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扬善 扬善的意思
yángshàn

扬善

简体扬善
繁体揚善
拼音yáng shàn
注音ㄧㄤˊ ㄕ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áng,(1) 簸动,向上播散。【组词】:扬水。扬场(cháng )。扬汤止沸。(2) 高举,向上。【组词】:扬手。扬帆。趾高气扬。扬眉吐气。(3) 在空中飘动。【组词】:飘扬。(4) 称颂,传播。【组词】:扬言。扬威。颂扬。扬弃。扬名。(5) 姓。

shàn,(1)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组词】:善良。善心。善举。善事。善人。善男信女。慈善。(2) 好的行为、品质。【组词】:行善。惩恶扬善。(3) 高明的,良好的。【组词】:善策。善本。(4) 友好,和好。【组词】:友善。亲善。和善。(5) 熟悉。【组词】:面善。(6) 办好,弄好。【组词】:善后。(7) 擅长,长(cháng )于。【组词】:善辞令。多谋善断。(8) 赞许。【例句】:“群臣百姓之所善,则君善之”。(9) 好好地。【组词】:善待。善罢甘休。(10) 容易,易于。【组词】:善变。善忘。多愁善感。(11) 姓。

基本含义

表扬和宣扬善良的行为和品质。

扬善的意思

扬善 [yáng shàn]

1. 宣扬好人好事。

扬善 引证解释

⒈ 宣扬好人好事。

《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
《礼记·中庸》:“舜 好问,而好察邇言,隐恶而扬善。”


扬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四隐释义:⒈旧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四种关系的人,此四者相互隐恶扬善,故称四隐。⒉指渔父、季主、楚老、孙登四位隐士。
    • 2.
      惩恶扬善释义:惩治邪恶,褒扬善良:惩恶扬善,树立正气。
    • 3.
      推贤扬善释义:推崇贤人,弘扬善事。
    • 4.
      掩恶扬美释义: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同“掩恶扬善”。
    • 5.
      掩过扬善释义: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同“掩恶扬善”。
    • 6.
      显善释义:犹扬善。
    • 7.
      濯污扬清释义:濯:洗。洗去污垢,激扬清澈。比喻扬善除恶。
    • 8.
      瘅恶彰善释义:瘅:憎恨。 彰:表扬。憎恨恶的,表扬善的。
    • 9.
      祀灶日释义: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 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10.
      祀竈日释义: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 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11.
      祝染梦榜释义:指 祝染 子状元及第故事,宣扬善有善报。
    • 12.
      苍天有眼释义:老天爷是有眼睛的,我们人类做的一切他都看得到。 这其实可以说是人们的一种希翼,也是一种信念,更是经过证实的事实。说老天有眼,说白了,就是让人们好好活着,要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老天是一定会惩恶扬善的。
    • 13.
      褒大释义:称扬而使之光大。汉 班固《白虎通·谥》:“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大其君,掩恶扬善也。”宋 曾巩《进太祖皇帝总序状》:“陛下所以命臣显扬褒大之意,固以谓 太祖 雄才大略,千载以来特起之主。”清 孙鼎臣《与郭筠仙书》:“当时能文之士,皆乐为之志铭传讚,推扬而襃大之。”章炳麟《与人论文书》:“来书疑僕持论褒大先 梁,而捐置 徐 庾 以下。”
    • 14.
      襃善释义:亦作“褒善”。褒扬善良。《汉书·平帝纪赞》:“孝平 之世,政自 莽 出,襃善显功,以自尊盛。”宋 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臣虽死之日,如生之时。至于襃善贬恶之文,编年纪传之例,备尝探讨,粗见指归。”清 钱大昕《<春秋>论》:“《春秋》,褒善贬恶之书也。其褒贬奈何?直书其事,使人之善恶无所隐而已矣。”
    • 15.
      襃讳释义:亦作“褒讳”。 扬善隐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襃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至於远古则不然,夫其所録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
    • 16.
      跨下辱释义:《汉书·韩信传》:“淮阴 少年又侮 信 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跨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跨,通“胯”。元 耶律楚材《和刘子中韵》:“子中 有大志,每甘跨下辱。”元 耶律楚材《和冯扬善韵》:“寧受跨下辱,不为天下先。”
    • 17.
      蹇剥释义:《易·蹇》:“蹇,难也。 ”又《剥》:“剥,不利有攸往。”后因以“蹇剥”谓时运不济。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遭时屯坎,浮生蹇剥。”元 耶律楚材《和冯扬善韵》:“今日穷途虽蹇剥,他时行道自亨贞。”清 朱彝尊《毕上舍大生止酒经年冬夜枉过劝之复饮赋三十韵》:“此时浮一醆,亦足忘蹇剥。”《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朕以薄德,罹此蹇剥。”
    • 18.
      遏恶扬善释义:隐瞒缺点或过失 而宣扬其长处。《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19.
      隐恶扬善释义:隐瞒别人坏的方面,宣扬其好的方面。《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恶(è)。

