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举业 举业的意思

举业

简体举业
繁体舉業
拼音jǔ yè
注音ㄐㄩˇ ㄧㄝ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ǔ,(1) 向上抬,向上托。【组词】: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2) 动作行为。【组词】:举止。轻而易举。(3) 发起,兴办。【组词】:举义。举办。创举。(4) 提出。【组词】:举要。举例。(5) 推选,推荐。【组词】:推举。荐举。(6) 全。【组词】:举国。举世。举家。(7) 古代指科举取士。【组词】:科举。举人。一举成名。(8) 攻克。【例句】:“一战而举鄢、郢”。

yè,(1) 国民经济中的部门。【组词】:工业。农业。 (2) 职务,工作岗位。【组词】:职业。就业。 (3) 学习的功课。【组词】:学业。肄业。毕业。业精于勤。 (4) 重大的成就或功劳。【组词】:创业。丰功伟业。业绩。 (5) 从事。【组词】:业医。业商。 (6) 财产。【组词】:产业。 (7) 既,已经。【组词】:业已。业经。 (8) 佛教名词。【例句】:业报(佛教指善行、恶行的报应)。业障(亦称“孽障”)。 (9) 姓。

基本含义

指从事某种职业或行业。

举业的意思

举业 [jǔ yè]

1. 科举时代指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课业、文字。也指八股文。

[works for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s;]

举业 引证解释

⒈ 为应科举考试而准备的学业。 明 清 时专指八股文。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攻杂咏》:“陈裕 秀才下第,游 蜀,誓弃举业,唯事脣喙。”
《朱子语类》卷十三:“南安 黄谦,父命之入郡学习举业。”
《儒林外史》第十一回:“我只道他举业已成,不日就是举人、进士。”
姚华 《论文后编》:“熙寧 中, 王安石 创立经义,以为取士之格, 明 復仿之,更变其式,不惟陈义,并尚代言,体用排偶,谓之八比,通称制艺,亦名举业。”


国语词典

举业 [jǔ yè]

⒈ 科举时代的应试文字。

《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从陵州郝晋卿学,不事举业,淹贯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却也心里想在学校中,想与几个考高等的朋友谈谈举业。」


