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伯 [xiàng bó]
1. 宦官,太监。因居宫巷,掌宫内事,故称。
巷伯 引证解释
⒈ 宦官,太监。因居宫巷,掌宫内事,故称。
引《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宫、巷伯儆宫。”
杜预 注:“司宫,奄臣;巷伯,寺人。皆掌宫内之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李相公 林甫,当 开元 之际,与巷伯交通,权等人主。”
国语词典
巷伯 [xiàng bó]
⒈ 职官名。掌管宫内之事的太监。因其居于宫巷,故称为「巷伯」。
引《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宫、巷伯儆宫。」
晋·杜预·注:「司宫,奄臣;巷伯,寺人。」
⒉ 《诗经·小雅》的篇名。共七章。根据〈诗序〉:「巷伯,刺幽王也。」或亦指寺人孟子刺谗人之诗。首章二句为:「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巷伯,寺人之长。
巷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侈哆释义:⒈口大张貌。语本《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清许缵曾《睢阳行》:“祝史乘机垄断张,阿母新来口侈哆。”因以谓谗言中伤。⒉形容器物开张。⒊环列,罗列。⒋犹骄纵。
- 2.
南箕释义:星名。即箕宿。共四星,二星为踵,二星为舌。踵窄舌宽。夏秋之间见于南方,故称。古人观星象而附会人事,认为箕星主口舌,多以比喻谗佞。典出《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彼譖人者,谁适与谋?”郑玄 笺:“箕星哆然,踵狭而舌广。今谗人之因寺人之近嫌而成言其罪,犹因箕星之哆而侈大之。”《周书·文帝纪上》:“而 欢 威福自己,生是乱阶。缉构南箕,指鹿为马,包藏凶逆,伺我神器。”清 陈梦雷《东行口占》诗之三:“岂意上官专草藳,翻令巷伯叹南箕。”参见“南箕北斗”。
- 3.
好好释义:⒈喜悦貌。《诗·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草。”毛 传:“好好,喜也。”⒉犹认真,努力。唐 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诗:“浣花牋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鉤。”《武王伐纣平话》卷下:“文王 曰:‘上啟母,善保岁寒,好好将息,切莫生忧。’”《水浒传》第三七回:“那梢公喝道:‘你三个好好商量,快回我话。’”如:好好学习,天天向上。⒊形容很好,完好。《水浒传》第九八回:“今已三年有餘,尸骸如何兀是好好地?”清 孔尚任《桃花扇·却奁》:“把好好东西都丢一地,可惜,可惜!”《儒林外史》第九回:“船家道:‘好好的一
- 4.
巷伯释义:宦官,太监。 因居宫巷,掌宫内事,故称。《左传·襄公九年》:“令司宫、巷伯儆宫。”杜预 注:“司宫,奄臣;巷伯,寺人。皆掌宫内之事。”唐 范摅《云溪友议》卷五:“李相公 林甫,当 开元 之际,与巷伯交通,权等人主。”
- 5.
幡幡释义:⒈翻动貌。 《诗·小雅·瓠叶》:“幡幡瓠叶,采之亨之。”汉 枚乘《梁王菟园赋》:“游风踊焉,秋风扬焉……枝叶翬散,摩来幡幡焉。”明 何景明《南山篇》:“葛叶幡幡,岂无枝蔓。”⒉往来貌;反覆貌。《诗·小雅·巷伯》:“捷捷幡幡,谋欲譖言。”毛 传:“幡幡,犹翩翩也。”《魏书·任城王传》:“反覆往还,譬彼谗贼,肤受既通,譖润罔极。缉缉幡幡,交乱四国。”宋 曾巩《代书寄赵宏》诗:“一心耿耿浪诚直,百口幡幡竞訶誚。”宋 范成大《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堂》诗:“匹马幡幡恃天日,危言岌岌愁鬼神。”明 方孝孺《杂诗》之四:“幡
- 6.
幡缉释义:《诗·小雅·巷伯》:“缉缉翩翩,谋欲譖人。”毛 传:“缉缉,口舌声。翩翩,往来貌。”又:“捷捷幡幡,欲谋譖言。”毛 传:“捷捷,犹缉缉也。幡幡,犹翩翩也。”因以“幡缉”形容往来啾唧不休。
- 7.
恶恶释义:憎恨邪恶。《公羊传·僖公十七年》:“君子之恶恶也疾始,善善也乐终。”《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盖君子善善恶恶,君宜知之。”《新唐书·魏徵传》:“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无为之化何远之有!”章炳麟《国故论衡·论式》:“《诗》之恶恶,莫如《巷伯》,然犹戮及其身,今指斥及於腐骨,其疾恶甚於诗人矣。”
- 8.
投畀豺虎释义:(把坏人)扔去喂豺狼虎豹。比喻对坏人的强烈憎恨。《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畀(bì):给予。
- 9.
