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定国 定国的意思
dìngguó

定国

简体定国
繁体定國
拼音dìng guó
注音ㄉ一ㄥˋ ㄍㄨㄛ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ìng,(1) 不动的,不变的。【组词】:定额。定价。定律。定论。定期。定型。定义。定都(dū)。定稿。定数(shù)(a.规定数额;b.指天命;c.规定的数额)。断定。规定。鉴定。(2) 使不变动。【组词】:定案。定罪。决定。确定。(3) 平安,平靖(多指局势)。【组词】:大局已定。(4) 镇静,安稳(多指情绪)。【组词】:心神不定。(5) 确凿,必然的。【组词】:必定。镇定。(6) 预先约妥。【组词】:定计。定情。定货。定做。(7) 姓。

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基本含义

稳定国家的政权,确立国家的统治地位。

定国的意思

定国 [dìng guó]

1. 安定国家。

定国 引证解释

⒈ 安定国家。

《左传·襄公十年》:“为书以定国,众怒而焚之,是众为政也,国不亦难乎?”
《南齐书·王僧虔传》:“五常之始,文武为先,文则经天纬地,武则拨乱定国。”
宋 苏轼 《题永叔会老堂》诗:“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
清 秦笃辉 《平书·文艺上》:“瑄 又谓本诚敬无欺之心,至上下交孚而后能格心定国。 瑄 坐视 于忠肃 之奇寃而不救,格心救国何在?”


