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四胡 四胡的意思

四胡

简体四胡
繁体
拼音sì hú
注音ㄙˋ ㄏㄨ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hú,(1) 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组词】: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 泛指外国或外族的。【组词】: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 乱,无道理。【组词】: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 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 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组词】:胡须。(6) 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例句】:“狼跋其胡。”(7) 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 姓。

基本含义

四胡是指四个胡人,用来形容人多、众多。

四胡的意思

四胡 [sì hú]

1. 乐器名。形状与二胡相同,因有四条弦,故名。第一、第三两弦与第二、第四两弦同音。常用以伴奏大鼓等曲艺。

四胡 引证解释

⒈ 乐器名。形状与二胡相同,因有四条弦,故名。第一、第三两弦与第二、第四两弦同音。常用以伴奏大鼓等曲艺。


国语词典

四胡 [sì hú]

⒈ 乐器名。与二胡略同而有四弦。有大小两种,大四胡多用于说唱伴奏,小四胡用于独奏或与民间乐器合奏。


四胡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人台释义:⒈流行于内蒙古及山西、河北等地的一种曲艺,用笛子、四胡、扬琴等乐器伴奏,由二人对唱对舞。⒉由曲艺二人台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
    • 2.
      四胡释义:拉弦乐器。 有四根琴弦。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用于二人台、琴书、皮影等地方戏曲、说唱音乐和民间器乐合奏。蒙古族四胡有多种形制。
    • 3.
      坠琴释义:弦乐器,有蟒皮面和桐木板面两种。前者琴筒像四胡而较短,后者琴筒像小三弦。原来是河南坠子的专用乐器,后来逐渐用于其他曲艺、戏曲等。也叫坠子、坠胡、二弦。
    • 4.
      好力寳释义:又名“好来寳”。蒙古族的一种曲艺。流行于 内蒙古自治区。原为民间歌手自拉自唱、自问自答,现在有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用时夹有快板节奏的说白,用四胡或马头琴伴奏。
    • 5.
      好来宝释义:蒙古族的一种曲艺,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原为民间歌手自拉自唱,现在有独唱、对唱、重唱、合唱等形式,有时还夹有快板节奏的说白,用四胡或马头琴伴奏。 也叫好力宝。
    • 6.
      湖北渔鼓释义:曲艺的一种。 清 代 乾隆 年间,道情流入 湖北省 后发展而成。流行于 湖北。原为一人坐唱,仅用渔鼓、简板按节拍。曾与皮影戏合流,改由集体演唱或两人对唱,句尾增加帮腔。解放后与皮影戏脱离,并吸收 湖北 小曲的曲牌,增加四胡、扬琴等伴奏乐器。
    • 7.
      西河大鼓释义:曲艺的一种。 近代由冀中的弦子书和木板大鼓发展而成。唱腔依冀中语音,属板腔体结构。一人站唱,左手敲铜片,右手击书鼓,另有三弦、四胡伴奏。中长篇鼓书曲目丰富,以说为主,短段以唱为主。
    • 8.
      辽宁大鼓释义:也称东北大鼓。 旧称奉天大鼓。曲艺的一种。流行于 东北 各地。约有一百多年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京韵大鼓、乐亭大鼓、唐山大鼓的曲调。由一人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四胡等。在流行过程中,形成多种流派:奉天调流行于 沉阳、辽阳;南城调流行于 营口、海城;西城调流行于 北镇、黑山;还有东城调、北城调。传统曲目有《忆真妃》、《响马传》、《蝴蝶杯》、《宝玉探病》、《孟姜女寻夫》等。

四胡(si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四胡是什么意思 四胡读音 怎么读 四胡,拼音是sì hú,四胡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四胡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