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概量 概量的意思
gàiliàng

概量

简体概量
繁体
拼音gài liàng
注音ㄍㄞˋ ㄌㄧㄤ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ài,(1) 大略,总括。【组词】:大概。概论。概述。概貌。梗概。概要。概算。概括。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率(概率论的基本概念。用来表示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称为此事件的“概率”。亦称“或然率”、“几率”)。以偏概全。(2) 情况,景象。【例句】:胜概(胜景,美丽的景色)。(3) 一律。【组词】:一概而论。(4) 气度,节操;气概。(5) 刮平斗、斛用的小木板。

liàng liáng,(1) 用器物计算东西的多少或长短。【组词】:用尺量布。用斗量米。车载斗量。量体温。(2) 估量。【组词】:思量。打量。(1) 旧指测量东西多少的器物,如斗、升等。(2) 能容纳、禁受的限度。【组词】:酒量。气量。胆量。度量。(3) 数的多少。【组词】:数量。质量。降雨量。限量供应。(4) 估计,审度。【组词】:量力。量入为出。

基本含义

大致的估计或评价

概量的意思

概量 [gài liàng]

1. 亦作“?量”。亦作“?量”。

2. 概和斗斛等量器。

4. 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概量 引证解释

⒈ 概和斗斛等量器。

《新唐书·叛臣传上·梁崇义》:“﹝ 梁崇义 ﹞以概量业於市,力能舒鉤。”
《宋史·理宗纪二》:“诸路和糴给时直,平概量,毋科抑,申严收租苛取之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富人﹞徵集僕隶,陈设概量……今拟以歷年积粟,尽贷乡邻。”

⒉ 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

汉 荀悦 《申鉴·时事》:“谁毁谁誉,誉其有试者,万事之概量也。”
黄省曾 注:“言考试品贤能之虚实,犹概量较米粟之多寡也。”

⒊ 用量器来确定谷物的多少。

《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


概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出剩释义:⒈见“出剩”。 ⒉亦作“出賸”。旧时百姓向官府纳粮,超出规定多交一定数量,称为出剩。名为防备损耗,实是加重剥削。《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七年》:“江西 诸路州军体例,百姓纳米一石,出剩一斗,往往有聚歛之臣,加耗之外,更要一斗。”清 姚莹《寸阴丛录·赋税加耗》:“国家钱粮加耗,其来已久,往时谓之出賸,犹今关榷之称盈餘也。”
    • 2.
      斗余释义:旧时官府仓场中的一种额外苛敛。《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凡仓场,库务掌纳官吏,无得收斗餘,称耗。”胡三省 注:“斗餘,概量之外,又取其餘也。”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周太祖 ﹞首先免除 汉 时 王章 所设斗馀、称耗等额外苛敛及 唐 中期以来地方官进奉所谓羡馀物。”
    • 3.
      斛面释义:官吏收赋粮时的一种额外聚敛。宋 叶适《彭子复墓志铭》:“输租得自概量,无斛面,吏之一切聚歛,略皆不用。”宋 周密《齐东野语·景定行公田》:“每乡创官庄一所,每租一石,明减二斗,不许多收斛面。”《续资治通鉴·宋光宗绍熙元年》:“州县无以供,则豪夺於民,於是取之斛面,折变、科敷、抑配、赃罚,而民困极矣。”
    • 4.
      概量释义:⒈概和斗斛等量器。《新唐书·叛臣传上·梁崇义》:“﹝ 梁崇义 ﹞以概量业於市,力能舒鉤。”《宋史·理宗纪二》:“诸路和糴给时直,平概量,毋科抑,申严收租苛取之禁。”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富人﹞徵集僕隶,陈设概量……今拟以歷年积粟,尽贷乡邻。”⒉比喻衡量事物的标准。汉 荀悦《申鉴·时事》:“谁毁谁誉,誉其有试者,万事之概量也。”黄省曾 注:“言考试品贤能之虚实,犹概量较米粟之多寡也。”⒊用量器来确定谷物的多少。《宣和遗事》后集:“比来州县受纳租税,务加概量,以规出剩,可令禁止。”
    • 5.
      起科释义:谓对农田计亩征收钱粮。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良乡行》:“良乡 疆域甚狭,復有军屯者三,宫勋子粒十二,山水衝没者七,起科地不满三千顷,而民无后占者仅六百丁,其实不及大县一里。”清 顾炎武《日知录·地亩大小》:“国初有奉旨开垦永不起科者,有因洿下鹻薄而无粮者,今一概量出作数。”《清史稿·圣祖纪一》:“庚午,詔民间垦荒田亩,以十年起科。”

概量(gaili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概量是什么意思 概量读音 怎么读 概量,拼音是gài liàng,概量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概量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