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 [zhé shàn]
1. 一种可以折叠的扇子,用竹、木、象牙等做骨架,上面蒙上纸或绢。
例泥金折扇。
英[folding fan;]
折扇 引证解释
⒈ 见“摺叠扇”。
国语词典
折扇 [zhé shàn]
⒈ 一种扇子。用竹、木、象牙等做骨架,再糊上纸或绢,可以折叠。
折扇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倭扇释义:日本 式折扇。
- 2.
宫纱释义:平纹丝织品。轻薄而透明,多染成鲜艳的色泽。适于作窗帘和糊制宫灯、折扇等。
- 3.
扇面儿释义:折扇或团扇的面儿,用纸、绢等做成。
- 4.
扇面释义:⒈折扇或团扇的面儿,用纸、绢等做成。宋 吴自牧《梦粱录·夜市》:“衣市有……梅竹扇面儿。”清 孔尚任《桃花扇·小识》:“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曹禺《雷雨》第一幕:“您给我画的扇面呢?”⒉比喻展现眼前的美景。《西湖老人繁胜录》:“﹝ 金国 奉使﹞下节步行,争説城里湖边有千个扇面,不啻説,我北地草木都衰了,你南中树木尚青。”元 徐再思《梧叶儿·即景》曲:“烟中树,山外楼,水边鸥,扇面儿 瀟湘 暮秋。”
- 5.
扇骨释义:折扇的骨架,多用竹、木等制成。也说扇骨子。
- 6.
挽推释义:⒈引荐。 宋 刘克庄《沁园春》词:“閽启上宾,儂观诸老,箇主人公喜挽推。”⒉扶持。廖仲恺《刘君一苇托人将折扇来乞题诗》之一:“半壁东南共挽推,十年前事首重回,莫嗟岁月蹉跎老,曾閲人间几刼灰。”⒊《左传·襄公十四年》:“卫君 必入。夫二子者,或輓之,或推之,欲无入,得乎?”杨伯峻 注:“在前牵引曰輓,在后推进曰推。”后以“輓推”指引荐。唐 杨炯《卧读书架赋》:“动静随於语默,出处任於輓推。”
- 7.
搊扇释义:即折扇。
- 8.
撒扇释义:折扇。明 刘若愚《酌中志·内臣佩服纪略》:“撒扇,其制用木柄,长尺餘,合竹作小骨二十餘根,用蓝绢糊裱,两面皆撒大块金箔,放则遮日,收则入囊。”明 刘元卿《贤奕编·闲钞下》:“摺迭扇一名撒扇,盖收则摺迭,用则撒开……闻撒扇始於 永乐 中,因 朝鲜国 进撒扇,上喜其卷舒之便,命工如式为之。南方女人皆用团扇,惟妓女用撒扇。近年良家女妇亦有用撒扇者。”
- 9.
檀香扇释义:中国 特种工艺之一。 用檀香木做骨架制成各式女用的精美折扇。用以搧风,香气扑鼻。主要产地 苏州、广州。
- 10.
歌扇释义:⒈歌舞时用的扇子。 ⒉指歌女写上曲目的折扇。
- 11.
油搭扇释义:一种竹骨黑油纸面的折扇。
- 12.
白松扇释义:朝鲜 产的折扇。又名撒扇或聚头扇。
- 13.
盘梯释义:一种扶梯,中间竖立一根圆柱,柱旁辐射式地安装若干折扇形的梯级,盘旋而上,多用于瞭望台或塔中。
- 14.
聚头扇释义:即折扇。
- 15.
障面释义:折扇的别称。古人常用以遮蔽面孔,故称。清 钮琇《觚賸·泥无身》:“吾邑 盛泽 卜孟硕,名 舜 ……常於暑月,首挽高髻,身衣大红苧布袍,跣足行歌市中。所用障面,长三四尺,而袖小,盖仅方广数寸。见者皆指为狂。”
- 16.
靴扇释义:古代的一种折扇。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一:“二十年来,京师士大夫不復用金扇……独尚 曹氏 靴扇、溧阳 歌扇。”
- 17.
骨扇释义:折扇。以竹、木或牙、骨等制成骨子,再以韧性纸或绫帛制成扇面,将骨子均匀地粘入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