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制 [fú zhì]
1. 古代按身份等级规定的器服制度。
2. 丧服制度。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按亲疏服之。
3. 指服丧。
5. 服装样式。
服制 引证解释
⒈ 古代按身份等级规定的器服制度。
引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服制》:“天子服有文章,夫人不得以燕饗,公以庙;将军大夫不得以燕饗,以庙,将军大夫以朝官吏;以命士止于带缘。散民不敢服杂采,百工商贾不敢服狐貉,刑餘戮民不敢服丝玄纁乘马,谓之服制。”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以礼为服制,以兴太平。”
《汉书·元后传》:“且若自以金匱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璽传之万世。”
⒉ 丧服制度。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按亲疏服之。
引《隶续·汉都乡孝子严举碑》:“为父行丧,服制踰礼。”
晋 陶潜 《祭种氏文》:“五月甲辰, 程氏 妹服制再周。”
《宋书·张永传》:“永 痛悼所失之子,有兼常哀,服制虽除,犹立灵座,饮食衣服,待之如生。”
⒊ 指服丧。
引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今大人服制已满。况天朝恩典,礼当从吉。”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禁忌》:“服制之家不登贺,不立门簿。”
⒋ 服装样式。
引太平天囯 吴容宽 《贬妖穴为罪隶论》:“韃子混乱中国,佔中国之土地,害中国之人民,改中国之服制,变中国之形容。”
洪炳文 《后南柯·访旧》:“咱们均係内官装束,倘至人间游歷,言语服制多不相同。”
国语词典
服制 [fú zhì]
⒈ 丧服的制度。以情谊的亲疏,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
引晋·陶渊明〈 祭程氏妹文〉:「维晋义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渊明以年少之奠,俛而酹之。」
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四二出》:「今大人服制已满,况天朝恩典,礼当从吉。」
⒉ 衣服器用的制定和式样。
引《汉书·卷九八·元后传》:「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
服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年之丧释义:居丧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丧葬制度的一部分,居丧制度还可分为丧礼制度和丧服制度。
- 2.
九服释义:⒈王畿以外的九等地区。⒉指全国各地区。⒊古代王和后的九种服制。
- 3.
冠服释义:⒈帽子和衣服。古代服制,官吏的冠服因官爵不同而有别。⒉指官吏。
- 4.
制则释义:⒈法度。《南史·王俭传》:“时朝仪草创,衣服制则,未有定準。”⒉制定法度。 章炳麟 《与简竹居书》:“中 唐 以来,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而事不稽古。”
- 5.
宿旧释义:⒈旧交;老友。《世说新语·言语》“亦觉神明开朗”刘孝标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正始 中,曹爽 用为中书,主选举,宿旧者多得济拔。”北齐 颜之推《还冤记·孔基》:“敞 寻丧亡,服制既除,基 以宿旧,乃賷羊酒往看二子。”⒉指旧部,旧有人员。《旧唐书·刘黑闼传》:“黑闥 尽收其器械及餘众千餘人,於是 范愿、高雅贤 等宿旧左右渐来归附,众至二千人。”⒊长者;年长有德之人。《北齐书·李璵传》:“璵 意不愿策名两朝,虽以宿旧被徵,过事即絶朝请。”宋 叶适《故枢密参政汪公墓志铭》:“试辟廱太学,锋鋭涉敏,同
- 6.
所为释义:⒈所作,作为。 《易·繫辞上》:“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晋 陆机《吊魏武帝文》序:“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元 康进之《李逵负荆》第二折:“宋江 倈!这是甚所为!甚道理?”叶圣陶《穷愁》:“案上金钱,亦无暇入於囊,徒瞪目警吏所为。”⒉所以。表示行为动作发生的原因。《公羊传·隐公三年》:“先君之所为不与臣国而纳国乎君者,以君可以为社稷宗庙主也。”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二:“﹝所为﹞言‘所以’也。”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象》:“天地之生万物也以养人,故其可食者以养身体,其可威者以为容服,礼之
- 7.
拒敌释义:⒈抗拒敌人。《庄子·盗跖》:“跖 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拒敌,辩足以饰非。”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像》:“夫执介胄而后能拒敌者,故非圣人之所贵也。”《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备 不知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⒉抵挡,抵抗。《元典章·吏部六·司吏》:“比年以来,凡有强盗窃贼生发,劫夺民财,致伤人命,事主不能拒敌,必须报告巡检官。”《水浒传》第十三回:“我自到任以来,闻知本府 济州 管下所属水乡 梁山泊 贼盗聚众打劫,拒敌官军。”
- 8.
