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 [qiú tú]
1. 犯人。
英[convict; prisoner;]
囚徒 引证解释
⒈ 囚犯。
引《史记·大宛列传》:“赦囚徒材官。”
唐 范摅 《云溪友议·杂嘲戏》:“六衙按覆囚徒。”
《元史·世祖纪二》:“具盗贼、囚徒起数,月申省部。”
《说唐》第二六回:“咬金、俊达 载着钱粮,随着许多囚徒,一齐过去。”
何洛 《冲出黑暗的牢笼》诗:“囚徒,时代的囚徒,我们并不犯罪;我们都从火线上捕来,从那阶级斗争火线上捕来。囚徒,不是囚徒,是俘虏。”
国语词典
囚徒 [qiú tú]
⒈ 关在监狱的人犯。
例如:「这些重刑犯的囚徒必须戴上脚镣。」
囚徒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囚犯释义:关在监狱里的犯人。
- 2.
犯人释义:触犯刑律而被法院依法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人。
- 3.
监犯释义:监狱中的在押犯人。
- 4.
罪人释义:有罪的人。
- 5.
罪犯释义:指经人民法院定罪量刑,正在执行刑罚的人。 泛指有犯罪行为的人。
- 6.
阶下囚释义:旧时指在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泛指在押的人或俘虏。
囚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丹赭释义:⒈赤赭色的土。可用作涂料。⒉古时囚徒着赭色号衣,因借指囚犯。
- 2.
侵寇释义:侵犯,入寇。 《汉书·食货志下》:“作货布后六年,匈奴 侵寇甚,莽 大募天下囚徒人奴,名曰猪突豨勇。”《后汉书·窦融传》:“其后 匈奴 惩乂,稀復侵寇,而保塞 羌胡 皆震服亲附。”《晋书·谢玄传》:“于时 苻坚 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 乃以 玄 应举。”
- 3.
刑徒释义:⒈受刑之人;囚徒。《墨子·公孟》:“子亦闻乎,匿刑徒之有刑乎。”《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 使者如 梁,孙臏 以刑徒阴见。”唐 李白《古风》诗之三:“刑徒七十万,起土 驪山 隈。”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秦始皇 怒,使刑徒三千人斫树成光山,向 湘神 表示皇帝的威力。”⒉指徒刑。《隋书·刑法志》:“流役六年,改为五载,刑徒五岁,变从三祀。”
- 4.
原贷释义:宽恕;免罪。《三国志·魏志·钟会传》:“仪 者,许褚 之子,有功王室,犹不原贷。”《北史·毕众敬传》:“众敬 拔刀破柱曰:‘皓首之年,唯有此子,今不原贷,何用独全!’”宋 苏轼《上吕相公书》:“若今后实醉不醒而杀,其情可悯,可以原贷。”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韩文靖公事辑》:“后主 尝校猎 青龙山,还憩大理寺,亲録囚徒,原贷甚众,群臣称颂。”
- 5.
幽囚受辱释义:遭受象被幽禁的囚徒般的耻辱。
- 6.
建牙释义:⒈古谓出师前树立军旗。《晋书·姚兴载记下》:“於是尽赦囚徒,散布帛数万匹以赐其将士,建牙誓众,将赴 长安。”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公牙》:“《诗》曰:‘祈父,予王之爪牙。’祈父,司马,掌武备,象猛兽,以爪牙为卫,故军前大旗谓之牙旗。出师则有建牙、禡牙之事。”⒉引申指武臣出镇。唐 鲍溶《读淮南李相行营至楚州》诗:“閫外建牙威不宾,古来戡难忆忠臣。”宋 楼钥《送赵子直贰卿帅三山》诗:“建牙帅 七闽,人胡为公疑。”清 姚鼐《悼陈勤斋中丞》诗:“西南地控 五谿 遐,承詔单车往建牙。”⒊指少数民族建置王庭。唐 李
- 7.
引虑释义:传讯囚犯,录其罪状及决狱情况。 虑,通“録”。唐 冯翊《桂苑丛谈·太尉朱崖辩狱》:“一旦引虑之际,公疑其未尽,微以意揣之,髠人乃具实以闻。”《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二年》:“庚午,初令天下长吏每旬亲引虑繫囚。”胡三省 注:“引虑繫囚,即《汉书》所谓録囚徒也。自 唐 以来,率曰虑囚,考之先儒,虑亦读为録。”
- 8.
徒囚释义:囚徒。
- 9.
