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固有 固有的意思
yǒu

固有

简体固有
繁体
拼音gù yǒu
注音ㄍㄨˋ 一ㄡˇ
结构AB式
词性形容词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ù,(1) 结实,牢靠。【组词】:坚固。稳固。巩固。凝固。加固。(2) 坚定,不变动。【组词】:固执。固定。固本。(3) 本,原来。【组词】:固有。固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4) 鄙陋(见识浅少)。(5) 姓。

yǒu yòu,(1) 存在。【组词】: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 表示所属。【例句】:他有一本书。(3) 表示发生、出现。【组词】:有病。情况有变化。(4) 表示估量或比较。【例句】:水有一丈多深。(5) 表示大、多。【组词】:有学问。(6)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组词】:有劳。有请。(7) 无定指,与“某”相近。【组词】:有一天。(8)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组词】:有夏。有宋一代。(1)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基本含义

指某种特征或属性在事物中自始至终不变的,与其本质相一致的。

固有的意思

固有 [gù yǒu]

1. 从一开始就有的。

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改造我们的学习》

[inherent; intrinsic; innate; inborn;]

固有 引证解释

⒈ 本来就有。

《易·益》:“益用凶事,固有之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是盖性分之所固有,而非有假於外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无名木刻集>序》:“木刻是 中国 所固有的,而久被埋没在地下了。”


国语词典

固有 [gù yǒu]

⒈ 原有、本来就有的。

《文选·陆机·王等论》:「夫盛衰隆弊,理所固有。」


固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释义: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 2.
      两重性释义:指事物本身固有的矛盾性。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具有两重性。
    • 3.
      中华国粹释义: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在中国,国粹指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 4.
      二重性释义: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互相矛盾的两种属性,即一种事物同时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性质。 如商品,一方面它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有价值。也说两重性。
    • 5.
      人格权释义:人身权的一种,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参看〖人身权〗。
    • 6.
      余师释义:⒈残军剩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楚 师军於 邲。晋 之餘师不能军。”⒉很多可受教之处;很多可效法之处。《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餘师。”赵岐 注:“有餘师,师不少也,不必留馆学也。”宋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陈书北窗下,此自有餘师。”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求诸《大雅》,固有餘师。”
    • 7.
      佚宕释义:⒈更迭为害。《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陆德明 释文:“大结反,更也。害,本又作‘宕’。”释文作“佚害”。⒉超脱;无拘束。南朝 梁简文帝《玄虚公子赋》:“追寂圃而逍遥,任文林而佚宕。”明 杨慎《庄子解》:“《庄子》为书,虽恢譎佚宕於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闔,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闕。”明 唐顺之《与两湖书》:“人知任佚宕者之为无拘束矣,而不知造性地者之尤为无拘束也。”
    • 8.
      像设释义:《楚辞·招魂》:“天地四方,多贼姦些,像设君室,静閒安些。”朱熹 集注:“像,盖 楚 俗,人死则设其形貌於室而祠之也。”蒋骥 注:“若今人写真之类,固有生而为之者,不必专指死后也。”后称所祠祀的人像或神佛供像为“像设”。
    • 9.
      元明释义:佛教语。谓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
    • 10.
      先声夺人释义: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 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声:声势。夺:胜过。
    • 11.
      共性与个性释义: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 12.
      内在释义:⒈属性词。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跟“外在”相对):内在规律。内在因素。⒉存于内心,不表露在外面:感情内在。
    • 13.
      内德释义:⒈内禀的德性;自身固有的道德。⒉妇德。多指后妃之德。亦借指后妃。
    • 14.
      内部矛盾释义:⒈哲学概念。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⒉“人民内部矛盾”的省称。
    • 15.
      创想释义:突破固有思维,从富于新意的角度对事物展开构想。
    • 16.
      前室释义:前妻。 《宋史·刑法志二》:“初,太祖 尝决繫囚,多得宽贷。而 开封 妇人杀其前室子,当徒二年,帝以其凶虐残忍,特处死。”宋 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 钟情前室。”清 许叔平《里乘·柯寿鞠》:“会 淮安府 教授 周广文,五十丧偶,遣媒求为继室……越岁,生一子,周 益嬖之。前室固有二子。”
    • 17.
      割据政权释义:历史学名词,通常指在某国固有版图内占领一隅,但未列入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范围的地方势力。
    • 18.
      加损释义:⒈褒贬;增减。《穀梁传·僖公十九年》:“梁 亡,郑 弃其师,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宋史·王安石传》:“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金之物,所加损不过銖两而移焉。”清 唐甄《潜书·充原》:“文嗟嘆之言以为歌咏,协之以六律,播之以五音,宣其固有也。后夔 虽聪,工倕 虽巧,岂能有所加损哉!”⒉愈加减少。《庄子·秋水》:“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 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 19.
      区画释义:⒈亦作“区划”。 筹划,安排。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会 河 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划,散处境内,屋庐、饮食、医药,纤悉无不备。”《明史·河渠志三》:“淮河 及 鸿沟 境山 疏濬工程……帝命新任总河都御史 潘季驯 区画。”清 孙枝蔚《次韵答莫大岸见嘲》:“也知死生原有命,全家衣食待区画。”⒉区分,划分。刘师培《人类均力说》:“欲行此法,必破坏固有之社会,破坏国界,凡人口达千人以上,则区画为乡。”
    • 20.
      历史唯物主义释义:也叫唯物史观。 用唯物主义解释社会历史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武器。