斩衰释义:亦作“斩縗”。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制三年。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均服斩衰。先 秦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周礼·春官·司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汉书·霍光传》:“昌邑王 典丧,服斩縗,亡悲哀之心。”唐 韩愈《改葬服议》:“若主人当服斩衰,其餘亲各服其服。”《新五代史·唐明宗纪》:“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斩縗以衮冕。”阿英《洪宣娇》:“朝贵 战死,宣娇 斩衰谕士卒,代将其兵,得不溃。”
- 9.
服制释义:⒈古代按身份等级规定的器服制度。 ⒉丧服制度。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按亲疏服之。⒊指服丧。⒋服装样式。
- 10.
期亲释义:亦作“朞亲”。服丧一年的亲属。《魏书·广川王略传》:“欲令诸王有期亲者为之三临,大功之亲者为之再临,小功緦麻为之一临。”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又论 濮安懿王,当準先朝封赠期亲尊属故事,天下韙之。”元 李五《虎头牌》第四折:“寻思来这朞亲尊长多妨碍,俺今日谢罪也在宅门外。”《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八回:“我只穿了期亲的服制,在旁边回礼。”
- 11.
期练释义:丧礼服制。 期丧的第十一个月祭于家庙时穿着练帛。《北史·牛弘传》:“弘 以三年之丧,祥禫具有降杀,期服十一月而练者,无所象法,以闻於帝。帝下詔除期练之礼,自 弘 始也。”《隋书》作“朞练”。
- 12.
杂服释义:古代所规定的各色服制。
- 13.
殇服释义:古代为殇亡者居丧的服制。
- 14.
然乃释义:犹然后。 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服制象》:“夫能通古今,别然不,然乃能服此也。”汉 王充《论衡·讲瑞》:“三年之后,然乃知之。”
- 15.
祝发文身释义:削短头发,刻画其身。 指中原以外地区异族的风俗服制。
- 16.
简佩释义:指手板、鱼袋等官服制度规定的佩带物。
- 17.
缌麻服释义:指为期三月的丧服。宋 刘斧《青琐高议后集·汾阳王郭子仪》:“公后有大功,累加尚父,女适公侯,男尚公主,门下吏俱为卿相,僕使建节者数人,居家三百口,二十年无緦麻服,唐 室第一人也。”《清史稿·礼志十二》:“顺治 三年,定丧服制,列图於律,颁行中外。道光 四年,增辑《大清通礼》,所载冠、服、絰、屨,多沿前代旧制。制服五……曰緦麻服,细白布,絰带同,素屨无饰。”参见“緦麻”。
- 18.
蔬粝释义:指粗食。《北史·张湛传》:“﹝ 铣 ﹞性至孝,母忧,哀毁过人,服制虽除,而蔬糲弗改。”《旧唐书·归融传》:“上以 融 学家,因问:‘蔬糲’字有赖音,何也?‘糲’是饭之极麤者耶?”清 顾炎武《寄弟纾及友人江南》诗之一:“疢如切中心,没齿安蔬糲。”
- 19.
衰裳释义:居丧所服衣裳。《仪礼·丧服》:“丧服,斩衰裳。”郑玄 注:“凡服上曰衰,下曰裳。”《礼记·礼运》:“三年之丧,与新有昬者,期不使以衰裳入朝,与家僕杂居齐齿,非礼也,是谓君与臣同国。”《周礼·地官·闾师》“不绩者不衰”唐 贾公彦 疏:“其妇人不绩其麻者,死则不为之著衰裳以罚之也。”清 袁枚《随园随笔·杂记》:“他如 费凤 之故吏,衰麻扶杖,魏元应 之故吏,万里衰裳,其时服制重其所轻,轻其所重,殊不可解。”
- 20.
要绖释义:⒈缚在腰间的麻带。 古丧礼服制之一。《仪礼·士丧礼》:“苴絰大鬲,下本在左,要絰小焉。”胡培翚 正义:“要絰,即带也。”⒉腰束麻带。《公羊传·宣公元年》:“閔子 要絰而服事。”《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要絰,季氏 饗士,孔子 与往。”司马贞 索隐引《孔子家语》:“孔子 之母丧,既练而见。”王闿运《鄱阳黄君墓志铭》:“既奉母迁 长沙,要絰领军击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