定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庙略释义:犹庙略。 指安邦定国的重大谋略。
    • 2.
      三齐释义:⒈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战国策·燕策一》:“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齐 临 燕,其祸必大矣。”⒉秦 亡,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胶东、济北 三国,皆在今 山东 东部,后泛称“三齐”。《史记·项羽本纪》:“﹝ 田荣 ﹞并王 三齐。”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齐 与 济北、胶东。”《魏书·尒朱荣传》:“时 邢杲 寇乱 三齐。”金 马定国《客怀》诗:“三齐 虽淡薄,留此亦何心。”张恭《雌雉啼》诗:“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勛名赫燿封 三齐。”
    • 3.
      乞师释义:请求出兵援助。《春秋·成公十七年》:“晋侯 使 荀罃 来乞师。”《晋书·外戚传·褚裒》:“时 石季龙 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 河,将归顺,乞师救援。”《清史稿·李定国传》:“定国 自 景线 走 猛腊,遣将入 车里、暹罗 诸国乞师。”
    • 4.
      书剑释义:⒈书和剑。唐 许浑《别刘秀才》诗:“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唐 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悵,欲将书剑学从军。”金 马定国《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过寒食,又将书剑客他乡。”张素《沪宁道中》诗:“万里归来傲白鷳,随身书剑更萧闲。”⒉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唐 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宋 司马光《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元 汤式《普天乐·送友回陕》曲:“书剑不求官,萍水常为客。”清 方文《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犹未定,书剑那能
    • 5.
      于公高门释义:西汉 于定国 父 于公 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 6.
      于张释义:西汉 于定国 张释之 的并称。二人先后于 文帝 景帝 时任廷尉,执法皆审慎。后因以“于 张”称决狱审慎,执法公正者。
    • 7.
      云扰释义:像云一样的纷乱。 比喻动荡不安。汉 扬雄《长杨赋》:“豪杰靡沸云扰,羣黎为之不康。”隋 卢思道《北齐兴亡论》:“往者 魏 人失御,六合云扰,河 朔 关 右,翦为二国。”《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玄德 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 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递千八百十二年,拿破仑 挫于 墨斯科 之酷寒大火,逃归 巴黎,欧 土遂为云扰,竟举其反抗之兵。”
    • 8.
      伐荻人释义: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亦泛指能安邦定国之英主。
    • 9.
      住紥释义:亦作“住札”。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明 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
    • 10.
      兀卒释义:党项 语音译。西夏 国主的自称。《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赵元昊 ﹞犹称男 邦泥定国 兀卒上书父 大宋 皇帝,更名 曩霄 而不称臣。兀卒,即吾祖也,如可汗号。议者以为改吾祖为兀卒,特以侮玩朝廷,不可许。”宋 范仲淹《答安抚王内翰书》:“今贵称兀卒,以避中朝,取 汉 唐 故事,如单于、可汗之类。”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元昊 入寇,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后数年,力尽求和,岁增赂遗,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问。”
    • 11.
      公库释义:⒈官府之仓库。《宋史·任伯雨传》:“﹝ 伯雨 ﹞调 施州 清江 主簿。郡守檄使涖公库,笑曰:‘里名 胜母,曾子 不入,此职何为至我哉?’”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求 盱江 僚属之荐举则有书,求 盱江 公库之文籍则有目。”⒉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
    • 12.
      六钧释义:《左传·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颜高 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杜预 注:“颜高、鲁 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古称重,故以为异强。”谓张满弓用力六钧,后因以指强弓。汉 应瑒《驰射赋》:“顾摧 月支,须紆六钧,口弯七规。”唐 张说《将赴朔方军应制》诗:“幼志传三略,衰材谢六钧。”宋 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贾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
    • 13.
      冰玉释义:⒈冰和玉。 常用以比喻高尚贞洁的人品或其他洁净的事物。唐 康骈《剧谈录·洛中豪士》:“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筯。”宋 辛弃疾《清平乐》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金 蔡松年《水调歌头》词:“西山六街碧,尝忆酒旗秋。神交一笑千载,冰玉洗双眸。”清 葆光子《物妖志·兽类·马》:“有孀妇,姿容颇美,年纔二十餘,独处一室……纔向暝,便闭门,室中不容婢女出入,人谓冰玉之操,不是过矣。”⒉岳父和女婿的代称。“冰清玉润”的省称。宋 苏轼《与王定国书》:“知今日会两壻,清虚阴森,正好剧饮,坐无狂客,冰
    • 14.
      冰蘖释义:亦作“冰蘗”。冰檗。喻寒苦而有操守。唐 刘言史《初下东周赠孟郊》诗:“素坚冰蘖心,洁持保贤贞。”一本作“冰蘖”。宋 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十年冰蘖战膏粱,万里烟波濯紈綺。”明 宋濂《徐贞妇郑氏传》:“尔居官宜冰蘖自守。禄或不给,则售此用之。”
    • 15.
      出生地主义释义:以出生地为准决定国籍,称为出生地主义。
    • 16.
      劄付释义:官府中上级给下级的公文。《水浒传》第六七回:“且説 凌州 太守接得 东京 调兵的勅旨并 蔡太师 札付,随请兵马团练 单廷珪、魏定国 商议。”《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萧云仙 从 浦口 过 江,进了京城,验了札付,到了任。”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金以坏和议而亡》:“正大 八年,行省忽以札付下 襄阳 制置司,约同御北兵。且索军餉。札付者,上行下之檄也。”
    • 17.
      县车释义:⒈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 《国语·齐语》:“县车束马,踰 大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韦昭 注:“大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县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一本作“悬车”。⒉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至于 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 虞渊,是谓黄昏。”⒊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汉书·薛广德传》:“﹝ 薛广德 ﹞与丞相 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 史高 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駟马……东归 沛,太守迎之界上。沛 以为荣,县其安车传子孙。”颜师古 注:“县其
    • 18.
      吉旦释义:⒈农历每月初一。宋 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 苏惟甫 ﹞旬澣吉旦诣公,语餘遂及身计。”明 张居正《请册立东宫疏》:“以今首春吉旦,勑下礼官,早正储宫之位,以定国本,以慰羣情。”《西游补》第二回:“忽见殿门额上有‘緑玉殿’三个大字,旁边注着一行细字:‘唐 新天子 风流皇帝 元年二月吉旦立。’”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中华民国 十三年夏历菊月吉旦立。”参见“吉”。⒉泛指吉祥的日子。
    • 19.
      四方志释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姜氏 ﹞谓公子(重耳)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后以“四方志”指经营天下或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天下方有事,而 刘表 坐保 江 汉 之閒,其无四方志可知矣。”晋 欧阳建《临终诗》:“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明 何景明《东河三月晦日》诗:“平生四方志,回首欲求安。”
    • 20.
      国号释义:国家的称号。 中国历代因王朝更易,皆改定国号,如汉、唐、宋等。