固有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释义:事情是必然要发生的,道理本来就该这样。指某些事情无论怎样防止,还是要出现,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发生发展的,是无法改变的。
    • 2.
      两重性释义:指事物本身固有的矛盾性。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具有两重性。
    • 3.
      中华国粹释义:是指完全发源于中国、起源于中国,并属于我们固有文化中的精华。 在中国,国粹指华夏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最富有独特内涵的深受许多时代的人们欢迎的文化遗产。
    • 4.
      二重性释义: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互相矛盾的两种属性,即一种事物同时具有两种互相对立的性质。 如商品,一方面它有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有价值。也说两重性。
    • 5.
      人格权释义:人身权的一种,指公民本身固有的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 参看〖人身权〗。
    • 6.
      余师释义:⒈残军剩卒。《左传·宣公十二年》:“楚 师军於 邲。晋 之餘师不能军。”⒉很多可受教之处;很多可效法之处。《孟子·告子下》:“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子归而求之,有餘师。”赵岐 注:“有餘师,师不少也,不必留馆学也。”宋 黄庭坚《送伯氏入都》诗:“陈书北窗下,此自有餘师。”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求诸《大雅》,固有餘师。”
    • 7.
      佚宕释义:⒈更迭为害。《穀梁传·文公十一年》:“弟兄三人,佚宕中国。”陆德明 释文:“大结反,更也。害,本又作‘宕’。”释文作“佚害”。⒉超脱;无拘束。南朝 梁简文帝《玄虚公子赋》:“追寂圃而逍遥,任文林而佚宕。”明 杨慎《庄子解》:“《庄子》为书,虽恢譎佚宕於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闔,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闕。”明 唐顺之《与两湖书》:“人知任佚宕者之为无拘束矣,而不知造性地者之尤为无拘束也。”
    • 8.
      像设释义:《楚辞·招魂》:“天地四方,多贼姦些,像设君室,静閒安些。”朱熹 集注:“像,盖 楚 俗,人死则设其形貌於室而祠之也。”蒋骥 注:“若今人写真之类,固有生而为之者,不必专指死后也。”后称所祠祀的人像或神佛供像为“像设”。
    • 9.
      元明释义:佛教语。谓众生固有的清净光明的本性。
    • 10.
      先声夺人释义:先造成声势以压倒对方。 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史记·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厨人濮曰:‘军志有之,先人有夺人之心,后人有待其衰。’” 声:声势。夺:胜过。
    • 11.
      共性与个性释义:共性指不同事物的普遍性质;个性指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每一事物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共性决定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个性体现并丰富着共性。共性是绝对的,个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共性和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 12.
      内在释义:⒈属性词。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跟“外在”相对):内在规律。内在因素。⒉存于内心,不表露在外面:感情内在。
    • 13.
