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折桂 折桂的意思
zhéguì

折桂

简体折桂
繁体
拼音zhé guì
注音ㄓㄜˊ ㄍㄨㄟ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é zhé zhē,(1) 翻转,倒腾。【组词】:折腾。折跟头。折个儿。(1) 断,弄断。【组词】: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2) 幼年死亡。【组词】:夭折。(3) 弯转,屈曲。【组词】: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4) 返转,回转。【组词】:折返。(5) 损失。【组词】:损兵折将。(6) 挫辱。【组词】:折磨。挫折。百折不挠。(7) 减少。【例句】:折寿(减少寿命)。折扣。(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组词】: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9) 心服。【例句】:折服(①信服;②说服)。(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组词】:折子戏。(11) 判决。【组词】:折狱。(1) 断,绳子折了。(2) 亏损。【组词】:折本生意。(3) 姓。

guì,(1) 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别称。【组词】:桂剧。桂系军阀。(2) 〔桂花〕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通称“木犀”;简称“桂”,如“金桂”,“桂子飘香”、“桂轮”(月的别称,相传月中植桂花。亦称“桂魄”)。(3) 姓。

基本含义

指在竞赛或比赛中获得冠军,也泛指取得第一名或最高荣誉。

折桂的意思

折桂 [zhé guì]

1.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折断桂花。比喻人去世。

折桂 引证解释

⒈ 后因以“折桂”谓科举及第。

《晋书·郤詵传》:“武帝 於 东堂 会送,问 詵 曰:‘卿自以为何如?’ 詵 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 崑山 之片玉。’”
唐 杜甫 《同豆卢峰知字韵》:“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
宋 张抡 《满庭芳·寿杨殿帅》词:“流庆远;芝兰秀发,折桂争先。”
清 李渔 《夺锦楼》第一回:“那些未娶少年一发踊跃不过,未曾折桂,先有了月里嫦娥。”
王毓岱 《示和甫》诗:“擷芹復折桂,亲非由我显。”


国语词典

折桂 [zhé guì]

⒈ 晋代郤诜曾以「桂林之一枝」对晋武帝比喻自己举贤良对策的才能,为天下第一。见《晋书·卷五二·郤诜传》。后人遂以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唐·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诗:「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也作「攀桂」。


折桂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夺魁释义:争夺第一;夺取冠军:这个厂的电视机在全国评比中夺魁。
    • 2.
      称雄释义:凭借武力或特殊势力统治一方:割据称雄。
    • 3.
      问鼎释义:⒈春秋时,楚子(楚庄王)北伐,陈兵于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派遣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子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见于《左传·宣公三年》)。楚子问鼎,有夺取周王朝天下的意思。后用“问鼎”指图谋夺取政权:问鼎中原。⒉比喻在比赛或竞争中夺取第一名: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的机会。