斐锦释义:色彩错杂的锦文。比喻谗人的诽谤。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郑玄 笺:“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於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明 李东阳《河阳战》诗:“元功独冠中兴中,营蝇斐锦难为忠,空中愤死 田神功。”
- 10.
更践释义:任职。唐 李华《含元殿赋》:“又有银璫珥貂,寺人巷伯,奉宣出纳之令,更践宫中之役。”唐 元稹《赠太保严公行状》:“公之先,自两 汉 至 隋氏,郡守、列侯、駙马、御史、郡丞、将军、刺史、著作郎,数百年冠冕不絶代,若公之出入更践,位与寿极,其上无如也。”宋 王闢之《渑水燕谈录·歌咏》:“王文正公 曾、李文定公 迪,咸平,景德 閒相继状元及第,其后更践政府,乃罢相镇 青,又为交承,故 文正《送文定移镇兗海诗》有‘锦标夺得曾相继,金鼎调时亦践更’之句。”
- 11.
缁衣释义:⒈古代用黑色帛做的朝服。《诗·郑风·缁衣》:“緇衣之宜兮,敝予又改为兮。”毛 传:“緇,黑也,卿士听朝之正服也。”⒉泛指黑色衣服。《列子·说符》:“天雨,解素衣,衣緇衣而反。”鲁迅《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在悲愤中沉静下去了,然而积习却从沉静中抬起头来,凑成了这样的几句……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⒊《诗·郑风》篇名。《诗序》谓系赞美 郑武公 父子之诗;一说为赞美 武公 好贤之诗。《礼记·缁衣》:“子曰:‘好贤如《緇衣》,恶恶如《巷伯》。’”郑玄 注:“《緇衣》《巷伯》皆《诗》篇名也…
- 12.
缩屋称贞释义:《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 传:“昔者 顔叔子 獨處于室,鄰之釐婦又獨處于室,夜暴風雨至而室壞,婦人趨而至,顔叔子 納之而使執燭,放乎旦而蒸盡,縮屋而繼之。 ”后因以“縮屋稱貞”颂扬对危难中的妇女不加侵侮的美德。《北齐书·废帝纪》:“顔子 縮屋稱貞,柳下 嫗而不亂,未若此翁白首不娶者也。”
- 13.
萋斐释义:见“萋菲”。 花纹错杂貌。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孔颖达 疏:“《论语》云:‘斐然成章。’是斐为文章之貌,萋与斐同类而云成锦,故为文章相错也。”后因以“萋斐”比喻谗言。
- 14.
萋锦释义:语本《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后因以“萋锦”比喻谗言。
- 15.
豺虎释义:⒈豺与虎。 泛指猛兽。《诗·小雅·巷伯》:“取彼譖人,投畀豺虎;豺虎不食,投畀有北。”晋 张载《七哀诗》:“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明 李东阳《风雨叹》诗:“山豗谷汹豺虎嘷,万木尽拔乘波涛。”清 陈鹏年《新春杂感次韵和中山》:“蛟螭蟠地轴、豺虎踞天关。”⒉喻凶狠残暴的寇盗、异族入侵者。汉 王粲《七哀诗》:“西京 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唐 杜甫《久客》诗:“狐狸何足道,豺虎正纵横。”明 王鏊《震泽长语·国猷》:“当时 燕 蓟 沦于 契丹 不能取,是中国与豺虎杂此土以处也。”清 徐昂发《铁岭关》诗:“缅昔豺
- 16.
贝萋释义:《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郑玄 笺:“喻谗人集作己过以成於罪,犹女工之集采色以成锦文。”后以“贝萋”喻谗言。
- 17.
门女释义:《诗·小雅·巷伯》“成是南箕”毛 传:“鲁 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託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曰:‘子何不若 柳下惠 然,嫗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后以“门女”指无家门可归的女子。
- 18.
风听释义:⒈收集、听取。《国语·晋语六》:“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於民,於是乎使工诵諫於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臚言於市,辨祆祥於謡,考百事於朝,问谤誉於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韦昭 注:“风,采也。臚,传也。采听商旅所传善恶之言。”⒉由传闻而得知的消息。《宋书·臧质传》:“臣诚庸懦,奉教前朝,虽恧《緇衣》好贤之美,敢希《巷伯》恶恶之情,固已藉风听而宵愤,抚短策而驰念。”《魏书·广陵王羽传》:“然五局所司,专主刑狱,比闻诸风听,多论五局不精。”章炳麟《与人论文书》:“其下或及神怪,时有目覩,不乃得之风
- 19.
鲁男子释义:⒈《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传:“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之釐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託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閒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嫗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柳下惠之可。’”后因称拒近女色的人为“鲁男子”。⒉汉孔融曾自称“鲁国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