      内德释义:⒈内禀的德性;自身固有的道德。⒉妇德。多指后妃之德。亦借指后妃。
    • 14.
      内部矛盾释义:⒈哲学概念。事物内部所固有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部原因。⒉“人民内部矛盾”的省称。
    • 15.
      创想释义:突破固有思维,从富于新意的角度对事物展开构想。
    • 16.
      前室释义:前妻。 《宋史·刑法志二》:“初,太祖 尝决繫囚,多得宽贷。而 开封 妇人杀其前室子,当徒二年,帝以其凶虐残忍,特处死。”宋 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放翁 钟情前室。”清 许叔平《里乘·柯寿鞠》:“会 淮安府 教授 周广文,五十丧偶,遣媒求为继室……越岁,生一子,周 益嬖之。前室固有二子。”
    • 17.
      割据政权释义:历史学名词,通常指在某国固有版图内占领一隅,但未列入中央政权有效管辖范围的地方势力。
    • 18.
      加损释义:⒈褒贬;增减。《穀梁传·僖公十九年》:“梁 亡,郑 弃其师,我无加损焉,正名而已矣。”《宋史·王安石传》:“权者与物相为重轻,虽千金之物,所加损不过銖两而移焉。”清 唐甄《潜书·充原》:“文嗟嘆之言以为歌咏,协之以六律,播之以五音,宣其固有也。后夔 虽聪,工倕 虽巧,岂能有所加损哉!”⒉愈加减少。《庄子·秋水》:“禹 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 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 19.
      区画释义:⒈亦作“区划”。 筹划,安排。宋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会 河 北大饥,流民转徙东下者六七十万,公皆招纳之,劝民出粟,自为区划,散处境内,屋庐、饮食、医药,纤悉无不备。”《明史·河渠志三》:“淮河 及 鸿沟 境山 疏濬工程……帝命新任总河都御史 潘季驯 区画。”清 孙枝蔚《次韵答莫大岸见嘲》:“也知死生原有命,全家衣食待区画。”⒉区分,划分。刘师培《人类均力说》:“欲行此法,必破坏固有之社会,破坏国界,凡人口达千人以上,则区画为乡。”
    • 20.
      历史唯物主义释义:也叫唯物史观。 用唯物主义解释社会历史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有自身固有的规律性;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锐利武器。

固有造句

1.可是他讲得绘声绘色,不骄不躁,那种年青人所固有的老练的自私心思原形毕露,终于使听众无力辩驳了。

2.有时候希望时间过得快一些,可以快点相聚;有时候希望时间暂停,不用面对离别;有时候希望时间就按照它固有的速度流逝,珍惜每时每刻。

3.赏识不是单向的施舍,是智慧与智慧的主动碰撞;赏识不是别有用心的廉价恭维,是对一种相对价值的公正认可;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

4.很多物质能溶于水,这是它们固有的特性。

5.不过在实际应该的时候,有很多地方和我们固有的概念是冲突的。

6.再者,可以从创新角度出发。有的名言是对常规想法和固有观念的突破,发别人之未发,具有独创性。

7.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8.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评价。

9.素所自树立使然。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10.就辩证法的固有性质而言,矛盾进展乃是一切事物的真实的平质,为支配一切事物和整个有限世界的法则。

11.赏识不是谀词满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对事物固有魅力的真诚。

12.这个破坏日本固有文化传统“佛头着粪”的计划,遭到广大人民的一致反对,直到现在还没完成。

固有(guy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固有是什么意思 固有读音 怎么读 固有,拼音是gù yǒu,固有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固有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