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九卿释义:中国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周朝以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宗伯、司徒、司马、司寇、司空为九卿。秦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汉改奉常为太常,郎中令为光禄勋,典客为大鸿胪,治粟内史为大司农。魏晋以后设尚书主管各部行政,九卿专掌部分事务,职任较轻。明清时有大小九卿之别,说法上也有差异,殊难确定。
- 2.
典属国释义:官名,秦始置。 掌管与少数民族往来的事务,西汉沿之,秩二千石。属官有九译令。元狩三年(前120)设五属国以处内附匈奴,又置属国都尉、丞、侯、千人,皆隶典属国。河平元年(前28)并入大鸿胪。后北魏亦曾置。
- 3.
冬卿释义:⒈周 代冬官为六卿之一,主管百工事务,后代因称工部为冬卿。《旧唐书·郑朗传》:“政溢闻听,念兹徵还,位冠冬卿,职重邦计。”唐 刘禹锡《送韦秀才道冲赴制举》诗:“伊昔 玄宗 朝,冬卿冠鸳鸞。”宋 叶适《除吏部侍郎谢表》:“天许会逢,上命亲近,从冬卿而陪献纳,考地贡而修虞衡。”⒉南朝 梁 对光禄勋、大鸿胪和都水使者的通称。《隋书·百官志上》:“诸卿,梁 初犹依 宋 齐,皆无卿名。天监 七年……以光禄勋为光禄卿,大鸿臚为鸿臚卿,都水使者为太舟卿,三卿是为冬卿。”
- 4.
吹尘释义:《史记·五帝本纪》“举 风后、力牧、常先、大鸿 以治民”张守节 正义引《帝王世纪》:“黄帝 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羣。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 风 名 后 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 风后 於海隅,登以为相。’”后以“吹尘”为得良相之兆。
- 5.
四伯释义:⒈主四岳之官。 ⒉晋时大鸿胪陈留江泉以能食为谷伯,豫章太守史畴以大肥为笨伯,散骑郎高平张嶷以狡妄为猾伯,羊聃以狼戾为琐伯,人称四伯,以拟古之四凶。见《晋书·羊曼传》。
- 6.
外办释义:⒈警卫宫禁。 亦指警卫宫禁的官员。《晋书·礼志下》:“漏未尽五刻,謁者、僕射、大鸿臚各各奏羣臣就位定。漏尽,侍中奏外办。皇帝出,鐘鼓作,百官皆拜伏。”《新唐书·肃宗纪》:“有司行册礼,其仪有中严、外办,其服絳纱。太子曰:‘此天子礼也。’乃下公卿议。太师 萧嵩、左丞相 裴耀卿 请改‘外办’为‘外备’。”宋 吴自牧《梦粱录·郊祀年驾宿青城端成殿行郊祀礼》:“三更时,摄大宗伯奏中严、外办、礼真官奏请行事。”⒉我国国务院“外事办公室”的简称。
- 7.
富民侯释义:汉武帝 晚年,悔以 江充 谮杀 卫太子 据,又悔征伐连年。 会 车千秋 上书为 卫太子 鸣冤,因擢升为大鸿胪,数月后又代 刘屈釐 为丞相,封富民侯,取“大安天下,富实百姓”之意。事见《汉书·车千秋传》、《汉书·食货志上》、《汉书·韦玄成传》。后因以“富民侯”称安天下、富百姓的高官。宋 林逋《送王舍人罢两浙宪赴阙》诗:“越 俗今无讼,闲田亦有秋。公朝论爵赏,当拜富民侯。”宋 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莫射 南山 虎,直觅富民侯。”元 宋褧《送高子敬归鼓城》诗:“元龙 不拜富民侯,袖劒
- 8.
底子功释义:底子功意思是最深层的高级功法,是留在大鸿拳宝箱中压箱底的功法,类似稿子的底稿,又象像册的底册一样的功法,视为是秘不视人的珍贵功法。
- 9.
无愆释义:⒈亦作“无諐”。 没有过失。《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汉 蔡邕《太傅胡公碑》:“﹝公﹞弥纶古训,贯万品,研精微,用补前臣之所闕,十年而无愆。”《后汉书·韦彪传》:“故大鸿臚 韦彪,在位无愆,方欲録用,奄忽而卒。”⒉没有丧失。《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庶兹永日,无諐厥绪。”吕延济 注:“諐,失;厥,其;绪,业也。”⒊没有超过。《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乃以其意命弟 愿 著《定命论》,其辞曰:‘……贫豪莫差,修天无爽,有允琐辞,无愆鄙説,统而言之,孰往非命!’”
- 10.
