古,且非 孔子 意也。”《清史稿·选举二》:“太后、皇上万寿节,至圣先师 孔子 诞日,春、秋上丁释奠,
    • 8.
      不协释义:不一致;不和。《左传·成公十二年》:“道路无壅;谋其不协,而讨不庭。”《南史·何尚之传》:“义真 与司徒 徐羡之、尚书令 傅亮 等不协。”《清史稿·允禔传》:“上以 允禔 听谗,与 福全 不协,私自陈奏,虑在军中僨事,召还京师。”
    • 9.
      丐户释义:即惰民。 封建社会中最受岐视的一部分平民。明 编户籍,称惰民为丐户,清 雍正 元年始废除丐户的“丐籍”,与平民同列。明 徐渭《会稽县志诸论》:“丐以户称,不知其所始。”自注:“籍曰:丐户即有产,不得充粮里正长,亦禁其学。”明 沉德符《野获编·风俗·丐户》:“今 浙 东有丐户者,俗名大贫。其人非丐,亦非必贫也。或云:本名惰民,讹为此称,其人在里巷间任猥下杂役,主办吉凶及牙侩之属……即积鏹巨万,禁不得纳貲为官吏。”清 钱谦益《石义士哀词》:“蒙古 分民为十户,所谓丐户者,吴 人至今犹贱之。”《清史稿·食货志一
    • 10.
      专柄释义:⒈不待请命而行事的权柄。 唐 元稹《加乌重胤检校司徒制》:“盖先王之懋典,授之专柄。”⒉独揽权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秦太师 专柄十二年,只成就得一 胡邦衡。”《清史稿·高宗纪》:“九月乙巳朔,署 广西 提督 谭行义 以 安南 郑氏 专柄,清化镇 邵郡公 及 黎鷟 起兵与 郑氏 内哄,奏闻。”
    • 11.
      世产释义:世代相传的产业。《清史稿·食货志一》:“﹝ 嘉庆 ﹞九年,松筠 因言照 锡伯营 屯种例,分畀旗兵地亩,各使自耕,永为世产。”
    • 12.
      世産释义:世代相传的产业。 《清史稿·食货志一》:“﹝ 嘉庆 ﹞九年,松筠 因言照 锡伯营 屯种例,分畀旗兵地亩,各使自耕,永为世产。”
    • 13.
      东海关释义:清 代税关之一,同治 二年设,在今 山东省 烟台市 芝罘半岛。《清史稿·食货志六》:“﹝ 宣统 ﹞三年,更定 东海关 各口税则为值百抽二五。”
    • 14.
      中额释义:⒈击中额头。 《后汉书·铫期传》:“期 先登陷陈,手杀五十餘人,被创中额,摄幘復战,遂大破之。”⒉录取的名额。《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本科赴试的士子较往年既多,中额自然较往年也多。”《清史稿·选举志三》:“按应试人数多寡,钦定中额。”
    • 15.
      临轩释义:⒈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殿前堂陛之间近檐处两边有槛楯,如车之轩,故称。《后汉书·党锢传·李膺》:“让 诉寃於帝,詔 膺 入殿,御亲临轩,詰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唐 王维《少年行》之四:“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 明光宫。”《清史稿·礼志九》:“乾隆 十四年,定命将仪三:一曰授敕印,经略大将军出师,皇帝临轩颁给。”⒉在窗前。轩,窗槛。唐 元稹《莺莺传》:“张生 临轩独寝,忽有人觉之。”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公既去,而执拂者临轩指吏曰:‘问去者处士第几?住何处?’”
    • 16.
      临雍释义:亲临辟雍。雍,指辟雍,本为 西周 天子所设大学,历代皆有,亦常为祭祀之所。《后汉书·明帝纪》:“永平 二年三月,临辟雍,初行大射礼。”宋 刘克庄《水龙吟·林中书生日》词:“算给扶朝者,临雍拜者,下梢须做。”《清史稿·礼志八》:“道光 三年临雍,命廕生豫听宣讲。”
    • 17.
      久困释义:⒈长期困厄。 《汉书·贾捐之传》:“民众久困,连年流离。”《说岳全传》第四九回:“我看你四人容貌雄伟,决非久困之人。”⒉长期围困。《清史稿·辅国恪僖公察尼传》:“宜於湖水涸后,围以木栰,立桩列礮,以小舟徼巡,为久困计。”
    • 18.
      乖乱释义:⒈变乱;动乱。 《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诸侯乖乱,楚 必大奔。”汉 贾谊《治安策》:“秦 灭四维而不张,故君臣乖乱。”《隋书·天文志中》:“狼弧张,害及胡,天下乖乱。”⒉反常。《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四年》:“魏太史 屡奏天文乖乱。”清 戴震《原善》卷中:“当其气无乖乱,莫不衝虚自然也。”⒊谓不守礼法,胡作非为。《清史稿·傅喇塔传》:“諭责 富善 乖乱,夺爵。”
    • 19.
      乖牾释义:同“乖迕”。明 周圣楷《张居正本传》:“礼官所裁宗藩条例,多刻意抑损,且乖牾不可训。”《清史稿·刑法志一》:“维时各部院则例陆续成书,苟与刑律相涉,馆员俱一一釐正,故鲜乖牾。”
    • 20.
      乞师释义:请求出兵援助。《春秋·成公十七年》:“晋侯 使 荀罃 来乞师。”《晋书·外戚传·褚裒》:“时 石季龙 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 河,将归顺,乞师救援。”《清史稿·李定国传》:“定国 自 景线 走 猛腊,遣将入 车里、暹罗 诸国乞师。”

史稿(shiga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史稿是什么意思 史稿读音 怎么读 史稿,拼音是shǐ gǎo,史稿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史稿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