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分兵 分兵的意思
fēnbīng

分兵

简体分兵
繁体
拼音fēn bīng
注音ㄈㄣ ㄅ一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ēn fèn,(1) 区划开。【组词】:分开。划分。分野(划分的范围)。分界。分明。条分缕析。分解。(2) 由整体中取出或产生出一部分。【组词】:分发。分忧。分心劳神。(3) 由机构内独立出的部分。【组词】:分会。分行(háng )。(4) 散,离。【组词】:分裂。分离。分别。分崩离析。分门别类。(5) 辨别。【组词】:区分。分析。(6) 区划而成的部分。【组词】:二分之一。(7) 一半。【例句】:人生百年,昼夜各分。春分。秋分。(1) 名位、职责、权利的限度。【组词】:分所当然。身分。分内。恰如其分。安分守己。(2) 构成事物的不同的物质或因素。【组词】:成分。天分(天资)。情分(情谊)。(3) 料想。【例句】:“自分已死久矣”。(4) 同“份”,属于一定的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组词】:知识分子。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将军带兵分为两个或多个部分,分别行动。

分兵的意思

分兵 [fēn bīng]

1. 犹言分派军队。

分兵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分派军队。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輒復分兵命鋭。”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至于分兵出界,公然为恶,亦必不敢。”
宋 文天祥 《平原》诗:“贼闻失色分兵还,不敢长驱入 咸京。”
茅盾 《子夜》十:“长沙 孤城难守, 张桂军 自然要分兵取 岳州。”


国语词典

分兵 [fēn bīng]

⒈ 分派兵力。

《文选·鲍照·乐府八首之二》:「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文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


