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夷险 夷险的意思
xiǎn

夷险

简体夷险
繁体夷險
拼音yí xiǎn
注音一ˊ ㄒ一ㄢ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í,(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组词】: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例句】:华夷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组词】:化险为夷。(4) 弄平。【组词】:夷为平地。(5) 消灭。【组词】: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例句】:“诸将皆陛下故等夷”。(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怡”,喜悦。(9) 同“痍”,创伤。(10) 姓。

xiǎn,(1) 可能遭受的灾难。【组词】:危险。风险。冒险。探险。保险。铤而走险。(2) 可能发生灾难的。【组词】:险象。险情。险境。险峰。险恶。(3) 要隘,不易通过的地方。【组词】:险隘。险厄。险固。天险。(4) 存心狠毒。【组词】:险毒。阴险。(5) 几乎,差一点。【组词】:险胜。险些。

基本含义

形容非常危险,险恶异常。

夷险的意思

夷险 [yí xiǎn]

1. 平险。

2. 平坦与险阻。

3. 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

4. 犹言正与偏。

5. 谓艰险。

7. 指险峻。

夷险 引证解释

⒈ 平险。

三国 魏 曹操 《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⒉ 平坦与险阻。

《魏书·程骏传》:“魏 昔与 燕 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
明 李东阳 《<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
《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⒊ 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

晋 陶潜 《五月旦和戴主簿》诗:“迁化或夷险,肆志无窊隆。”
宋 王安石 《贺韩魏公启》:“毁誉几至万端,夷险常持于一意,故四海以公之用舍一时为国之安危。”

⒋ 犹言正与偏。

《隋书·天文志上》:“视日在傍而大,居上而小者,仰瞩为难,平观为易也。由视有夷险,非远近之效也。”

⒌ 谓艰险。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又欲使悉得可与,经夷险而不易情,歷危苦而相负荷者,吾未见其可多得也。”
《魏书·彭城王勰传》:“﹝ 咸阳王 禧 ﹞谓 勰 曰:‘汝非但辛勤,亦危险至极。’ 勰 恨之,对曰:‘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 彦和 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诗:“国运方夷险,天心詎测量。”

⒍ 指险峻。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天地、风云、日星、河岳、草木、禽兽、虫鱼、花石之高旷夷险、清明黲露、奇丽诡譎,一切可喜可骇之状,以为之情。”


国语词典

夷险 [yí xiǎn]

⒈ 铲平险阻。

唐·柳宗元〈兴州江运记〉:「公能夷险休劳,以惠万代。」

⒉ 比喻顺境与逆境。

如:「夷险不测」。


夷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夷险释义:⒈平险。三国 魏 曹操《分租与诸将掾属令》:“与诸将士大夫共从戎事,幸赖贤人不爱其谋,羣士不遗其力,是以夷险平乱,而吾得窃大赏,户邑三万。”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⒉平坦与险阻。《魏书·程骏传》:“魏 昔与 燕 婚,既而伐之,由行人具其夷险故也。”明 李东阳《<北上录>序》:“平生一二朋旧,或取而观之,知道路之夷险,居起之劳逸。”《红楼梦》第五十回:“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⒊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晋 陶潜《五月旦和戴主簿》
    • 2.
      屯亨释义:困顿和通达。南朝 陈 徐陵《为贞阳侯与太尉王僧辩书》:“而屯亨有数,剥极为灾,梟獍豺狼,肆逞兇逆。”明 高攀龙《邹忠公惠山祠堂记》:“公当年所以蒙难,贞志坦然,于屯亨夷险而不二者,是遵何道也?”
    • 3.
      平难释义:平除危难。《三国志·蜀志·后主传》“五年春,丞相 亮 出屯 汉中”裴松之 注引《诸葛亮集》载 刘禅 诏:“昭烈皇帝 体明叡之德,光演文武,应乾坤之运,出身平难,经营四方,人鬼同谋,百姓与能。”《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昭宗 慰劳 克用,使与 茂贞 解仇以紓难,拜 克用‘忠正平难功臣’,封 晋王。”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二章:“毒蛇、猛兽之所盘据,毛人、生番之所栖宿,莫不夷险,平难,除莽,涤秽,犂巢,扫穴,奔魑,走魅,成为都会,邑居相望。”
    • 4.
      彝险释义:夷险。平易的顺境和险恶的逆境。
    • 5.
      文物声明释义:指礼乐典章制度。 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宋 苏轼《永裕陵十二月旦表本》:“文物声明,但覩乘时之迹;昆虫草木,孰知成岁之功。”宋 叶适《上张安抚书》:“文物声明,沾渍已久;山川风土,夷险不除。”严复《论世变之亟》:“盖自高顙深目之伦,杂处此结衽编髮之中,则我四千年文物声明,已涣然有不终日之虑。”
    • 6.
      群秽释义:指邪恶、暴乱之徒。《文选·班固<答宾戏>》:“方今大 汉 洒埽羣秽,夷险芟荒。”李周翰 注:“洒扫羣秽,谓剪除暴乱也。”唐 吕温《凌烟阁勋臣颂·李英公勣》:“羣秽殄灭,乃定九鼎,乃开明堂。”
    • 7.
      豫谋释义:预先谋划。《庄子·刻意》:“不思虑,不豫谋。”南朝 宋 谢惠连《秋怀》诗:“夷险难豫谋,倚伏昧前筭。”宋 王安石《三品石》诗:“国亡今日顽无耻,似为当年不豫谋。”
    • 8.
      践扬释义:亦作“践敭”。扬历。谓仕宦所经历。宋 王禹偁《谢除刑部郎中知制诰启》:“窃念某猥以腐儒,受知先帝,践扬两制,出处九年。”宋 苏轼《赐新除中大夫守尚书右丞胡宗愈辞免恩命不允诏》:“卿更涉夷险,践敭中外。”宋 王明清《挥麈后录》卷十一:“徐康国 为两 浙 曹,亦以职事入謁中书,康国 自谓践扬之久,率多傲忽。”明 文徵明《铁柯记》:“公起家进士,为良有司,入为名法从,追躋列卿,歷事三朝,践敭中外餘三十年。”
    • 9.
      除残释义:⒈除去凶残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晋 葛洪《抱朴子·辨问》:“但自欲除残去贼,夷险平暴。”《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餘业,据有 江 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⒉吴中 风俗。农历年底扫除屋尘。明 袁宏道《岁时纪异》:“﹝十二月﹞二十七日扫屋尘,曰除残。”清 顾禄《清嘉录·打埃尘》:“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俗呼‘打埃尘’。蔡云《吴歈》云:‘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 10.
      风俗人情释义:指一地相沿而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 唐 杜牧《唐故范阳卢秀才墓志》:“因言 燕 赵 间山川夷险,教令风俗人情之所短长,三十年来王师攻击利与不利其所来由,明白如彩画,一一可以目覩。”巴金《雾》四:“她问他关于 日本 的风俗人情。”

夷险(yix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夷险是什么意思 夷险读音 怎么读 夷险,拼音是yí xiǎn,夷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夷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