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柄 [zhèng bǐng]
1. 政治权力。
英[helm of government;]
政柄 引证解释
⒈ 犹政权。
引《左传·昭公七年》:“郑 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明史·刘奋庸传》:“臣愿陛下躬揽大权,凡庶府建白,阁臣拟旨,特留清览,时出独断,则臣下莫能测其机,而政柄不致旁落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且今之握图籍,操政柄者,岂犹是 白 项 之胤胄乎?”
国语词典
政柄 [zhèng bǐng]
⒈ 政权。
引《左传·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政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委政释义:付以政柄。
- 2.
归逊释义:谓归还政柄。《资治通鉴·齐和帝中兴元年》:“诸父归逊殷勤,今便亲摄百揆。且还府司,当别处分。”
- 3.
成绪释义:⒈成为思绪。 晋 陆机《叹逝赋》:“幽情发而成绪,滞思叩而兴端。”⒉传统。《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惇 厉色曰:‘光 辅母后独掌政柄,不务纂绍先烈,肆意大改成绪,误国如此,非姦邪而何?’”⒊成绩。明 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营度於其内,显考则随物顺成应之於外,岁增月衍,颇有成绪。”
- 4.
无腆释义:不雄厚。 谓不强大。《左传·昭公七年》:“郑,虽无腆,抑谚曰‘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冯厚矣,而强死,能为鬼,不亦宜乎!”杜预 注:“腆,厚也。”
- 5.
时匠释义:指当代掌政柄的大臣。
- 6.
纂绍释义:⒈嗣续。 唐 孙揆《灵应传》:“其后遭世不造,瞰室貽灾,五百人皆遭 庾氏 焚炙之祸,纂绍几絶,不忍戴天,潜遁幽巖,庾 冤莫雪。”⒉继承。宋 司马光《不以卑临尊议》:“武王 纂绍前迹,登隆基绪,追尊先世,告成王业。”《宋史·外国传七·渤海国》:“朕纂绍丕构,奄有四海,普天之下,罔不率俾。”《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元年》:“光 辅母后,独掌政柄,不务纂绍先烈,肆意大改成绪。”
- 7.
襃録释义:⒈亦作“褒录”。 奖进录用。《魏书·术艺传·江式》:“臣亡祖 文威 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録,叙列於儒林。”宋 陆游《南唐书·节义传》:“王师弔伐,当褒録节义以表励风节。”清 姚鼐《<南园诗存>序》:“今上既收政柄,除慝扫姦,屡进畴昔不为利诱之士。而侍御独不幸前丧,不与褒録,岂不哀哉!”⒉犹褒述。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杨邦义死节》:“明年,敌去,州白其事于朝,褒録死节,初赠直秘阁,继又赠次对,諡‘忠襄’。”
- 8.
调梅释义:谓用盐梅调味,使食物味美。喻指宰相执掌政柄,治理国家。梅,味酸,古代调味品。语本《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唐 李乂《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军大总管张仁亶》:“上宰调梅寄,元戎 细柳 威。”清 昭槤《啸亭杂录·本朝父子祖孙宰相》:“王弇州 载 明 代门族之盛,按本朝父子调梅以济昇平之盛者,指不胜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