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缮 [yíng shàn]
1. 修缮;修建。官署名。
营缮 引证解释
⒈ 修缮;修建。
引《晋书·祖逖传》:“营缮 武牢 城,城北临 黄河。”
《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 荒游废政,多所营缮。”
宋 苏轼 《赵清献公神道碑》:“收其田租,为岁时献享营缮之费。”
清 顾炎武 《读<隋书>》:“十餘年之间,营缮征伐未尝废也。”
⒉ 官署名。参见“营缮司”。
引《明史·职官志一》:“工部。尚书一人……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
《明史·职官志一》:“营缮典经营兴作之事。”
《清史稿·职官志一》:“﹝工部﹞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郎中,宗室一人,屯田司置。 满洲 十有六人,营缮、虞衡各四人。”
国语词典
营缮 [yíng shàn]
⒈ 土木工程的修建。
引《晋书·卷八一·桓宣传》:「比年营缮,并已修整。」
《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恐陛下虽欲营缮,彼必有言说。」
营缮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克勤释义:谓能勤劳。 《书·蔡仲之命》:“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宋 洪迈《容斋四笔·当官营缮》:“太祖 创业方十年,而圣意下逮,克勤小物,一至于此!”清 刘大櫆《芋园张君传》:“君天性克勤。”
- 2.
工关释义:明 清 专收客商贩运竹、木捐税的税关,由工部管辖。竹、木征税,自 唐德宗 时开始。明 初设抽分竹木局,征竹、木、柴、炭等税。成化 七年(1471年)设 芜湖、荆州、杭州 三局,由工部派员管理,税收供该部营缮费用,是为工关的权舆。清 初沿 明 制,至鸦片战争后,改称常关。
- 3.
当行释义:⒈旧时工匠应官府之差,谓之“当行”。 宋 岳珂《愧郯录·京师木工》:“今世郡县官府营缮创缔,募匠庀役,凡木工率计在市之朴斲规矩者,虽扂楔之技无能逃。平时皆籍其姓名,鳞差以俟命,谓之当行。”⒉指为官府当差的行业。《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新近又添了当行。凡是官府送那乡宦举人的牌扁;衙门里边做甚么断间版隔;提学按临棚里边铺的地平板;出决重囚,木驴桩橛:这都是棺材铺里备办。”⒊本行。宋 严羽《沧浪诗话·诗辩》:“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二折:“谁着你烧
- 4.
献享释义:⒈奉献酒食等以示犒劳。《汉书·高帝纪上》:“秦 民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享军士。”⒉奉献供品祭祀。宋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坟庙堙圮……公奏因其所在,岁度僧、道士各一人,收其田租为岁时献享营缮之费。”《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景祐二年》:“既改制金石,则丝、竹、匏、土、革、木亦当更治,以备献享。”
- 5.
直岁释义:佛教僧职。禅宗寺院东序六知事之一。掌营缮耕耘。宋 王安石《万宗泉记》:“僧 道光 得泉之三年,直岁 善端 治屋 龙井 之西北,发土得氿泉二,万宗 命沟井而合焉。”
- 6.
肎构释义:语出《书·大诰》:“若考作室,既底法,厥子乃弗肯堂,矧肯构?”原谓建造房屋,后亦用以指营缮。
- 7.
营缮释义:⒈修缮;修建。 《晋书·祖逖传》:“营缮 武牢 城,城北临 黄河。”《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季龙 荒游废政,多所营缮。”宋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收其田租,为岁时献享营缮之费。”清 顾炎武《读<隋书>》:“十餘年之间,营缮征伐未尝废也。”⒉官署名。《明史·职官志一》:“工部。尚书一人……其属,司务厅,司务二人,从九品。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明史·职官志一》:“营缮典经营兴作之事。”《清史稿·职官志一》:“﹝工部﹞营缮、虞衡、都水、屯田四清吏司:郎中,宗室一人,屯田司
- 8.
营缮司释义:官署名。明 清 属工部,掌营缮事宜。《清史稿·职官志一》:“营缮司所正、所副各一人……﹝ 顺治 ﹞十四年,增置营缮司所丞二人。”
- 9.
营缮所释义:官署名。《明史·职官志一》:“﹝ 洪武 ﹞二十五年置营缮所。”参见“营缮司”。
- 10.
营部释义:⒈营舍;营房。《东观汉记·耿秉传》:“秉 性勇壮而简易于事,军行,常自被甲在前,休止不结营部。”《宋书·自序传·沉林子》:“高祖 每征讨,林子 輒摧锋居前,虽有营部,至於宵夕,輒勑还内侍。”唐 权德舆《岐国公杜公淮南遗爱碑铭》:“营部未葺,囷仓未完。”⒉指古 营州,今 东北 辽 东至 朝鲜 一带地方。章炳麟《訄书·官统上》:“是故言元年者以王为 文王,而摈 箕子 於海外 营部 之域,使无乱统。”⒊明 代掌管建筑的官署,属工部。《明史·职官志一》:“﹝ 洪武 ﹞二十二年,改总部为营部。二十五年置营缮所。”
- 11.
警政释义:⒈有关警察方面的政务。《清史稿·食货志一》:“而 石首、监利,光绪 末釐出厂地二万餘亩,俱令招垦,以租息济警政小学。”⒉清 代官署名。原属民政部,为民治、警政、疆里、营缮、卫生五司之一。职掌巡察禁令,分稽行政司法。光绪 三十年隶属巡警部,为警政、警法、警保、警学、警务五司之一。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六》。
- 12.
贯连释义:连接。《释名·释亲属》:“来孙之子曰昆孙。昆,贯也,恩情转远,以礼贯连之耳。”《晋书·桓伊传》:“淮 南之捷,逆兵奔北,人马器鎧,随处放散。于时收拾败破,不足贯连,比年营缮,并已修整。”
- 13.
麟省释义:秘书省。唐 垂拱 元年曾改称秘书省为麟台。宋 文天祥《次韵刘左司前以著作郎主秘书省营缮事时落成适潘秘丞得郡檇李并饯行有诗》:“俎豆幸陪麟省雋,衣冠中有虎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