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准释义:⒈即平準。汉 代中央政府平抑物价的一种措施。《后汉书·灵帝纪》:“﹝ 熹平 四年﹞改‘平準’为‘中準’,使宦者为令,列於内署。”⒉指商品交换的媒介和衡量其价格的尺度。孙中山《钱币革命》:“钱币为何?不过交换之中准,而货财之代表耳。”廖仲恺《钱币革命与建设》:“钱币之成也,由货物所换得之品,用充交易中准之具,其目的不在消费,而在辗转流通以得他物为究竟。”⒊符合水准。《庄子·天道》:“水静则明烛鬚眉,平中準,大匠取法焉。”王先谦 集解:“其平与準相中,故匠人取法焉,谓之水平。”⒋见“中準”。
- 2.
主故释义:主顾。清 翟灏《通俗编·货财》:“《日知録》:市井人谓频相交易者为主顾。《后汉书》有主故字。顾,当是故之譌。按,元 马致远《青衫泪》曲有云旧主顾者,则其讹亦久矣。”详“主顾”。
- 3.
事利释义:犹言谋利,图利。《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晋、楚 无信久矣,事利而已。”《荀子·荣辱》:“为事利,争货财,无辞让。”三国 魏 郭遐叔《赠嵇康》诗之一:“封疆画界,事利任难。”
- 4.
六府释义:⒈古以水、火、金、木、土、穀为“六府”。《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书·大禹谟》:“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孔颖达 疏:“府者,藏财之处;六者,货财所聚,故称六府。”《魏书·高闾传》:“重光丽天,晨暉叠旦。六府孔修,三辰贞观。”宋 王禹偁《拟封田千秋为富民侯制》:“是故朝有八政,货食为先;世修六府,土穀在列。”⒉上古六种税官之总称。《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六府,曰司土、司木、司水、司草、司器、司货,典司六职。”郑玄 注:“府,主藏六物之税
- 5.
勺水释义:一勺水。指少量的水。语本《礼记·中庸》:“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测,黿鼉蛟龙鱼鱉生焉,货财殖焉。”晋 葛洪《抱朴子·用刑》:“钻燧之火,勺水可灭。”明 夏完淳《大哀赋》:“敝箄不能止 宣房 之决,勺水不足息 驪山 之红。”清 李渔《意中缘·画遇》:“借 西湖 勺水,浣除笔底尘凡。”
- 6.
合好释义:⒈和好。《左传·定公十年》:“两君合好,而裔夷之俘以兵乱之,非 齐 君所以命诸侯也。”汉 王符《潜夫论·交际》:“货财不足以合好,力势不足以杖急。”沙汀《困兽记》五:“前年他们大闹过一场,而在合好以后,他也竟将原因推在孩子们身上。”⒉结亲。《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香玉》:“但相怜爱,合好自有日耳。”
- 7.
噬嗑释义:《易》卦名。 六十四卦之一。震下离上。谓颐中有物,啮而合之。象征以刑法治国。亦象征市集聚合天下货物以交易。《易·繫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王弼 注:“噬嗑,合也。市人之所聚,异方之所合,设法以合物,噬嗑之义也。”孔颖达 疏:“日中为市,聚合天下之货,设法以合物,取於噬嗑,象物噬啮乃得通也。”唐 陈子昂《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公阜其货财,交易復通,日中噬嗑,人得其利矣。”
- 8.
好货释义:⒈古代在饮宴时,为表示友好而赠送给客人的礼品。 《左传·昭公五年》:“宴有好货,飧有陪鼎。”孔颖达 疏:“谓主国宴宾以货财为恩好,谓衣服车马在客所无者与之也。”《国语·周语二》:“使 郤至 告庆於 周。未将事,王叔简公 饮之酒,交酬好货皆厚。”⒉贪爱财物。《孟子·梁惠王下》:“寡人有疾,寡人好货。”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读 子桓‘客子常畏人’,及答 吴朝歌、钟大理 书,似少年美资负才性,而好货好色,且当不得恒享者。”⒊指贪财的人。《书·盘庚下》:“朕不肩好货。”孔 传:“我不任贪货之人。”
- 9.
委积释义:货财。
- 10.
守钱虏释义:犹言守钱奴。 《后汉书·马援传》:“凡殖货财产,贵其能施賑也,否则守钱虏耳。”宋 陆游《悲秋》诗:“残年孤寂不禁秋,醉自凄凉醒更愁。富贵空成守钱虏,吾今何止百宜休。”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王侃》:“彼守钱虏,别有肺腑。苟无势力以压之,虽其至亲好友,少有所求,尚睫毛一寸长,棱棱若不相识。”亦省作“守虏”。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崔秀才》:“堪叹近富者,唯利之是趋。满盈神鬼恶,往往寄祸沽。用是常自惕,羞为守虏徒。”
- 11.
布泉释义:⒈《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汉 郑玄 注:“布,泉(钱)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故以“布泉”泛指钱财、货财。汉 陆贾《新语·本行》:“散布泉以极耳目之好,以快淫邪之心,岂不谬哉!”⒉古货币名。《北史·周纪下·武帝》:“更铸钱,文曰布泉,以一当五,与五銖并行。”《说郛》卷八四引《钱谱·古文钱》:“陈文帝 天嘉 二年,铸钱文曰布泉,一当百,与五銖并行。”萧清《中国古代货币史》第三章第二节:“出土的 莽 钱中,还发现有‘布泉’93枚。这种钱史书未载,但 洛阳 烧沟 汉 墓,陕县 刘家渠 汉 墓等均有
- 12.
