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家言释义:犹言一家之言。三国 魏 曹丕《典论论文》:“融 等已逝,唯 干 著论,成一家言。”唐 刘禹锡《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后十年,其子 安衡 泣捧遗草来謁,咨余紬之,成一家言,凡二百篇。”明 方孝孺《赠郭士渊序》:“他若 董仲舒、贾谊、司马迁、扬雄 皆用之成一家言。”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墨子 生於 宋;宋,南北要衝也,故其学於南北各有所採而自成一家言。”
- 2.
中国学释义:也称“中国研究”、“汉学”。 国外对中国研究的统称。有广狭两义。广义指研究中国的哲学、宗教、历史、政治、经济、艺术、语言等各门社会科学和部分自然科学;狭义指研究中国的文献、语言和文学。在现阶段,中国学的研究重心是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3.
养欲释义:⒈犹纵欲。 谓听任欲望滋长而不加节制。《晏子春秋·问上二》:“君得合而欲多,养欲而意骄。” 张纯一 校注:“养,长也。”⒉满足欲望。《战国策·赵策二》:“今 胡 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 墨翟 务本节用之训, 荀卿 养欲给求之论……济济彬彬,各明一义。”
- 4.
包羞释义:⒈忍受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孔颖达 疏:“位不当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唐 陆龟蒙《寒泉子对秦惠王》:“大王出则夺气,入则包羞。”明 刘基《题扇面牡丹花》诗:“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汉高 蚤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 酈食其、叔孙通、陆贾 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⒉庖馐。谓厨房内精美的食品。元 麻革《上云内帅贾君》诗:“杞梓容山木,包羞荐沼芼。”
- 5.
十二子释义:⒈指 它嚣、魏牟、陈仲、史鰌、墨翟、宋钘、慎到、田骈、惠施、邓析、子思、孟轲 等十二人。《荀子·非十二子》:“今夫仁人也,将何务哉?上则法 舜 禹 之制,下则法 仲尼、子弓 之义,以务息十二子之説。”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全盛时代·先秦学派之所短》:“荀子 之非十二子,动斥人为贱儒,指其无廉耻而嗜饮食……毫无士君子从容论道之风。”参见“十子”。⒉指自子至亥十二支。《史记·律书论》:“十母,十二子,钟律调自上古。”张守节 正义:“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唐 韩愈
- 6.
寖昌寖炽释义:逐渐繁荣昌盛。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黄族起于西北,战 黄河 流域之蛮族而胜之。寖昌寖炽,遂徧大陆。”裘廷梁《论白话为维新之本》:“千餘年来,彼教寖昌寖炽。”
- 7.
汩溺释义:沉迷;迷惑。 宋 曾巩《分宁县云峰院记》:“或曰,使其人不汩溺其所学,其归一当於义,则杰然视邑人者,必道常乎?”明 归有光《圣人之心公天下》:“言圣人者无象也,指其称 管仲 之事,曰圣人之公若是而已矣。故此一 管仲 也,世之汩溺者,孰不艷慕之?”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凡千年以来,诬罔怪诞之説,汩溺人心者,皆以彼时确然成一科学。”
- 8.
盛运释义:兴盛的时运;大运。唐 白居易《为宰相请上尊号第二表》:“玉烛方调,启一千年之盛运。”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由是观之,此前后一千年间,实为地球有生以来空前絶后之盛运。”
- 9.
眼识释义:⒈佛教语。谓眼睛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南朝 梁简文帝《六根忏文》:“眼识无明,易倾朱紫。”⒉眼光;见识。黄中黄《孙逸仙》:“李(李鸿章)无理议之信念,復无观察大局之眼识。”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然萌芽时代,岂能以今日我辈数千年后之眼识訾议之耶?”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五:“吴稚晖 的眼识的确精明,他于风尘中发现俊士。”
- 10.
纂述释义:编纂著述。 唐 李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卷下:“太宗 曰:‘深乎节制之兵,得其法则昌,失其法则亡。卿为纂述歷代善於节制者,具图来上,朕当择其精微,垂於后世。’”《宋史·张昭传》:“昭 博通学艺,书无不览……藏书数万卷,尤好纂述。”明 徐渭《卖书》诗:“带草连年高纂述,巾箱一日去筌蹄。”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管子》一书,实国家思想最深切著明者也。但其书必非 管子 所自作,殆 战国 时其后辈所纂述。”
- 11.
