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行举 行举的意思
xíng

行举

简体行举
繁体行舉
拼音xíng jǔ
注音ㄒㄧㄥˊ ㄐㄩ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基本含义

行为举动。

行举的意思

行举 [xíng jǔ]

1. 作为,举动。

行举 引证解释

⒈ 作为,举动。

《魏书·崔光传》:“为民父母,所宜存恤,靖以抚之,犹惧离散,乃於收敛初辰,致此行举,自近及远,交兴怨嗟。”

⒉ 巡查报告。

《汉书·成帝纪》:“遣光禄大夫博士 嘉 等十一人行举濒 河 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振贷。”
颜师古 注:“巡行而举其状也。”

⒊ 做官,故 孔子 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 孔子 的举业。’”做官,故 孔子 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 孔子 的举业。’”

谓根据品行任用人才。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
《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马二 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 孔子 生在 春秋 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


行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籍释义: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汉书·哀帝纪》:“乃者 河南 、 潁川郡 水出,流杀人民,坏败庐舍……已遣光禄大夫循行举籍,赐死者棺钱,人三千。” 颜师古 注:“举其名籍也。”《汉书·东方朔传》:“乃使太中大夫 吾丘寿王 与待詔能用算者二人,举籍 阿城 以南。” 颜师古 注:“举计其数而为簿籍也。”
    • 2.
      传火释义:⒈古代边塞夜间举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谓之传火。⒉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 3.
      作稽释义:指言行举止。作,行;稽,止。
    • 4.
      动静皆宜释义:一个人言行举止和放松状态下都有值得观赏的一面。
    • 5.
      十目十手释义:十个人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离不开众人的监督。
    • 6.
      律己甚严释义:对自己在言行举止上的约束,要求特别严。
    • 7.
      有礼有节释义:注重礼节、言行举止有礼貌。
    • 8.
      服务态度释义:服务态度就是指服务者为被服务者服务过程中,在言行举止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神态。 该词语常见于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中。
    • 9.
      杨公忌释义:旧俗迷信以农历正月十三日始,以后每月提前两天为百事禁忌日。相传其说始于 宋 堪舆术士 杨救贫,因称该日为 杨公忌。《协记辨方书·辨讹》:“世俗多畏 杨公 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説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为 杨公 忌。”清 梁章鉅《浪迹续谈·杨公忌》:“《轨论》云:‘宋 术士 杨救贫,习堪舆术,为时俗所推,其説一年有十三日,百事禁忌,名曰 杨公 忌’……今人所传 杨公 忌,以正月十三日为始,餘每月皆隔前一日
    • 10.
      格面释义:谓改变言行举止。明 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先生自大征后,以为民虽格面,未知格心,乃举乡约告諭父老子弟,使相警戒。”
    • 11.
      狎侮释义:轻慢,戏弄。常用以形容人物言行举止。
    • 12.
      痴线释义:意为“神经兮兮”、言行举止有点不正常的意思,原为粤语中的脏话,类似于今天的“二百五”的意思。
    • 13.
      神不隆通释义:指责对方跟神经病一样;也有说对方神经短路,短时间的不能作出反应而有的胡乱的言行举止。
    • 14.
      老黄瓜刷绿漆释义:指某人的言行举止超过了自身年龄应该有的标准,就是装嫩的意思。
    • 15.
      自存释义:⒈自谋生计。《汉书·成帝纪》:“遣光禄大夫博士 嘉 等十一人,行举濒 河 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振贷。”南朝 梁 沉约《改天监元年赦诏》:“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穀五斛。”唐 韩愈《马君墓志》:“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⒉自察;自思。《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宋 苏辙《闭门》诗:“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⒊保全自己。《商君书·慎法》:“千乘能以守者,自存;万乘能以战者,自完也。”宋 杨万里《国势》卷中:“奄是数者而有之,而日夕惴焉不能
    • 16.
      行举释义:⒈作为,举动。⒉巡查报告。⒊谓根据品行任用人才。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马二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 17.
      议声释义:非议之声。《魏书·高允传》:“今殿下国之储贰,四海属心,言行举动,万方所则,而营立私田,畜养鷄犬,及至贩酤市鄽,与民争利,议声流布,不可追掩。”
    • 18.
      转抵押释义:是指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时,可向其他商业银行举借转抵押贷款。