揭鸡肆赦释义:谓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古传天鸡星动,必当有赦。因此在赦日要竖一枝七丈长的纶竿,上立四尺高的金鸡,集合百官父老和待赦的囚徒,击鼓宣读大赦令。见《新唐书·百官志三》、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金鸡》。
- 10.
收人释义:囚徒。睡虎地 秦 墓竹简《属邦》:“道官相输隶臣妾、收入,必署其已稟年日月,受衣未受,有妻毋有。”
- 11.
散收释义:将罪犯单独囚禁,不使混杂。 《元典章·刑部一·刑名》:“蒙古 人犯罪散收。”《元典章·刑部一·刑名》:“达鲁花赤与众官人一同问当,得实,将犯繫腰合鉢去了,散收。”《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凡牢狱禁繫囚徒,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废疾散收,轻重不许混杂。”
- 12.
曲降释义:⒈犹曲赦。《北齐书·后主纪》:“戊子,曲降 并州 死罪已下囚。”《北史·隋纪上·文帝》:“﹝ 开皇 七年﹞冬十月庚申,行幸 同州。以先帝所居故,曲降囚徒。”⒉犹俯降。南朝 梁元帝《谢东宫赉赐白牙镂管笔启》:“春坊漆管,曲降深恩。”宋 岳飞《奏辞检校少保第二札子》:“伏蒙圣恩曲降詔諭。”
- 13.
活生生释义:⒈有生命力,充满生机。叶圣陶《线下·春光不是她的了》:“没有恋爱的结婚就是牢狱,活生生的一男一女就是倒楣的囚徒。”巴金《爝火集·等着,盼着》:“我始终不相信一个活生生的人就象雾一样地消散得无踪无影。”⒉生动、逼真;发生在眼前实际生活中的。夏衍《历史与讽喻》:“使我惊异地发现了 李伯元 三十年前在《官场现形记》中所描写的人物,依旧还活生生的俨然存在我们的面前。”秦牧《<莽原><语丝>》:“黑龙江省博物馆里有许多陈列室,其中有一个室,专门展览省内出产的各种飞禽、走兽……真是活生生的乡土教材。”端木蕻良《被撞破
- 14.
流囚释义:被流放的囚徒。
- 15.
流徒释义:被流放的囚徒。
- 16.
流赭释义:指被流放的犯人。古代囚徒穿红衣,故称。
- 17.
牛酒释义:牛和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战国策·齐策六》:“﹝ 齐襄王 ﹞乃赐 单 牛酒,嘉其行。”《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輒平遣囚徒,除 王莽 苛政,復 汉 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唐 杜甫《赠左仆射郑国严公武》诗:“感激动四极,联翩收二京。西郊牛酒再,原庙丹青明。”清 魏源《秦淮灯船引》:“百万金繒万虏欢,十年牛酒千夫举。倾得蛟宫宝藏完,保障半壁东南土。”
- 18.
甲卒释义:⒈披甲的士卒。泛指士兵。《淮南子·览冥训》:“是故质壮轻足者,为甲卒。”高诱 注:“甲,鎧也。在车曰士,步曰卒。”晋 潘岳《西征赋》:“超 遂遁而奔 狄,甲卒化为京观。”唐 杜甫《白帝城放船四十韵》:“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二节:“王莽 在 始建国 二年(公元10年)从各地征发囚徒、丁男、甲卒三十万人,并搜刮了大量军粮。”⒉执刑的役卒。宋 洪迈《夷坚丙志·九圣奇鬼》:“甲卒以木驴、石砭、火印、木丸之属列廷下,吏具成案,律书盈几,呼军正案法。”
- 19.
疏决释义:⒈亦作“踈决”。疏浚;开通。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昔者 大禹 导 河 积石,疏决 梁山,谓斯处也,即经所谓 龙门 矣。”唐 贾岛《郑尚书新开涪江》诗之一:“梓匠防波溢,蓬 仙畏水乾。从今疏决后,任雨滞峯峦。”《旧唐书·玄宗纪下》:“己丑,令 范安及、韩朝宗 就 瀍 洛 水源疏决,置门以节水势。”⒉清理判决。唐 司空图《唐宣州王公行状》:“公命抵法以降,得自疏决。”《旧唐书·玄宗纪下》:“夏四月癸亥,令中书门下分就大理、京兆、万年、长安 等狱疏决囚徒。”宋 沉括《梦溪笔谈·人事一》:“昔时为三司
- 20.
皂快释义:旧时州县衙役有皂﹑快﹑壮三班:皂班掌站堂行刑;快班又分步快﹑马快﹐原为传递公文﹐后掌缉捕罪犯;壮班掌看管囚徒。其成员通称差役﹐亦称皂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