举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举子业释义:举业。《朱子语类》卷三四:“小儿子教他做诗对,大来便习举子业。”明 宋濂《郑仲涵墓志铭》:“仲涵 初年学举子业,把笔为文,春葩满林。”
    • 2.
      分房释义:⒈唐 皇族及大官的世系以房划分。用始祖的官名、爵名或封号称其房,长次之间并有大房、小房,第二房,第三房等分别。《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下》:“自 玄宗 以后,诸王不出閤,不分房,子孙闕而不见。”⒉清 代科举考试,南闱和北闱的同考官都分为十八房,分住东西经房,负有分房阅卷之责,故称。清 黄宗羲《广师说》:“流俗有句读之师,有举业之师,有主考之师,有分房之师。”《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我日来得了个闈差,怕是分房。”⒊分配房屋。如:老李 负责我们单位的分房工作。
    • 3.
      博约释义:⒈指文章内容广博,言简意明。《文选·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李善 注:“博约,谓事博文约也。”明 沉鲸《双珠记·师徒传习》:“连年请 冯先生 在家教习举业,喜得功深博约,理极精微,从此奋发,取青紫如拾芥。”⒉广求学问,恪守礼法。宋 梅尧臣《依韵和酬韩仲文昆季联句见谢》:“次第极言笑,左右排图书,终日欣博约,贬异正则扶。”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性,皆有所证据。”陈去病《自兖州过曲阜谒圣庙孔林》诗之三:“循循知善诱,博约能折中。”参见“博文约礼”。
    • 4.
      夏课释义:⒈唐代举子,落第后寄居京师过夏,课读为文,谓之“夏课”。其间所作诗文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唐韩偓《夏课成感怀》诗:“凄凉身事夏课毕,濩落生涯秋风高。”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下》:“执业以出,谓之夏课。”自注:“亦作秋卷也。”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三》:“卢司空钧,为郎官守衢州。有进士贄謁,公开卷閲其文十餘篇,皆公所制也。语曰:‘君何许得此文?’对曰:‘某苦心夏课所为。’”⒉泛指举业。
    • 5.
      寅夜释义:夤夜,深夜。宋 苏轼《乞诗赋经义各以分数取人将来只许诗赋兼经状》:“天下学者寅夜竞习诗赋,举业率皆成就。”《前汉书平话》卷下:“大 汉 十六年五月初四日寅夜,樊亢 领三千军入内,将 吕 家三千口家属,尽皆斩首。”明 彭时《彭文宪公笔记》:“达官中有 马亮 者知之,寅夜诣至 恭顺侯 吴瑾 家言之。”
    • 6.
      求托释义:请托。《红楼梦》第八一回:“贾政 道:‘我今日自己送他来,因要求托一番。这孩子年纪也不小了,到底要学个成人的举业,才是终身立身成名之事。’”
    • 7.
      混补释义:宋 代天下士人,不限有无学籍,皆得赴试本经,一场中者入上庠,称为“混补”。 参阅 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
    • 8.
      漕试释义:宋 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祐 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有“漕试”条。《宋史·选举志二》:“淳祐 元年,臣僚言:‘既后诸路漕试,合国子试,两项科举及免举人,不下千数。’…… 绍定 间,以漕试、胄试无亲可避者亦许试,或谓时相徇於势要子弟故也。”清 何焯《义门读书记·欧阳文忠文》:“茅 云:‘举进士何以得让?’按:举进士乃漕
    • 9.
      省试释义:⒈唐 宋 时由尚书省礼部主持举行的考试。又称礼部试,后称会试。唐 姚合《寄杨茂卿校书》诗:“到京就省试,落籍先有名。”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除 四川 外,诸州及漕司解士,就礼部贡院锁试,名曰省试。”《宋史·选举志二》:“﹝ 绍兴 七年﹞时闻 徽宗 崩,未及大祥,礼部言:故事,因谅闇罢殿试,则省试第一人为榜首,补两使职官。”⒉元 代以后分省举行的考试。又称乡试。《儒林外史》第七回:“果然英雄出於少年,到省试,高高中了。”郑振铎《桂公塘·黄公俊之最后》:“﹝ 曾国藩 ﹞接连的,中省试,中会试,点了翰林
    • 10.
      秋课释义:⒈犹夏课。科举时代,士人习举业的课卷。⒉秋季的赋税。
    • 11.
      行举释义:⒈作为,举动。⒉巡查报告。⒊谓根据品行任用人才。语本《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儒林外史》第十三回:“马二先生道:‘你这就差了。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就如孔子生在春秋时候,那时用“言扬行举”做官,故孔子只讲得个“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这便是孔子的举业。’”
    • 12.
      解发释义:⒈犹发解。 宋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今 广南东西路 进士,例各絶无举业,诸州但据数解发,其人亦自知无艺,只来一就省试而归。”《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三年》:“立 以为 世质 等所试不至紕繆,已牒 滑州 依例解发。”⒉起解发送。《水浒传》第四十回:“﹝ 蔡九 ﹞一面吩咐教合陷车,商量差人解发起身。”明 余纪登《典故纪闻》卷十四:“乞如律禁革,私自簪剃者,勒令还俗,解发原籍当差。”
    • 13.
      鱼升龙门释义: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 14.
      鱼跃龙门释义: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 15.
      龙飞榜释义:新皇帝即位后第一次考试选士,称“龙飞榜”。宋 赵昇《朝野类要·举业》:“往年遇主上即位以后第一次选士,谓之龙飞榜。”宋 苏轼《论特奏名》:“臣等自入贡院,四方免解举人投状。称今来是龙飞榜,乞为敷奏法外推恩者,不可胜数。”宋 周密《齐东野语·奇对》:“度宗 龙飞榜,陈文龙 为廷魁,胡跃龙 为省元。”

举业(juy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举业是什么意思 举业读音 怎么读 举业,拼音是jǔ yè,举业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举业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