定国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庙略释义:犹庙略。 指安邦定国的重大谋略。
    • 2.
      三齐释义:⒈三倍于 齐国 的势力。《战国策·燕策一》:“夫一 齐 之强而 燕 犹不能支也,今乃以三 齐 临 燕,其祸必大矣。”⒉秦 亡,项羽 以 齐国 故地分立 齐、胶东、济北 三国,皆在今 山东 东部,后泛称“三齐”。《史记·项羽本纪》:“﹝ 田荣 ﹞并王 三齐。”裴骃 集解引《汉书音义》:“齐 与 济北、胶东。”《魏书·尒朱荣传》:“时 邢杲 寇乱 三齐。”金 马定国《客怀》诗:“三齐 虽淡薄,留此亦何心。”张恭《雌雉啼》诗:“反不如当年饿死漂渚侧,又何须勛名赫燿封 三齐。”
    • 3.
      乞师释义:请求出兵援助。《春秋·成公十七年》:“晋侯 使 荀罃 来乞师。”《晋书·外戚传·褚裒》:“时 石季龙 新死,其国大乱,遗户二十万口渡 河,将归顺,乞师救援。”《清史稿·李定国传》:“定国 自 景线 走 猛腊,遣将入 车里、暹罗 诸国乞师。”
    • 4.
      书剑释义:⒈书和剑。唐 许浑《别刘秀才》诗:“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唐 温庭筠《过陈琳墓》诗:“莫过临风倍惆悵,欲将书剑学从军。”金 马定国《清平道中》诗:“今日清明过寒食,又将书剑客他乡。”张素《沪宁道中》诗:“万里归来傲白鷳,随身书剑更萧闲。”⒉学书学剑。谓学文学武。唐 孟浩然《自洛之越》诗:“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宋 司马光《送茹屯田知无为军》诗:“使君此去荣多少,犹是当年书剑身。”元 汤式《普天乐·送友回陕》曲:“书剑不求官,萍水常为客。”清 方文《早春别芜阴诸子》诗:“干戈犹未定,书剑那能
    • 5.
      于公高门释义:西汉 于定国 父 于公 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 6.
      于张释义:西汉 于定国 张释之 的并称。二人先后于 文帝 景帝 时任廷尉,执法皆审慎。后因以“于 张”称决狱审慎,执法公正者。
    • 7.
      云扰释义:像云一样的纷乱。 比喻动荡不安。汉 扬雄《长杨赋》:“豪杰靡沸云扰,羣黎为之不康。”隋 卢思道《北齐兴亡论》:“往者 魏 人失御,六合云扰,河 朔 关 右,翦为二国。”《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玄德 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 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递千八百十二年,拿破仑 挫于 墨斯科 之酷寒大火,逃归 巴黎,欧 土遂为云扰,竟举其反抗之兵。”
    • 8.
      伐荻人释义:指 南朝 宋武帝 刘裕。亦泛指能安邦定国之英主。
    • 9.
      住紥释义:亦作“住札”。 军队或官吏住在某地执行任务。元 郑德辉《三战吕布》第一折:“今闻知 吕布 领兵前来,住紥於 虎牢关 下。”《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云长 曰:‘我在 海州 路上住紥,探得消息,故来至此。’”明 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其餘各官,皆奉差有事,及本地方住札者,适会臣父葬期,遂弔祭於邱壠。”
    • 10.
      兀卒释义:党项 语音译。西夏 国主的自称。《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赵元昊 ﹞犹称男 邦泥定国 兀卒上书父 大宋 皇帝,更名 曩霄 而不称臣。兀卒,即吾祖也,如可汗号。议者以为改吾祖为兀卒,特以侮玩朝廷,不可许。”宋 范仲淹《答安抚王内翰书》:“今贵称兀卒,以避中朝,取 汉 唐 故事,如单于、可汗之类。”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元昊 入寇,所至如入无人之境。后数年,力尽求和,岁增赂遗,仍改名‘兀卒’,朝廷竟不问。”
    • 11.
      公库释义:⒈官府之仓库。《宋史·任伯雨传》:“﹝ 伯雨 ﹞调 施州 清江 主簿。郡守檄使涖公库,笑曰:‘里名 胜母,曾子 不入,此职何为至我哉?’”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求 盱江 僚属之荐举则有书,求 盱江 公库之文籍则有目。”⒉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
    • 12.