分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则释义:⒈犹言一方面。多用于并列叙述两件事时。《论语·里仁》:“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汉 王充《论衡·量知》:“一则不能见是非,一则畏罚不敢直言。”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第四章:“保持较大一部分兵力于适当的机动地区,不要绝对地分散,一则便于应付可能的事变,一则使分散执行的任务有一个重心。”⒉与“二则”、“三则”等连用,列举原因或理由。《朱子语类》卷十六:“《大学》诚意,看来有三样:一则内全无好善恶恶之实,而专事掩覆於外者,此不诚之尤也。”《西游记》第一回:“﹝神仙﹞教我遇烦恼时,即
    • 2.
      东郡释义:⒈郡名。秦 置,汉 因之。约当今 河南省 东北部和 山东省 西部部分地区。东汉 以后,废置无常。《史记·魏世家》:“景湣王 元年,秦 拔我二十城,以为 秦 东郡。”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 东郡,领 袞州 刺史。”唐 韩愈《龊龊》诗:“河 堤决 东郡,老弱随惊湍。”⒉泛指京师以东诸郡。唐 杜甫《野老》诗:“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闕秋生画角哀。”朱鹤龄 注:“东郡,概指京东诸郡。”⒊特指 夷陵郡。唐 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东郡 时题壁,南湖日扣舷。”朱
    • 3.
      严备释义:严密戒备。《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大破 琼 等,皆斩之”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今 袁 氏輜重有万餘乘,在 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晋书·谢琰传》:“羣贼鋭进,人情震骇,咸以宜持重严备……分兵设伏以待之。”
    • 4.
      五道释义:⒈五路、五个方面。《南史·吕僧珍传》:“建武 二年,魏 军南攻,五道并进。”唐 王昌龄《塞上曲》:“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塲。”⒉五种方法。《吕氏春秋·孝行》:“养有五道:脩宫室,安牀笫,节饮食,养体之道也;树五色,施五采,列文章,养目之道也;正六律,龢五声,杂八音,养耳之道也;熟五穀,烹六畜,龢煎调,养口之道也;龢颜色,説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此五者,代进而厚用之,可谓善养矣。”⒊佛教谓天、人、畜生、饿鬼、地狱五处轮迴之所。见《菩萨处胎经》。道教亦承袭此说。见《云笈七籤》卷十。南朝 宋 鲍照《佛影颂
    • 5.
      余残释义:⒈指残兵败卒。 《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绍 遣将攻之,连年不能拔”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汉晋春秋》:“前以 西山 陆梁,出兵平讨,会 麴义 餘残,畏诛逃命,故遂住大军,分兵扑荡。”⒉指残年馀生。宋 叶适《谢除宝谟阁直学士提举凤翔府上清太平宫表》:“存留宿旧,閔惜餘残;非必选贤,示将假宠。”
    • 6.
      分兵释义:分开或分散兵力:分兵把守要隘。
    • 7.
      分表释义:⒈分别显现。⒉谓分兵屯戍,画境而守。《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五年》:“朝野皆以为中原指期可復,光禄大夫 蔡謨 独谓所亲曰:‘……观今日之事,殆非时贤所及,经营分表,疲民以逞;既而才略疏短,不能副心,财殫力竭,智勇俱困,安得不忧及朝廷乎?’”胡三省 注:“言必不能长驱以定中原,势须随所得之地分列屯戍,画境而守。”宋 刘克庄《沁园春·七和林卿韵》词:“腰钱骑鹤 维扬,分表事谁能预测量。”
    • 8.
      助攻释义:⒈以部分兵力在次要方向上进攻(区别于“主攻”)。⒉(球类比赛中)协助进攻。
    • 9.
      后备兵释义:⒈泛指战时可以征集到军队中服兵役的人员。⒉某些国家分兵役为现役、预备役和后备役,服预备役期满后转入后备役的士兵叫后备兵。
    • 10.
      围点打援释义:一种战术,抽出部分兵力围困据点,然后使用主力部队打击救援据点的援军。
    • 11.
      完垒释义:⒈修筑营垒。 《新唐书·韦皋传》:“十三年,復 雟州。吐蕃 怨,完垒造舟,谋扰边,皋 輒破却之。”《新唐书·时溥传》:“溥 分兵固保 石佛山,师古 攻拔之。自是完垒不战。”⒉完整的营垒。宋 沉括《梦溪笔谈·杂志二》:“所向州县,开门延纳,传檄所至,无復完垒。”
    • 12.
      掎角之援释义:掎角牵制。通过分兵牵制敌人来援救受困者。
    • 13.
      掎角释义:⒈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 人角之,诸戎掎之,与 晋 掊之。”孔颖达 疏:“角之谓执其角也;掎之言戾其足也。”《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掎角此寇,正在今日。”唐 陈子昂《上西蕃边州安危事》:“今欲掎角亡叛,雄将边疆,惟倚 金山 诸蕃,共为形势。”⒉谓分兵互相呼应。《旧唐书·德宗纪下》:“宜令诸道各出师徒,掎角齐进。”清 昭槤《啸亭杂录·书光显寺战事》:“当是时,先 修亲王 屯 归化城,顺承郡王 屯 贺兰山,互相掎角。”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十六章:“那天从 松山 和
    • 14.
      摽掠释义:抢劫、掳掠。摽,通“剽”。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一:“充(杜充)下诸将溃去,多行摽掠,独 飞 屯 宜兴,不扰居民。”《水浒传》第九八回:“过了一年有餘,值 田虎 作乱,佔了 威胜,遣 鄔梨 分兵摽掠。”《明史·西域传一·土鲁番》:“番贼犯顺,杀戮摽掠,惨不可胜言。”
    • 15.
      水口释义:⒈水流的出入口或其近旁。 《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晋 郭璞 注:“河 东 汾阴县 有水口,如车轮许,濆沸涌,其深无限,名之为瀵。”《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吕蒙 ﹞后从 权 拒 曹公 於 濡须,数进奇计,又劝 权 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 不能下而退。”《说岳全传》第四九回:“韩世忠 元帅带领水军十万,大小战船,已在水口扎成水寨。”柳青《狠透铁》七:“稍微粗心大意,水口的地灌得多,远处的地没水了。”⒉水上的关口要寨。《晋书·景帝纪》:“五年夏五月,吴 太傅 诸葛恪 围 新城,朝议虑其分兵
    • 16.
      消夷释义:消除;消亡。《后汉书·皇后纪下·顺烈梁皇后》:“分兵讨伐,羣寇消夷,故海内肃然,宗庙以寧。”《南齐书·氐传》:“柏年 今已梟禽,乌奴 频被摧破,计其餘烬,行自消夷。”
    • 17.
      漏刻释义:⒈古计时器。即漏壶。因漏壶的箭上刻符号表时间,故称。《六韬·分兵》:“明告战日,漏刻有时。”《汉书·哀帝纪》:“漏刻以百二十为度。”颜师古 注:“旧漏昼夜共百刻,今增其二十。”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义解·释道祖》:“山中无漏刻,乃於泉水中立十二叶芙蓉,因流波转,以定十二时,晷影无差焉。”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七:“国朝置天文院於禁中,设漏刻、观天臺、铜浑仪,皆如司天监,与司天监互相检察。”⒉顷刻。《汉书·王莽传中》:“捕斩虏 騶,平定东域,虏 知 殄灭,在于漏刻。”《资治通鉴·汉王莽地皇二年》:“莽 召
    • 18.
      焦山释义:山名。在 江苏省 镇江市 东北 长江 中,与 金山 对峙。相传 东汉 处士 焦先 隐此,故名。有 定慧寺、华严祠、三诏洞、《瘗鹤铭》等胜迹。向为 江 防要地。南宋 初,韩世忠 曾驻此抗击 金 兵。宋 苏轼《书焦山纶长老壁》诗:“法师住 焦山,而实未尝住。我来輒问法,法师了无语。”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焦山,府东九里 江 中,与 金山 并峙,相去十五里。以 后汉 处士 焦先 隐此而名。或名 譙山,亦曰 浮玉山。刘宋 元嘉 中,以 魏 人临 江,尝分兵戍此。唐 时有 譙山 戍,盖‘焦’
    • 19.
      瑕衅释义:⒈亦作“瑕舋”。可乘之隙;嫌隙,隔阂。《史记·李斯列传论》:“李斯 以閭阎歷诸侯,入事 秦,因以瑕衅,以辅 始皇,卒成帝业。”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每览古今,所由改趣,因缘侵辱,或起瑕舋。”清 方苞《蜀汉后主论》:“夫 孔明 之殁,其年乃五十有四耳,使天假之年,而得乘 司马 氏君臣之瑕衅,虽北定中原可也。”清 陈梦雷《绝交书》:“海贼虽已连和,彼此未忘瑕衅,不若各散流言,使二逆相图,以分兵势。”⒉引申指事端。清 薛福成《乙亥应诏陈言疏》:“﹝西人﹞恃其诈力,要挟多端。违一言而瑕衅迭生,牵一髮而全
    • 20.
      番陈释义:更番列阵。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濛(臺濛)入 頵(田頵)境,番陈而进,军中笑其怯,濛 曰:‘頵 宿将多谋,不可不备。’”胡三省 注:“番陈者,分兵为数部,更番列陈,整兵而后进,以备仓猝薄战。陈,读曰阵。”

分兵(fen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分兵是什么意思 分兵读音 怎么读 分兵,拼音是fēn bīng,分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分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