    • 19.
      风则释义:指符合规范的言行举止。
    • 20.
      风闻奏事释义:意义:所谓“风闻奏事”,就是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出处:宋仁宗“发明”了“风闻奏事”的制度,也就是说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行举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籍释义:统计人口、田亩等以登记成册。 《汉书·哀帝纪》:“乃者 河南 、 潁川郡 水出,流杀人民,坏败庐舍……已遣光禄大夫循行举籍,赐死者棺钱,人三千。” 颜师古 注:“举其名籍也。”《汉书·东方朔传》:“乃使太中大夫 吾丘寿王 与待詔能用算者二人,举籍 阿城 以南。” 颜师古 注:“举计其数而为簿籍也。”
    • 2.
      传火释义:⒈古代边塞夜间举火、逐站相传以报敌情,谓之传火。⒉旧时寒食节禁烟后重行举火。古代宫中取火以赐近臣,再传递民家,故称。
    • 3.
      作稽释义:指言行举止。作,行;稽,止。
    • 4.
      动静皆宜释义:一个人言行举止和放松状态下都有值得观赏的一面。
    • 5.
      十目十手释义:十个人看着你,十只手指着你。 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离不开众人的监督。
    • 6.
      律己甚严释义:对自己在言行举止上的约束,要求特别严。
    • 7.
      有礼有节释义:注重礼节、言行举止有礼貌。
    • 8.
      服务态度释义:服务态度就是指服务者为被服务者服务过程中,在言行举止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神态。 该词语常见于商业活动和公务活动中。
    • 9.
      杨公忌释义:旧俗迷信以农历正月十三日始,以后每月提前两天为百事禁忌日。相传其说始于 宋 堪舆术士 杨救贫,因称该日为 杨公忌。《协记辨方书·辨讹》:“世俗多畏 杨公 忌,通书亦多载之,谓其日不宜出行举事,犯之不利,皆因未悉其原委,故为所惑耳。今按,其説乃是室火猪日。其术元旦起角宿,依二十八宿次序顺数,值室宿之日,即为 杨公 忌。”清 梁章鉅《浪迹续谈·杨公忌》:“《轨论》云:‘宋 术士 杨救贫,习堪舆术,为时俗所推,其説一年有十三日,百事禁忌,名曰 杨公 忌’……今人所传 杨公 忌,以正月十三日为始,餘每月皆隔前一日
    • 10.
      格面释义:谓改变言行举止。明 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先生自大征后,以为民虽格面,未知格心,乃举乡约告諭父老子弟,使相警戒。”
    • 11.
      狎侮释义:轻慢,戏弄。常用以形容人物言行举止。
    • 12.
      痴线释义:意为“神经兮兮”、言行举止有点不正常的意思,原为粤语中的脏话,类似于今天的“二百五”的意思。
    • 13.
      神不隆通释义:指责对方跟神经病一样;也有说对方神经短路,短时间的不能作出反应而有的胡乱的言行举止。
    • 14.
      老黄瓜刷绿漆释义:指某人的言行举止超过了自身年龄应该有的标准,就是装嫩的意思。
    • 15.
      自存释义:⒈自谋生计。《汉书·成帝纪》:“遣光禄大夫博士 嘉 等十一人,行举濒 河 之郡,水所毁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振贷。”南朝 梁 沉约《改天监元年赦诏》:“鰥寡孤独不能自存者,人穀五斛。”唐 韩愈《马君墓志》:“始余初冠,应进士贡,在京师,穷不自存。”⒉自察;自思。《荀子·修身》:“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宋 苏辙《闭门》诗:“掩卷默无言,闭目中自存。”⒊保全自己。《商君书·慎法》:“千乘能以守者,自存;万乘能以战者,自完也。”宋 杨万里《国势》卷中:“奄是数者而有之,而日夕惴焉不能
    • 16.
      行举释义:⒈作为,举动。⒉巡查报告。⒊谓根据品行任用人才。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马二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 17.
      议声释义:非议之声。《魏书·高允传》:“今殿下国之储贰,四海属心,言行举动,万方所则,而营立私田,畜养鷄犬,及至贩酤市鄽,与民争利,议声流布,不可追掩。”
    • 18.
      转抵押释义:是指当商业银行资金周转不灵时,可向其他商业银行举借转抵押贷款。
    • 19.
      风则释义:指符合规范的言行举止。
    • 20.
      风闻奏事释义:意义:所谓“风闻奏事”,就是举报人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不必拿出真凭实据,也不署名。出处:宋仁宗“发明”了“风闻奏事”的制度,也就是说谏官可以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

行举造句

1.教师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在公众的场合中,必须留意言行举止,尤其交头接耳是不礼貌的。

3.在我的心目中,张教授的言行举止,一贯都是文质彬彬的。

4.如果是言扬行举,那么,再高明的教师也是无济于事的。

5.在公眾的场合中,必须留意言行举止,尤其交头接耳是不礼貌的。

6.教师的言行举止,随时随地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著学生。

7.都怪我当初冲动惹你生气,都怪我太爱你,太在意你的言行举止了,对不起,请给我一次爱你的机会。

8.自己的言行举止无愧于天地对得起自已的良心,是非对错就让他人去评论去吧。

9.姐姐的言行举止十分优雅。

行举(xingj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行举是什么意思 行举读音 怎么读 行举,拼音是xíng jǔ,行举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行举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