暴师释义:谓军队在外,蒙受风雨霜露。 《孙子·作战》:“久暴师则国用不足。”《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先是大鸿臚 田广明 征 益州,暴师连年。”宋 叶适《外论二》:“暴师 淮水 之上,久未有功。”
- 11.
权夺释义:古代官员居父母丧,丧服未满,朝廷强令出仕,称为“权夺”。《晋书·礼志中》:“太康 七年,大鸿臚 郑默 母丧,既葬,当依旧摄职,因陈不起,於是始制大臣得终丧三年。然 元康 中,陈準、傅玄 之徒,犹以权夺,不得终礼,自兹已往,以为成比也。”《北齐书·文襄帝纪》:“詔曰:‘既朝野攸凭,安危所繫,不得令遂本怀,须有权夺,可復前大将军,餘如故。’”南朝 梁 江淹《柳仆射为南袞州诏》:“﹝ 柳世隆 ﹞必能宣弘恩政,威怀万里。虽哀疾毁顿,而礼有权夺。”
- 12.
枉杀释义:⒈无罪而乱加杀害。《后汉书·宦官传·孙程》:“又帝舅大将军 耿寳、皇后兄大鸿臚 阎显 更相阿党,遂枉杀太尉 杨震。”《南史·檀道济传》:“可怜《白浮鳩》,枉杀 檀江州。”《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我父昔年被郡守枉杀,求报数年未得。”⒉白费,辜负。杀,极甚之义。唐 李白《醉后赠从甥高镇》诗:“江 东风光不借人,枉杀落花空自春。”宋 韩琦《和袁陟节推龙兴寺芍药》:“似矫东君泛爱心,枉杀春风不肯嫁。”
- 13.
缇麾释义:赤黄色帛制的旗帜。古代仪仗所用。《晋书·贾充传》:“太康 三年四月薨……大鸿臚护丧事,假节鉞、前后部羽葆、鼓吹、緹麾。”
- 14.
郡邸狱释义:汉 王侯、郡守府邸中所设的监狱。 属大鸿胪。
- 15.
郭家金穴释义:《后汉书·皇后纪上·光武郭皇后》:“况(郭后 弟 况)迁大鸿臚,帝数幸其第,会公卿诸侯亲家饮燕,赏赐金钱縑帛,丰盛莫比,京师号 况 家为金穴。”后以“郭家金穴”喻豪富之家。
- 16.
闲岁释义:⒈亦作“间岁”。亦作“闲岁”。隔一年。《汉书·西南夷传》:“后间岁,武都 氐人 反,遣执金吾 马适建、龙頟侯 韩增 与大鸿臚 广明 将兵击之。”明 沉德符《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上乃亲閲狱囚,决遣五百七人,然犹间岁一行。至 孝宗 登极,始令遇夏月,凡监犯可矜疑者,俱上闻减等。”《清史稿·礼志十》:“故事,琉球 间岁一贡,至(道光)十九年,詔改四年为期。”⒉亦作“间岁”。亦作“闲岁”。空闲的岁月。
- 17.
风后释义:相传为 黄帝 臣之一。《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举 风后、力牧、常先、大鸿 以治民。”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曰:“风后,黄帝 三公也。”张守节 正义:“四人皆帝臣也。”唐 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借如 风后、力牧,左右 轩皇,萧何、曹参,谋猷 汉 室。”《云笈七籤》卷一百:“﹝ 黄帝 ﹞得 风后 於海隅,得 力牧 於大泽,即举 风后 以理民,初为侍中,后登为相。”
- 18.
驱羊释义:⒈赶羊,驱赶羊群。⒉引申为牧羊。⒊犹治民。语出《史记·五帝本纪》“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唐张守节正义:“《帝王世纪》云: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万羣。帝寤而叹曰:‘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者也。驱羊数万羣,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於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风后於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於大泽,进以为将。”《北齐书·文宣帝纪》:“既乖为政之礼,徒有驱羊之费。”⒋比喻容易。
- 19.
鸿声释义:⒈鸿雁鸣叫的声音。唐 武元衡《长安秋夜怀陈京昆季》诗:“萤影疏帘外,鸿声暗雨中。”唐 张仲素《秋思》诗之二:“秋天一夜静无云,断续鸿声到晓闻。”⒉大声;高声。汉 焦赣《易林·困之离》:“鸿声大视,高举神化。”《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鸿臚”颜师古 注引 汉 应劭 曰:“郊庙行礼讚九宾,鸿声臚传之也。”⒊大名声。晋 郭璞《赠潘尼》诗:“擢颖盖 汉阳,鸿声骇皇室。”唐 韩愈《嘲鲁连子》诗:“高拱禪鸿声,若輟一盃水。”明 高启《送樊参议赴江西参政序》:“鸿声伟绩,足以焜燿不朽者,啟 尚当执
- 20.
鸿臣释义:指大鸿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