扬善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四隐释义:⒈旧指交友、故旧、邑里、门郭四种关系的人,此四者相互隐恶扬善,故称四隐。⒉指渔父、季主、楚老、孙登四位隐士。
    • 2.
      惩恶扬善释义:惩治邪恶,褒扬善良:惩恶扬善,树立正气。
    • 3.
      推贤扬善释义:推崇贤人,弘扬善事。
    • 4.
      掩恶扬美释义: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 同“掩恶扬善”。
    • 5.
      掩过扬善释义:指对待别人讳言其过恶,称扬其好处。同“掩恶扬善”。
    • 6.
      显善释义:犹扬善。
    • 7.
      濯污扬清释义:濯:洗。洗去污垢,激扬清澈。比喻扬善除恶。
    • 8.
      瘅恶彰善释义:瘅:憎恨。 彰:表扬。憎恨恶的,表扬善的。
    • 9.
      祀灶日释义: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 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10.
      祀竈日释义:祭祀灶神之日。上古祀灶在夏日。后相传 汉宣帝 时有 阴子方,于腊日晨炊,见灶神出现,遂以黄羊祭祀而获巨富,因以腊日为祀灶日。事见《后汉书·阴兴传》。后世民间旧俗多以旧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祀灶日。宋 范成大《祭灶词》中有“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及“杓长杓短勿復云,乞取利市归来分”诗句即指此。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十二月·祀灶》:“廿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桿,悬掛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
    • 11.
      祝染梦榜释义:指 祝染 子状元及第故事,宣扬善有善报。
    • 12.
      苍天有眼释义:老天爷是有眼睛的,我们人类做的一切他都看得到。 这其实可以说是人们的一种希翼,也是一种信念,更是经过证实的事实。说老天有眼,说白了,就是让人们好好活着,要坚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老天是一定会惩恶扬善的。
    • 13.
      褒大释义:称扬而使之光大。汉 班固《白虎通·谥》:“人臣之义,莫不欲褒大其君,掩恶扬善也。”宋 曾巩《进太祖皇帝总序状》:“陛下所以命臣显扬褒大之意,固以谓 太祖 雄才大略,千载以来特起之主。”清 孙鼎臣《与郭筠仙书》:“当时能文之士,皆乐为之志铭传讚,推扬而襃大之。”章炳麟《与人论文书》:“来书疑僕持论褒大先 梁,而捐置 徐 庾 以下。”
    • 14.
      襃善释义:亦作“褒善”。褒扬善良。《汉书·平帝纪赞》:“孝平 之世,政自 莽 出,襃善显功,以自尊盛。”宋 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臣虽死之日,如生之时。至于襃善贬恶之文,编年纪传之例,备尝探讨,粗见指归。”清 钱大昕《<春秋>论》:“《春秋》,褒善贬恶之书也。其褒贬奈何?直书其事,使人之善恶无所隐而已矣。”
    • 15.
      襃讳释义:亦作“褒讳”。 扬善隐恶。《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七十子之徒口受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襃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至於远古则不然,夫其所録也,略举纲维,务存褒讳,寻其终始,隐没者多。”
    • 16.
      跨下辱释义:《汉书·韩信传》:“淮阴 少年又侮 信 曰:‘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众辱 信 曰:‘能死,刺我;不能,出跨下。’於是 信 孰视,俛出跨下。一市皆笑信,以为怯。”后以“跨下辱”指胸有大志的人,能屈能伸,甘受小辱。跨,通“胯”。元 耶律楚材《和刘子中韵》:“子中 有大志,每甘跨下辱。”元 耶律楚材《和冯扬善韵》:“寧受跨下辱,不为天下先。”
    • 17.
      蹇剥释义:《易·蹇》:“蹇,难也。 ”又《剥》:“剥,不利有攸往。”后因以“蹇剥”谓时运不济。唐 杨炯《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遭时屯坎,浮生蹇剥。”元 耶律楚材《和冯扬善韵》:“今日穷途虽蹇剥,他时行道自亨贞。”清 朱彝尊《毕上舍大生止酒经年冬夜枉过劝之复饮赋三十韵》:“此时浮一醆,亦足忘蹇剥。”《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朕以薄德,罹此蹇剥。”
    • 18.
      遏恶扬善释义:隐瞒缺点或过失 而宣扬其长处。《周易·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 19.
      隐恶扬善释义:隐瞒别人坏的方面,宣扬其好的方面。《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恶(è)。

扬善造句

1.冯玉祥治军,把“扬善于公厅,规过于私室”的格言奉为圭臬。

2.遏恶扬善是全社会的责任,是治安状况好转的必要条件。

3.她生性宽和,即使在夫家受了不少委屈,但总是隐恶扬善,绝对不在人前批评公婆。

4.虽然隐恶扬善是种美德,但因此而让许多人抱着侥倖的心态,以为可以得过且过,就适得其反了。

5.隐恶扬善这一处世方法,实际上助长了社会的恶劣风气。

6.希望你坦白告诉我事情的经过,不必隐恶扬善,我自会做出公平的裁断。

7.现今媒体不但不隐恶扬善,反而过度报导负面新闻,如此作为或多或少会影响社会的风气。

8.他为人厚道,待人处事总是隐恶扬善,所以人缘很好。

9.天下为公,以天下事为已任,行侠仗义,替天行道,惩恶扬善,爱人如爱己。

10.这些话充分表现了该女性扬善惩恶,激浊扬清的美好品德,值得学习。

11.包拯在官场上叱咤风云,惩恶扬善,清正廉明,被百姓们誉为“包青天”。

12.惩恶扬善、舍己救人的勇士,理应受到全社会的敬重。

扬善(yangsh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扬善是什么意思 扬善读音 怎么读 扬善,拼音是yáng shàn,扬善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扬善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