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ó,(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组词】:国家。国土。国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国号。国度(指国家)。国策。国情。国法。国力。国防。国威。国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国格。国魂。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2) 特指中国的。【组词】:国产。国货。国粹。国乐(yuè ㄩㄝˋ)。国药。(3) 姓。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1. 本国的语言。
英[ Chinese as a national language; ]
2. 一国的文物。
英[ national cultural relics; ]
3. 本国的语言文学。
英[ national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⒈ 国家的礼乐制度。
引《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四·隋方丘歌》:“晰神理,显国文。”
⒉ 指本国的文字。旧也借指中小学的语文课。
引鲁迅 《花边文学·奇怪(二)》:“至于‘温度’‘结晶’‘纵剖面’‘横剖面’等,也是科学上的名词……和用于国文上的意义并无不同。”
许地山 《东野先生》:“这不是国文教科书底一课么?”
⒈ 泛指本国的语文、文学和文化。
例如:「国文教科书」。
⒉ 本国的文字。
1.对于中国文学,他一无所知。
2.这次汇报演出,反映了我国文艺舞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景象。
3.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
4.我国传统文化较之于外国文化自有特色,不应妄自菲薄。
5.中国文学史上虽然有许多知名作家,但着名的女作家却寥寥无几。
6.中国文人自古以来都处于入世和超世的矛盾中,像陶潜那样真正弃官务农,超然物外的人寥若晨星。
7.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文化可谓源远流长。
8.中国文学史的编着,现在盛极一时,各种版本繁多。
9.看着外国人那么热爱中国文化,认真学习中文的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10.李白和杜甫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位置。
11.目前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仍无法与中华文化自身的内涵和底蕴媲美,文化翻译工作任重道远。
12.二百年时间在中国文明史上只不过是一瞬间。
13.古到今,由于竹的特有结构加之生长普遍,与我国文化艺术,尤以美术、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4.刺绣在国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在外国人眼里,刺绣是中国文化艺术的代表之一。
15.中国文学史上虽然有许多知名作家,但著名的女作家却寥寥无几。
16.中国文学史的编著,现在盛极一时,各种版本繁多。
17.诗词就像中国文化的瑰宝一样。
18.中国文明博大精深,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
19.我们的教授有五位,有教语言学和美学的,还有教外国文学的……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