缫演释义:抽丝般地传布推衍。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近世之学术》:“由此观之,本朝二百年之学术,实取前此二千年之学术倒影而繅演之,如剥春笋,愈剥而愈近里,如啖甘蔗,愈啖而愈有味。”
- 12.
脑精释义:脑力的精髓。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积数千年民族之脑精,递相遗传,递相扩充,其机固有磅礴鬱积,一触即发之势。”
- 13.
虚想释义:⒈犹悬念。晋 皇甫谧《答辛旷书》:“闻服有素,委心无量。加昔州壤,通门旧仪。虚想之积,过於陵阜。”《南史·王训传》:“初补国子生,问説师 袁昂。昂 曰:‘久籍高名,有劳虚想,乃观容止,若披云雾。’”《隋书·张煚传》:“及 高祖 受禪,钦其德望,以书徵之曰:‘……仪同昔在 周 室,德业有闻,虽云致仕,犹克壮年。即宜入朝,用副虚想。’”⒉指想象或理想。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北派崇实际,南派崇虚想。北派主力行,南派主无为。”
- 14.
蛮野释义:野蛮。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自 豳 岐 以至 春秋,又数百年,休养生息,遂一脱蛮野固陋之态。”鲁迅《坟·摩罗诗力说》:“文明如华,蛮野如蕾;文明如实,蛮野如华。”
- 15.
论锋释义:议论的锋芒。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四节:“若 墨子 之於 孔子,可谓下宣战书者矣,然其论锋,殊未正对也。”章炳麟《文学说例》:“不及百年,策士羣起,以衰 宋 论锋为师法,而诸师復受破碎之誚。”
- 16.
谈空説有释义:佛教有“空宗”“有宗”二宗。宋 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诗:“龙丘居士 亦可怜,谈空説有夜不眠。”后来泛指闲谈;空谈。宋 张扩《大年复用前韵赋诗见赠亦次韵答之》:“世间痴儿浪摇吻,谈空説有天一隅。”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七章第一节:“谈空说有,与实际应用益相远。”
- 17.
走胡走越释义:汉高祖 欲拿 项羽 旧将 季布,朱家 因 汝阴侯 滕公 劝 高祖 曰:“臣各爲其主用,季布 爲 項籍 用,職耳。 項氏 臣可盡誅邪?今上始得天下,獨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廣也!且以 季布 之賢而 漢 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 胡 即南走 越 耳。夫忌壯士以資敵國,此 伍子胥 所以鞭 荆平王 之墓也。君何不從容爲上言邪?”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后因以“走胡走越”谓智能之士被迫逃亡,而为敌国所用。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衰 周 之際,兼并最烈,時君之求人才,載飢載渴,又不徒奬
- 18.
连踵释义:犹接踵。《后汉书·皇后纪序》:“湮灭连踵,倾輈继路。”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五章:“ 汉 世外戚宦官之祸,连踵继轨。”
- 19.
追论释义:⒈议论过去的事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齐威王 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三国志·蜀志·向朗传》:“追论旧功,封 显明亭侯。”宋 叶适《取燕一》:“致 靖康 之祸,在於取 燕;追论 靖康 之失者,亦必曰取 燕。”亦指补充论述。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六章第三节:“本论原以 中国 为主,不能他及,但各宗起原多与 印度 有关係,故不得不追论及之。”⒉犹追究。《明史·华云龙传》:“二十三年追论 中 胡 党,爵除。”《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其外杂犯,在他到任以前的,俱免追论。”
- 20.
造化主释义:基督教等宗教称创造万物的上帝。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中国 古代思想,敬天畏天,其第一著也。其言天也,与今日西教言造化主者颇近。”王西彦《一个小人物的愤怒》:“他很相信循环报应的道理,服从那个冥冥之中的造物主。”《花城》1981年第6期:“假若造物主能再给我一次生命,也许,情况会有所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