      六钧释义:《左传·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颜高 之弓六钧。 ’皆取而传观之。”杜预 注:“颜高、鲁 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古称重,故以为异强。”谓张满弓用力六钧,后因以指强弓。汉 应瑒《驰射赋》:“顾摧 月支,须紆六钧,口弯七规。”唐 张说《将赴朔方军应制》诗:“幼志传三略,衰材谢六钧。”宋 苏轼《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贾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
    • 13.
      冰玉释义:⒈冰和玉。 常用以比喻高尚贞洁的人品或其他洁净的事物。唐 康骈《剧谈录·洛中豪士》:“弟兄列坐,矜持儼若冰玉,肴羞每至,曾不下筯。”宋 辛弃疾《清平乐》词:“断崖脩竹,竹里藏冰玉。”金 蔡松年《水调歌头》词:“西山六街碧,尝忆酒旗秋。神交一笑千载,冰玉洗双眸。”清 葆光子《物妖志·兽类·马》:“有孀妇,姿容颇美,年纔二十餘,独处一室……纔向暝,便闭门,室中不容婢女出入,人谓冰玉之操,不是过矣。”⒉岳父和女婿的代称。“冰清玉润”的省称。宋 苏轼《与王定国书》:“知今日会两壻,清虚阴森,正好剧饮,坐无狂客,冰
    • 14.
      冰蘖释义:亦作“冰蘗”。冰檗。喻寒苦而有操守。唐 刘言史《初下东周赠孟郊》诗:“素坚冰蘖心,洁持保贤贞。”一本作“冰蘖”。宋 苏轼《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十年冰蘖战膏粱,万里烟波濯紈綺。”明 宋濂《徐贞妇郑氏传》:“尔居官宜冰蘖自守。禄或不给,则售此用之。”
    • 15.
      出生地主义释义:以出生地为准决定国籍,称为出生地主义。
    • 16.
      劄付释义:官府中上级给下级的公文。《水浒传》第六七回:“且説 凌州 太守接得 东京 调兵的勅旨并 蔡太师 札付,随请兵马团练 单廷珪、魏定国 商议。”《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萧云仙 从 浦口 过 江,进了京城,验了札付,到了任。”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金以坏和议而亡》:“正大 八年,行省忽以札付下 襄阳 制置司,约同御北兵。且索军餉。札付者,上行下之檄也。”
    • 17.
      县车释义:⒈谓上下陡坡时牵引车身。 《国语·齐语》:“县车束马,踰 大行 与 辟耳 之谿 拘夏。”韦昭 注:“大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 之谿也。三者皆山险谿谷,故县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一本作“悬车”。⒉古代指黄昏前的一段时间。《淮南子·天文训》:“至于 悲泉,爰止其女,爰息其马,是谓县车。至于 虞渊,是谓黄昏。”⒊悬置其车。谓辞官致仕。《汉书·薛广德传》:“﹝ 薛广德 ﹞与丞相 定国、大司马车骑将军 史高 俱乞骸骨,皆赐安车駟马……东归 沛,太守迎之界上。沛 以为荣,县其安车传子孙。”颜师古 注:“县其
    • 18.
      吉旦释义:⒈农历每月初一。宋 无名氏《儒林公议》卷上:“﹝ 苏惟甫 ﹞旬澣吉旦诣公,语餘遂及身计。”明 张居正《请册立东宫疏》:“以今首春吉旦,勑下礼官,早正储宫之位,以定国本,以慰羣情。”《西游补》第二回:“忽见殿门额上有‘緑玉殿’三个大字,旁边注着一行细字:‘唐 新天子 风流皇帝 元年二月吉旦立。’”鲁迅《彷徨·高老夫子》:“中华民国 十三年夏历菊月吉旦立。”参见“吉”。⒉泛指吉祥的日子。
    • 19.
      四方志释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姜氏 ﹞谓公子(重耳)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后以“四方志”指经营天下或安邦定国的远大志向。《三国志·魏志·荀攸传》:“天下方有事,而 刘表 坐保 江 汉 之閒,其无四方志可知矣。”晋 欧阳建《临终诗》:“苟怀四方志,所在可游盘。”明 何景明《东河三月晦日》诗:“平生四方志,回首欲求安。”
    • 20.
      国号释义:国家的称号。 中国历代因王朝更易,皆改定国号,如汉、唐、宋等。

定国造句

1.岳飞从小就立下了定国安邦之志,可惜受忠君思想禁锢,最终还是壮志难酬。

2.说他有安邦定国之志我信,但他却无经天纬地之才。

3.这人有安邦定国之才。

4.他虽然才华横溢,但还不足以安邦定国

5.清朝末年,内忧外患,国无宁日,人民渴望有安邦定国的志士出现,挽救民族的危亡。

定国(dingguo)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定国是什么意思 定国读音 怎么读 定国,拼音是dìng guó,定国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定国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