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青藜 青藜的意思
qīng

青藜

简体青藜
繁体
拼音qīng lí
注音ㄑㄧㄥ ㄌㄧ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ng,(1) 深绿色或浅蓝色。【组词】:青绿。青碧。青草。青苔。青苗。青菜。青葱。青山绿水。青云直上。万古长青(喻高尚的精神或深厚的友情永远不衰)。(2) 绿色的东西。【组词】:踏青。青黄不接。(3) 靛蓝色。【组词】:靛青。青紫。青出于蓝,胜于蓝。(4) 黑色。【组词】:青布。青线。青衫。青衣。(5) 喻年轻。【组词】:青年。青春。青工。(6) 竹简。【组词】:青简。青史(原指写在竹简上的记事,后指史书,如“永垂青青”)。

lí,(1) 〔藜芦〕多年生草本植物,叶细长,花紫黑色,有毒,可入药。(2) 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嫩叶可吃。茎可以做拐杖(亦称“灰条菜”)。【组词】:藜仗。藜藿(指粗劣的饭菜)。

基本含义

指年轻人、青年人。

青藜的意思

青藜 [qīng lí]

1. 指藜杖。

2. 《三辅黄图·阁》:“刘向于成帝之末,校书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向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说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3. 借指苦读之事。

5. 借指读书人。

青藜 引证解释

⒈ 指藜杖。

唐 刘言史 《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
宋 王安石 《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
明 徐渭 《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

⒉ 后因以“青藜”指夜读照明的灯烛。

《三辅黄图·阁》:“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宋 王安石 《上元戏呈贡父》诗:“不知太一游何处,定把青藜独照公。”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金莲烛,祥光普照,喜得红云飞绕,依稀似对青藜耀。”
清 陈鹏年 《冬日感怀》诗:“直庐夜检青藜照,讲幄朝呈《白虎通》。”

⒊ 借指苦读之事。

明 孙仁孺 《东郭记·则得妻》:“衣冠俊雅,为姻亲青藜抛下。”
清 陈维崧 《满江红·怅怅词》词:“问何为潦倒、青藜笔砚。老大怕逢裘马辈,颠狂合入烟花院。”

⒋ 借指读书人。

明 夏完淳 《军宴》诗之一:“自愧青藜陪客座,幸从 细柳 识军威。”


青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黄释义:⒈亦称“中黄伯”。 古勇士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奋 中黄 育获 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吕延济 注:“中黄伯、夏育、乌获,皆古之力士也。”⒉泛指勇士。明 梅鼎祚《玉合记·拒间》:“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黄。”⒊指 中黄子。传说中的仙人。见 晋 葛洪《抱朴子·地真》。宋 苏轼《和读山海经》之四:“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 中黄。”明 王鏊《震泽长语·仙释》:“冷启敬,隶 淮阳,遇异人,授 中黄 大丹。”⒋指 黄帝。《文选·张协<七命>》:“启 中黄 之少宫,发 蓐收 之变商
    • 2.
      燃藜释义: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登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説开闢已前。
    • 3.
      白虎观释义:汉宫观名。在 未央宫 中。《后汉书·章帝纪》:“﹝ 建初 四年十一月壬戌﹞於是下太常,将、大夫、博士、议郎、郎官及诸生、诸儒会 白虎观,讲议‘五经’同异……帝亲称制临决,如 孝宣 甘露、石渠 故事,作《白虎议奏》。”清 曹寅《哭东山修撰》诗:“辉煌 白虎观,灭没青藜枝。”清 昭槤《啸亭续录·石经》:“汉灵帝 时,立‘五经’石碑於 白虎观,蔡邕 等为之校刊。”
    • 4.
      青藜释义:⒈指藜杖。 唐 刘言史《山中喜崔补阙见寻》诗:“鹿袖青藜鼠耳巾,潜夫岂解拜朝臣。”宋 王安石《昼寝》诗:“井径从芜漫,青藜亦倦抉。”明 徐渭《八月十八日阿枳三江观潮夜归示》诗之三:“阿宣 也锁书堂去,独曳青藜咏玉簪。”⒉《三辅黄图·阁》:“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黄衣,植青藜杖,叩阁而进。见 向 暗中独坐诵书,老父乃吹杖端,烟然,因以见 向,授《五行洪范》之文。恐词説繁广忘之,乃裂裳及绅以记其言。至曙而去,请问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闻卯金之子有博学者,下而观焉。’
    • 5.
      黄衣释义:黄色的衣服。 古代帝王、道士均穿黄色衣服。唐代宦官也穿黄服。《礼记·郊特牲》:“黄衣黄冠而祭。”参见“黄冠”。《礼记·玉藻》:“﹝君子﹞狐裘,黄衣以裼之。锦衣狐裘,诸侯之服也。犬羊之裘不裼。”《论语·乡党》:“緇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杨伯峻 注:“这三句表示衣服里外的颜色应该相称。古代穿皮衣,毛向外,因之外面一定要用罩衣,这罩衣就叫裼衣。这里的‘緇衣’、‘素衣’、‘黄衣’的衣指的正是裼衣。”晋 王嘉《拾遗记·后汉》:“刘向 於 成帝 之末,校书 天禄阁,专精覃思。夜有老人,着黄衣,植青藜杖,

青藜(qingl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青藜是什么意思 青藜读音 怎么读 青藜,拼音是qīng lí,青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青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