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 [zhāo zhāo]
1. 明亮;光明。
例昭昭有光,利行兵。
英[ bright; ]
2. 明白;清楚。
例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老子》
昭昭然白黑分类。——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英[ understand; ]
3. 形容有心事。
例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英[ worry; ]
昭昭 引证解释
⒈ 明亮。
引《楚辞·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王逸 注:“昭昭,明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於天,滔滔犹四瀆之纪於地。”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歌,白日兮昭昭。”
⒉ 明白;显著。
引《老子》:“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鬼神之事,著於竹帛,昭昭如此,不可胜数。”
柯灵 《<阿英散文选>序》:“不久党给他开了追悼会,盖棺论定肯定了他生前昭昭的功绩。”
⒊ 明快爽朗。
引《诗·鲁颂·泮水》:“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高亨 注:“昭昭,响亮也。”
⒋ 不安貌。
引《荀子·富国》:“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章诗同 注:“昭昭然,同耿耿然,不安的样子。”
国语词典
昭昭 [zhāo zhāo]
⒈ 明白显著。
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故子夏叹书,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言昭灼也。」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若非天道昭昭,险些儿死于非命。」
昭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辰释义:指日、月、星。 《左传·桓公二年》:“三辰旂旗,昭其明也。”杜预 注:“三辰,日、月、星也。”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于天,滔滔犹四瀆之纪于地。”宋 梅尧臣《效阮步兵一日复一日》诗:“四序相盛衰,三辰运光魄。”清 唐孙华《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紫极三辰正,黄图九域清。”
- 2.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释义:《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后多指自己糊涂还想使别人明白。昏昏:糊涂。昭昭:明白。
- 3.
众人昭昭释义:昭昭:明显。众人对某事非常清楚。
- 4.
低卬释义:⒈忽高忽低;时起时伏。卬,通“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低卬夭蟜据以骄驁兮,詘折隆穷蠼以连卷。”《汉书·杨恽传》:“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褎低卬,顿足起舞。”⒉指音节的高低。《新唐书·文艺传序》:“高祖、太宗,大难始夷,沿 江左 餘风,絺句绘章,揣合低卬,故 王、杨 为之伯。”⒊形容世事盛衰、起伏。清 龚自珍《答人问关内侯》:“天必有所趋,天之废封建而趋一统也昭昭矣。然且相持低卬徘徊二千餘年,而后毅然定。”
- 5.
劣迹昭昭释义:昭昭:明显的样子。恶劣的行迹已十分明显。形容劣迹多,恶行显著。
- 6.
天理昭昭释义: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7.
守黑释义:谓安于暗昧,保持玄寂。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唐 蒋防《白兔赋》:“饮玉池而冰光不散,食瑶草而雪影长新。理符守黑,事异文身。”清 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大易》:“入,非收视反听,寂静以守黑之谓也。”
- 8.
守默释义:谓保持玄寂。 语出《老子》“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汉 河上公 注:“白以喻昭昭,黑以喻默默,人虽自知昭昭明白,当復守之以默默如闇昧无所见。”清 龚自珍《释言》诗之一:“守默守雌容努力,毋劳上相损宵眠。”参见“守黑”。
- 9.
昭昭之宇释义:昭昭:光明;宇:宇宙,指世界。指光明的世界。
- 10.
昭昭之明释义:昭昭:明亮。形容人能够明察秋毫,明辨是非。
- 11.
昭昭释义:⒈明亮:日月昭昭。⒉明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12.
服期释义:亦作“服朞”。 服丧一年。《新唐书·韩愈传》:“嫂 郑 丧,为服期以报。”宋 周密《齐东野语·胡明仲本末》:“称谓既如此,则三年之丧,宜降其服朞,又昭昭然矣。”清 方苞《书<孝妇魏氏诗>后》:“古者,妇於舅姑服期。”
- 13.
杳杳释义:⒈昏暗貌。 《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宋 欧阳修《和徐生假山》:“阴穴覷杳杳,高屏立巉巉。”清 方苞《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歊,白日兮昭昭,而杳杳兮即长夜,患吾心兮若焦。”⒉幽远貌。《楚辞·九章·哀郢》:“尧 舜 之抗行兮,瞭杳杳而薄天。”洪兴祖 补注:“杳杳,远貌。”唐 柳宗元《早梅》诗:“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体变》:“若后之变者,则万年浩荡,杳杳无涯,不可以耳目之私测之矣
- 14.
