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公何 公何的意思
gōng

公何

简体公何
繁体
拼音gōng hé
注音ㄍㄨㄥ ㄏㄜ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ōng,(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组词】:公正。公心。大公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组词】:公理。公式。公海。公制。(3) 国家,社会,大众。【组词】:公共。公安(社会整体的治安)。公众。公民。公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组词】:公开。公报。公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例句】:三公(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公子。公主。(6) 敬辞,尊称男子。【组词】:海公。包公。诸公(各位)。(7) 雄性的。【组词】:公母。公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组词】:公公。外公(外祖父)。(9) 姓。

hé hè hē,(1) 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2) 副词,多么:何其壮哉!(3) 姓。 ◎ 古同“呵”,谴责。 ◎ 古同“荷”,担。

基本含义

公平正义,无可厚非

公何的意思

公何 [gōng hé]

1. 复姓。春秋时鲁国有公何藐。见《左传·定公五年》。

公何 引证解释

⒈ 复姓。 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何藐。见《左传·定公五年》。


公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公何释义:复姓。春秋 时 鲁国 有 公何藐。见《左传·定公五年》。
    • 2.
      发语释义:⒈说话,开口。 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宋 程大昌《演繁露·秘书省书繁露后》:“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为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幘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谬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修羊公,魏 人……后以道闻於上,汉景帝 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詔问公何日发语,未几牀上化为白石羊。”⒉犹责怪。《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却説 乔俊 合当穷苦,在 东京
    • 3.
      怪怪奇奇释义:⒈怪异奇特。宋 梅尧臣《依韵和孙侔雁荡》之一:“海边巉絶有苍山,怪怪奇奇物象闲。”清 戴名世《与刘大山书》:“二十年蒐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⒉惊异。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古文公式》:“此极是寻常耳目中事,诸公何至怪怪奇奇,看成骨董!”
    • 4.
      执迷释义:⒈固执不悟。《旧唐书·王世充传》:“四海之内,皆奉正朔,惟公执迷,独阻声教。”元 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我员外好是执迷也,将亲兄弟教他另住,受着饥寒,今日上坟也不等他一等。”《封神演义》第九四回:“吾今奉天征讨而诛独夫,公何得尚执迷如此,以逆天时哉!”孙中山《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如果 满 人始终执迷,仍然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参见“执迷不悟”。⒉执著;着迷。鲁迅《坟·灯下漫笔》:“听说连一向执迷于现银的乡下人,也知道这既便当,又可靠。”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
    • 5.
      援送释义:犹护送。 《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上方治兵,而 吐蕃 已渡 便桥,仓猝不知所为。丙子,出幸 陕州 …… 珙 越次言曰:‘公何不言!’子仪 责让之,以兵援送行在。”《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癸卯,晋 主与 李太后、安太妃、冯后 及弟 睿,子 延煦、延寳 俱北迁,后宫左右从者百餘人。契丹 遣三百骑援送之。”胡三省 注:“援送者,送其行以为防援。”
    • 6.
      犀首释义:⒈战国魏官名。 ⒉《史记·张仪列传》:“陈軫曰:‘公何好饮也?’犀首曰:‘无事也。’”后即以“犀首”指无事好饮之人。
    • 7.
      越次释义:⒈越级;破格。《汉书·王莽传上》:“臣以外属,越次备位。”唐 白居易《为宰相让官表》:“臣有何功德?有何才能?越次超伦,忽承此命。”宋 范仲淹《上枢密书》:“朝廷过听,越次寄任,拳拳负荷,不能无忧。”⒉越出序列;越出位次。《列子·仲尼》:“伯丰子 之从者越次而进。”《资治通鉴·唐代宗广德元年》:“子仪 未应。珙 越次言曰:‘公何不言!’”《西游补》第十五回:“越次者取首级。”清 刘大櫆《赠大夫闵公传》:“值公事,则恂恂随诸兄后,未尝敢越次儳言。”

公何(gongh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公何是什么意思 公何读音 怎么读 公何,拼音是gōng hé,公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公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