异等释义:⒈不同等级。 《韩非子·八经》:“礼施异等,后姬不疑。”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二》:“﹝ 舒守谦 ﹞十年居 元舆 舍,未尝一日有间,至於车服饮饌,亦无异等。”⒉超出一般;特等。《汉书·循吏传·王成》:“治有异等之效。”颜师古 注:“异於常等。”宋 苏轼《厚货财策》之二:“今之土兵,所以钝弊劣弱而不振者,彼见郡县有禁兵而待之异等,是以自弃于贱隶役夫之间,而将吏亦莫之训也。”⒊指德才特出的人。《史记·滑稽列传》:“赏异等,罚不肖。”《新唐书·韦处厚传》:“举贤良方正异等,宰相 裴垍 引直史馆。”清 顾炎武《
- 13.
总布释义:亦作“緫布”。古代货财之正税。《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七年》:“古非特什一之税而已,市有泉府之官,山林、川泽有虞衡之官,有次布、总布、质布、廛布之类甚众。”
- 14.
敲钉锤释义:⒈见“敲钉鎚”。 ⒉亦作“敲钉锤”。亦作“敲竹竿”。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货财》:“《金陵杂志》:‘敲钉鎚、一名敲竹竿,不当取之财而取之之谓。今上海谓之敲竹槓是也。’”李劼人《天魔舞》第六章:“已经交过十万了,现在又另要开刀费十万,岂不是故意敲钉锤?”参见“敲竹槓”。
- 15.
新进释义:⒈谓初入仕途、新得科第或新被任用。 《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彊壮蠭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颜师古 注:“言旧吏家子孙而其人后出求进,又年少也。”唐 韩愈《施先生墓铭》:“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归衣服货财。”清 叶名沣《桥西杂记·揖》:“同座皆斥新进者礼节之疏。”梁启超《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国中有闻誉之诸君子》:“政府当道则易而侮之,谓是乃少年新进,所代表者未必为真正之民意也。”⒉指新进之士。《文心雕龙·通变》引 汉 桓谭 曰:“予见
- 16.
无处释义:⒈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孟子·公孙丑下》:“若於 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赵岐 注:“我在 齐 无事,於义未有所处也。义无所处而餽之,是以货财取我。”⒉犹无为,无常。《吕氏春秋·圜道》:“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高诱 注:“有处,有为也。有为则不能化,乃无处为也。”⒊没有处所;没有地方。《楚辞·九辩》:“年洋洋以日往兮,老嵺廓而无处。”《汉书·高后纪》:“汝为将而弃军,吕氏 今无处矣。”颜师古 注:“言见诛灭,无处所也。”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一:“江上被花恼不彻,
- 17.
曹丘释义:复姓。汉 代有 曹丘生,对 季布 的任侠义勇到处赞扬,季布 因之享有盛名。事详《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曹丘”或“曹丘生”作为荐引、称扬者的代称。《平山冷燕》第十二回:“第二是大富家才子论不得:他货财广有,易于交结,故人人作 曹丘 之誉,无才往往邀有才之名,所以也论不得。”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封三娘》:“妾非 毛遂,乃 曹丘生,十一娘 愿缔永好,请倩冰也。”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四章:“在弟来谒之前,谬蒙老年兄与 献策兄 先为 曹丘,实在感愧莫名。”清 代避 孔丘 讳,丘字作“邱”。清 吴炽昌
- 18.
板儿释义:⒈木板。 元 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三十年前解开你(指柳树精),都是板儿。”⒉明 清 时铜钱的俗称。多指劣钱。明 董穀《碧里杂存·板儿》:“正德 丁丑,余始游京师。初至,见交易者皆称钱为板儿,怪而问焉,则所使者皆低恶之钱,以二折一,但取如数,而不视善否,人皆以为良便也。既而南还,则吾乡皆行板儿矣。好钱遂阁不行。”清 翟灏《通俗编·货财》:“今京师犹有以二折一之例,但呼小钱。其好钱乃谓之老官板儿。”⒊指戏曲、乐曲唱腔中的节拍。明 汤显祖《紫箫记·审音》:“唱有三紧:一要调儿记得远;二要板儿落得稳;三要
- 19.
柳市释义:⒈汉 代 长安 九市之一。《汉书·游侠传·萭章》:“长安 炽盛,街閭各有豪侠,章 在城西 柳市,号曰‘城西 萭子夏’。”《三辅黄图·长安九市》:“又有 柳市、东市、西市。当市楼有令署,以察商贾货财买卖贸易之事,三辅都尉掌之。”北周 庾信《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三辅公侯,五陵鐘鼎,铜街 柳市,尘起风飞。”宋 李之仪《还俗道士》诗:“柳市 名犹在,桃源 梦已稀。”清 钱谦益《再次敬仲韵》之七:“鹤盖成阴 柳市 头,金 张 赵 李 互经繇。”⒉泛指柳树成荫的街市。前蜀 韦庄《关河道中》诗:“槐陌蝉声柳市风
- 20.
汙辱释义:⒈耻辱。《管子·形势解》:“中无情实则名声恶矣,修行慢易则汚辱生矣。”《史记·刺客列传》:“政 所以蒙汚辱自弃於市贩之间者,为老母幸无恙,妾未嫁也。”⒉指蒙受耻辱。唐 元结《恶圆》:“寧方为汚辱,不圆为显荣。”鲁迅《书信集·致黄源》:“因思《译文》与其污辱而复生,不如先前的光明而死。”⒊卑鄙;卑污。《管子·明法解》:“行货财而得爵禄,则汚辱之人在官。”宋 王得臣《麈史·知人》:“齐桓公 行甚污辱,而为五霸之盛者,盖能用 管仲 耳。”⒋指低下卑污之地。《淮南子·说山训》:“美之所在,虽汚辱世不能贱;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