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 [ní nìng]
1. 烂泥淤积, 不好走。
例道路泥泞。
遇泥泞。——《资治通鉴》
英[ muddy; ]
2. 淤积的烂泥。
例陷入泥泞。
泥泞 引证解释
⒈ 烂泥;污泥。
引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浚井不渫,则泥泞滋积;嘉穀不耘,则荑莠弥蔓。”
宋 苏辙 《积雨》诗之二:“泥泞沉车轂,农输絶苦心。”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路上泥泞没到脚脖子,伤病号尽了最大努力,一小时只走了四里路。”
⒉ 泥烂而滑。
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曹操 ﹞乃引军还” 裴松之 注引 晋 乐资 《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 备 所烧,引军从 华容道 步归,遇泥泞,道不通。”
《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此时风雨虽止,地上好生泥泞。”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章:“紧挨河堤的一片低凹的洼地里,泥泞的发着水亮的湿地上,有一片芦苇在随风摇动。”
⒊ 比喻卑下的地位。
引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怀正居贞者,填笮乎泥泞之中;而狡猾巧伪者,轩翥乎虹霓之际矣。”
国语词典
泥泞 [ní nìng]
⒈ 雨后地上水与土混杂沾濡。
引《文选·左思·吴都赋》:「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
唐·杜甫〈久雨期王将军不至〉诗:「泉源泠泠杂远狖,泥泞漠漠饥鸿鹄。」
泥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乞纽忽浓释义:泥泞貌。
- 2.
吧唧释义:⒈形容脚掌拍打泥泞地面等的声音:他光着脚在雨地里吧唧吧唧地走。 ⒉嘴唇开合做声。⒊抽(旱烟):老汉不住地吧唧着烟斗。
- 3.
垫洳释义:谓低洼泥泞。
- 4.
天陷释义:指地势低洼、泥泞易陷的地带。 《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二年》:“然自 威虏城 东距海三百里,其地沮泽墝埆,所谓天隙、天陷,非敌所能轻入。”
- 5.
委弃泥涂释义:委弃:抛弃;泥涂:泥泞的道路。被抛弃在泥泞的道路上。形容人不受重视,被弃置不用。
- 6.
密挤释义:密密地挤在一起。萧红《桥·破落之街》:“泥泞的街道,沿路的屋顶和蜂巢样密挤着,平房屋顶,又生出一层平屋来。”臧克家《武汉,我重见到你》诗:“密挤的高楼,填满了当年的空地。”
- 7.
履带释义:坦克、拖拉机等车体两侧车轮上的链带。履带的着地面积大,可以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压强,并能增加牵引能力,便于爬坡和在松软泥泞或不平的地面上行驶。
- 8.
带水拖泥释义:⒈形容泥泞难行。 ⒉比喻不顺利或不干脆。现多作“拖泥带水”。
- 9.
扑唐唐释义:泥泞貌。
- 10.
挥袖释义:⒈挥动衣袖。奋起貌。三国 魏 阮籍《咏怀》之十五:“寄颜云霄间,挥袖凌虚翔。”晋 左思《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流汗霡霂,而中逵泥泞。”⒉犹挥手。表示告别。唐 郑谷《阙下春日》诗:“秦 楚 年年有离别,扬鞭挥袖 灞陵桥。”
- 11.
槃跚释义:亦作“槃散”。亦作“槃珊”。犹蹒跚。行走摇晃不稳貌。《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 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司马贞 索隐:“散音先寒反,亦作‘跚’,同音。”宋 无名氏《道山清话》:“﹝老僕﹞管押行李在后,泥泞不能进,少游 留道旁人家以俟,久之,方槃珊策杖而至。”明 王錂《春芜记·巧诋》:“槃跚难挨,羞杀我职居槐宰。”
- 12.
汙泥释义:⒈烂泥。《三国志·魏志·刘桢传》“楨 以不敬被刑”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典略》:“此四宝者,伏朽石之下,潜污泥之中,而扬光千载之上,发彩畴昔之外,亦皆未能初自接於至尊也。”《花月痕》第五回:“尔乃亭亭净植,莲出污泥,烈烈奇香,兰生幽谷。”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下篇》:“老改 擦洗老牛身上沾着的污泥。”⒉指泥泞。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旱稻》:“凡下田停水处,懆则坚垎,湿则污泥,难治而易荒,墝埆而杀种。”
- 13.
污涂释义:泥泞,污泥。
- 14.
沉陷释义:⒈地面或建筑物的基础陷下去。⒉深深地陷入:车子沉陷在泥泞中。老人沉陷于往事的回忆里。
- 15.
沮泞释义:低洼泥泞。
- 16.
沮淤释义:低洼泥泞。
- 17.
泞淖释义:泥泞;泥淖。
- 18.
泞滑释义:泥泞,滑溜。
- 19.
泥泞释义:⒈因有烂泥而不好走:雨后道路泥泞。⒉淤积的烂泥:汽车陷入泥泞。
- 20.
泥泥释义:⒈道路泥泞貌。⒉形容味道甘美诱人。⒊露水浓重貌。⒋柔润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