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ī,(1) 商议,询问。【组词】:咨问。咨访。咨询。(2) 用于同级机关的一种公文。【组词】:咨文。(3) 叹气的声音。【例句】:咨嗟(a.叹息;b.赞叹)。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1. 公文的一种。多用于同级官署或同级官阶之间。
英[ official communication; ]
2. 某些国家元首向国会提出的国情报告。
例总统咨文。
英[ report delivered by the head of a government on affairs of state; ]
⒈ 旧时公文的一种。多用于同级官署或同级官阶之间。
引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关公轶事》:“当时取有咨文,非以空言塞责也。”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牘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也。”
⒉ 指某些国家的元首向国会提出的有关国事情况的报告。
引吴玉章 《辛亥革命》二一:“﹝我﹞开了总统的抽屉,取出他的图章盖了印,把咨文发了出去。”
黄钢 《从中国看美国》:“艾森豪威尔 总统向他的高级助手……提出和商讨了那将在国会上要求通过的战争咨文。”
⒈ 一种公文。用于平行机关。今仅总统与立法、监察两院公文往复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