皎日释义:明亮的太阳。古多用于誓辞。三国 魏 曹植《黄初五年令》:“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於疏必与;罪之宜戮,在亲不赦。此令之行,有若皎日。”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明 沉鲸《双珠记·遇淫持正》:“我和你同享富贵,决不有负,指皎日昭昭为证。”清 黄叔威《赠陈梦雷古诗》之六:“皎日方寸心,万古经乾坤。”郁达夫《沉沦》一:“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终古常新的皎日,依旧在她的轨道上,一程一程的在那里行走。”参见“皦日”。
- 15.
称伯释义:做霸主。伯,通“霸”。《史记·燕召公世家》:“襄公 二十六年,晋文公 为 践土 之会,称伯。”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或廓然昭昭而称王,或远通参差而称伯。”
- 16.
经星释义:⒈旧称二十八宿等恒星曰经星。与行星称纬星相对。因恒星相对位置不变,故称。《穀梁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昔,恒星不见。恒星者,经星也。”范宁 注:“经,常也,谓常列宿。”《汉书·天文志》:“凡天文在图籍昭昭可知者,经星常宿中外官凡百一十八名,积数七百八十三星,皆有州国官宫物类之象。”宋 沉括《梦溪笔谈·象数一》:“星有三类:一、经星,北极为之长;二、舍星,大火为之长;三、行星,辰星为之辰。”⒉即岁星。《史记·天官书》“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唐 司马贞 索隐引《天官占》:“岁星,一曰应星,一曰经
- 17.
虚堂释义:高堂。南朝 梁 萧统《示徐州弟》诗:“屑屑风生,昭昭月影。高宇既清,虚堂復静。”唐 戎昱《客堂秋夕》诗:“隔窗萤影灭復流,北风微雨虚堂秋。”宋 朱熹《山北纪行》之十:“北渡 石塘桥,西访 濂溪 宅。乔木无遗株,虚堂唯四壁。”清 顾炎武《悼亡》诗之二:“北府曾缝战士衣,酒浆宾从各无违。虚堂一夕琴先断,华表千年鹤未归。”
- 18.
虚猲释义:亦作“虚喝”。 虚张声势,企图威胁。猲,通“喝”。《战国策·齐策一》:“秦 虽欲深入,则狼顾,恐 韩 魏 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猲,高跃而不敢进。”《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引此文作“虚喝”。《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三年》:“全 欲朝廷不为备,且不遽絶其给,乃挟 蒙古 李 宋 二宣差以虚喝朝廷,然 蒙古 实未尝资 全 兵。”严复《救亡决论》:“是故一理来前,当机立剖,昭昭白黑,莫使听荧。凡夫恫疑虚猲,荒渺浮夸,举无所施其伎焉者,得此道也。”
- 19.
金鉴释义:⒈见“金鑑”。⒉亦作“金鉴”。《新唐书·张九龄传》:“﹝ 玄宗 ﹞千秋节,公、王并献宝鑑,九龄 上事鑑十章,号《千秋金鑑录》,以伸讽諭。”后以“金鑑”指对人进行讽谕的文章和书籍。宋 陆游《丞相率文武百僚请建重明节表》:“周行抃蹈,各陈金鉴之书。”清 钱谦益《天启元年浙江乡试程录·第一问》:“其在今日,所以进金鑑而箴丹扆者,亦必有道矣。”⒊指明察的帝王。宋 范仲淹《谢许守旧官表》:“金鑑临御,多士骏奔。”⒋指帝王之明察。宋 范仲淹《四民诗·士》:“黜陟金鑑下,昭昭媸与妍。”⒌比喻月亮。宋 梅尧臣《晚过
- 20.
食报释义:受报答或受报应。《明史·徐达常遇春传赞》:“顾 中山 赏延后裔,世叨荣宠,而 开平 天不假年,子孙亦復衰替,贵匹勋齐,而食报或爽,其故何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虽后来食报无可证明,天道昭昭,谅必无倖免之理也。”王毓岱《示和甫》诗:“食报有达人,饱閲八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