折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丢抹释义:妆扮。 元 刘廷信《折桂令·忆别》曲:“娇模样甚实曾丢抹,好时光谁曾受用。”明 朱权《荆钗记·庆诞》:“年华老大双鬢皤,胭脂腻粉幸丢抹。”按,“丢抹”也写作“抹丢”、“颩抹”、“抹颩”,义并同。元 无名氏《独角牛》第一折:“説着他这种田呵,我三衙家抹丢;道着他这放牛呵,我十分的便抖擞。”明 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村势煞捻着则管独磨,樺皮脸风痴着有甚颩抹,横死眼如何有个分豁!”元 高安道《哨遍·疏淡行院》套曲:“妆旦不抹颩,蠢身躯似水牛。”
    • 2.
      五桂释义:旧称进士登第为折桂。 五桂,对亲族五人相继登科的美称。
    • 3.
      仙人桂释义:旧时称举进士为折桂,因以“仙人桂”借指科举功名。
    • 4.
      优鉢罗释义:植物名。 梵语。又译为乌钵罗、沤钵罗、优钵剌。即青莲花。多产于 天竺,其花香洁。《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昔外国节法庆之日,一切妇女,尽持优鉢罗华以为鬘饰。”唐 岑参《优钵罗花歌》序:“参 尝读佛经,闻有优鉢罗花,目所未见。天寳 景申岁…… 交河 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於 天山 之南。”元 张可久《折桂令·惠山赵蒙泉小隐》曲:“白云外 庞居士 家,锦池中优鉢罗花。”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三:“癸未夏,得《陈子昂文集》十卷,犹是故物,然如优鉢罗花,偶一见耳。”参阅《续一切经音义》卷一。
    • 5.
      刑尅释义:星相术语。 谓三刑相害,五行相克。前蜀 杜光庭《李仇中丞本命醮词》:“阴阳有刑尅之期,禄算有兇衰之会。”明 陆采《明珠记·送愁》:“好花枝合付与折桂郎,也没甚刑尅相伤,也没甚旁人伎俩。”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称谓之异》:“亦有称父为晚晚者,言认为叔之子,易长养,无刑尅也。”参见“刑害”。
    • 6.
      发禄释义:发迹,腾达。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一折:“嫌这攀蟾折桂做官迟,为那笔尖上发禄晚。”元 关汉卿《拜月亭》第四折:“但行处两行朱衣列马前,算个文章士,发禄是何年?”
    • 7.
      吾侬释义:我。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休怪吾儂,性本疎慵。赢得清闲,傲杀英雄。”清 黄遵宪《送秋月古香》诗:“他时子倘思吾儂,鸡鸣西望 罗浮峰。”
    • 8.
      妆啉妆呆释义:元 刘庭信《折桂令·忆别》曲:“想那厮胡作胡行,粧啉粧呆。”
    • 9.
      学馆释义:⒈亦作“学舘”。 学舍;学校。唐 郑谷《送颜明经及第东归》诗:“閒来思学馆,犹梦雪窗明。”《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自 唐 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絶,蜀 毋昭裔 出私财百万营学馆。”清 蒲松龄《闹馆》:“上世裡我无曾入个学馆,看文书银钱票甚是作难。”⒉学宫,学庙。元 杨载《送丘子正之海盐》诗:“海邦终寂寞,学舘尚穹崇。”参见“学宫”、“学庙”。⒊即学堂。旧时命相家术语。五代 齐丘《玉管照神局·吕洞宾赋》:“学馆清高者,凌云折桂。”参见“学堂”。
    • 10.
      小娥释义:旧用以称年轻美好的歌妓。唐 张祜《周员外出双舞柘枝妓》诗:“画鼓拖环锦臂攘,小娥双换舞衣裳。”元 张可久《折桂令·重午席间》曲:“骄马骤雕弓翠柳,小娥謳寳髻红榴。”
    • 11.
      广寒秋释义:曲牌名。即折桂令。异名甚多。此调字句不拘,可以增损。
    • 12.
      得桂释义:《晋书·郤詵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崑山 之片玉。”后因以“得桂”谓科举及第。唐 李端《送杨皋擢第归江东》诗:“试才初得桂,泊渚肯伤苹。”前蜀 贯休《赠方干》诗:“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宋 梅尧臣《重送祖择之北使》诗:“文章世德已能传,得桂高枝二十年。”参见“折桂”。
    • 13.
      折桂枝释义:犹折桂。
    • 14.
      折桂释义:比喻科举及第,现多比喻竞赛获第一名:省队联赛折桂。
    • 15.
      掇桂释义:犹折桂。 谓登科。
    • 16.
      掉臂释义:⒈甩动胳膊走开。表示不顾而去。《史记·孟尝君列传》:“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唐 韩愈《江陵途中寄翰林三学士》诗:“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清 徐士銮《宋艳·丛杂》:“以财交者,财尽则散,掉臂不顾。”⒉自在行游貌。唐 吕岩《七言》诗:“閒来掉臂入天门,拂袂徐徐撮綵云。”元 汪元亨《折桂令·归隐》曲:“问先生掉臂何之?在云外青山,山上茅茨。向 陇 首寻梅,着杖头挑酒。”清 谭嗣同《报贝元徵书》:“凡事不惮其难,不忧其繁,但当先寻一下手处,虽承羣小人扰乱之后,不难掉臂游行。”⒊奋起貌。唐 司空图《
    • 17.
      擢桂释义:犹折桂。指科举及第。唐 杜诵《哭长孙侍御》诗:“礼闈曾擢桂,宪府旧乘驄。”宋 杨万里《送罗宣卿主簿之官巴陵》诗:“印山 三子十一孙,六人擢桂两特恩。”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高蟾》:“明年 李昭 知贡,遂擢桂,官至御史中丞。”
    • 18.
      攀桂释义:折桂。喻指科举登第。
    • 19.
      新桂释义:⒈新月。 传说月中有桂树,因称。唐 李贺《房中思》诗:“新桂如蛾眉,秋风吹小緑。”唐 李商隐《题僧壁》诗:“蚌胎未满思新桂,琥珀初成忆旧松。”⒉谓科举考试中式者。唐 无可《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文塲新桂茂,粉署旧兰崇。”参见“折桂”。
    • 20.
      月中折桂释义:在月亮中折桂树枝。 比喻科举及第。

折桂(zhegu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折桂是什么意思 折桂读音 怎么读 折桂,拼音是zhé guì,折桂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折桂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