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伏龙 伏龙的意思
lóng

伏龙

简体伏龙
繁体伏龍
拼音fú lóng
注音ㄈㄨˊ ㄌㄨ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ú,(1) 趴,脸向下,体前屈。【组词】:伏卧。伏案读书。(2) 低下去。【组词】:此起彼伏。(3)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组词】: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4) 使屈服。【组词】:降伏。降龙伏虎。(5) 隐藏。【组词】:伏兵。埋伏。(6) 农历划分夏季最炎热的三个阶段。【组词】:伏日。伏旱。伏暑。伏天。(7) 姓。

lóng,(1)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组词】: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2)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组词】:恐龙。(3) 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组词】:龙颜。龙体。龙袍。(4) 姓。

基本含义

指隐匿在群众之中的人才,也指隐居在深山中的贤人。

伏龙的意思

伏龙 [fú lóng]

1. 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2. 指灶神。

4. 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伏龙 引证解释

⒈ 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参见“伏龙凤雏”。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

⒉ 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

⒊ 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


伏龙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卧龙释义:⒈比喻隐居或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⒉诸葛孔明者,卧龙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 2.
      降龙释义:⒈古代服饰及旗帜上所绣绘的下降之龙的图案。⒉谓以佛法降伏神龙。

伏龙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伏龙观释义:古建筑名。在 四川省 灌县 城西 都江堰 离堆 北端。相传 战国 秦 蜀郡 守 李冰 父子治水,曾制服 岷江 孽龙,锁于 离堆 下 伏龙潭 中。后人立祠祭祀。北宋 初改为 伏龙观。现有殿宇三重,为 清 代重修。大殿内有 李冰 石像,造于 东汉 灵帝 建宁 元年。
    • 2.
      杖锡释义: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锡,锡杖,云游僧所持法器。晋 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序:“释法师以 隆安 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唐 崔颢《赠怀一上人》诗:“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明 宋濂《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大禅师塔铭》:“师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 希昇 杖锡踰 涛江 而东,至 乌伤 之 伏龙山。”清 孙枝蔚《劝酒歌》之一:“正逢老僧杖锡来,见我相劝学参禪。”
    • 3.
      毛虫祖释义:指老虎。宋 苏轼《起伏龙行》诗:“何年白竹千钧弩,射杀南山雪毛虎。至今颅骨带霜牙,尚作四海毛虫祖。”清 钱谦益《题画二首为傅石君·射虎图》:“南山白额毛虫祖,掉尾磨牙踞林莽。”囓人不肯避贤毫,狡兽轻禽敢余侮?
    • 4.
      癸水亭释义:山顶景观:八面来风,眼界开阔,放眼四望,江山美景环山皆是,景致与山腰处有所不同。伏龙洲上农舍菜地依稀可见,独秀峰旁基督教堂的白楼尖顶,乡土间透出浓郁的异地风情。
    • 5.
      识时务者爲俊杰释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 者,卧龙也”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刘备 访世事於 司马德操。德操 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 伏龙、凤雏。’”后以“识时务者为俊杰”谓能认清形势、了解时代潮流者,才是杰出人物。明 梅鼎祚《玉合记·拒间》:“识时务者为俊杰,请元帅三思。”《说唐》第四八回:“勣 闻识时务者为俊杰。”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六:“要工商界朋友们往大处想,不要往小处想。识时务者为俊杰。”
    • 6.
      负图释义:⒈背负《河图》。传说圣主出,有龙马龟凤等背负传授天命的图文以献。这是古代谶纬家为宣扬君权神授而编造的。《春秋运斗枢》:“﹝ 舜 ﹞与三公诸侯临观于 河,黄龙五采负图出置 舜 前。”唐 丁泽《龟负图》诗:“天意将垂象,神龟出负图。”宋 苏轼《起伏龙行》:“当年负图传帝命,左右 羲轩 詔神 禹。”王文诰 辑注:“﹝《河图挺佐辅》:﹞ 洛 出龟书以赐神 禹,《洪范》是也。”⒉据《汉书·霍光传》载:武帝 年老,欲立少子 弗陵 为嗣,命大臣辅之。察羣臣唯 光 任大重,可属社稷。乃使黄门画者画 周公 负 成王 朝诸侯
    • 7.
      躨跜释义:⒈盘曲蠕动貌。《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虬龙腾驤以蜿蟺,頷若动而躨跜。”吕延济 注:“躨跜,动貌。言虬龙飞举盘屈,頷然若动也。”唐 储光羲《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诗:“朝出猛兽林,躨跜登高峯。”清 张熙纯《楞严坛诗百韵》:“苔龕藻井环忍殿,象豸驯伏龙躨跜。”⒉踞伏貌。唐 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尔其龙质炳发,虎形躨跜。”清 赵翼《同蓉溪芷堂游狮子林题壁兼寄园主同年黄云衢侍御》诗:“躨跜如见奇兽蹲,痀癭似逢老人叱。”
    • 8.
      龙角释义:⒈龙的角。《南齐书·齐始兴简王鉴传》:“﹝ 永明 ﹞五年,鑑 献龙角一枚,长九尺三寸,红色,有文。”唐 曹唐《小游仙诗》之八五:“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⒉喻指龙角状的东西。宋 陈师道《登凤凰山怀子瞻》诗:“孤高伏龙角,浮图刺云汉。”金 元好问《过晋阳故城书事》诗:“君不见 繫舟山 头龙角秃,白塔一摧城復没。”郝树侯 注:“繫舟山,在 太原市 北一百餘里。北宋 统治者以 晋阳 为龙城,繫舟山 高峙其北,正是龙头。所以毁 晋阳 后,又把 繫舟山 的山顶剷平,拔掉龙角。”此喻山峰。元 萨都剌《题元符

伏龙(ful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伏龙是什么意思 伏龙读音 怎么读 伏龙,拼音是fú lóng,伏龙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伏龙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