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 [hǎi tāo]
1. 海浪。指海涛声。
海涛 引证解释
⒈ 海浪。
引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二:“雨晴九陌铺江练,嵐嫩千峯叠海涛。”
明 王守仁 《泛海诗》:“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往者作一律曰:‘生平颇忆挈 卢敖,东过 蓬莱 浴海涛。’”
⒉ 指海涛声。
引叶圣陶 《倪焕之》十:“喧嚷声、笑语声、小儿啼哭声混合在一起,像有韵律似的,仿佛繁碎的海涛。”
国语词典
海涛 [hǎi tāo]
⒈ 海中的大波浪。
例如:「住在海边,随时都可以听到海涛拍岸的声音。」
海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县鼓释义:⒈古代庙堂用的大鼓。⒉比喻海涛轰鸣。
- 2.
处家释义:⒈居家;在家里。《晋书·谢安传》:“﹝ 谢安 ﹞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⒉持家。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安娜 处家是俭约的,到了 日本 后,家政一直是她自己在操持。”⒊成立家庭。《墨子·节用上》:“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
- 3.
复瓿释义:覆盖酱罐。形容著作无价值。復,通“覆”。典出《汉书·扬雄传赞》:“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九回:“只恨不知作者姓名,这等名作,埋没在风尘中,也不知几许年数了;倘使不遇我辈,岂不是徒供鼠嚙虫伤,终于復瓿。”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关于甲骨文和金文之类,自然也就要被看成等于复瓿的东西了。”
- 4.
天啓释义:《左传·闵公元年》:“卜偃 曰:‘毕万 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史记·晋世家》作“天开”。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以 魏 赏 毕万,是为天开其福。”后多指上天的启示。南朝 齐 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英衮畅人谋,文明固天启。”郭沫若《海涛集·南昌之一夜》:“我回想到了整整七个月以前的一段往事,就好象得到了一个天启的一样,我把一个长久不能解释的疑团突然领悟了。”
- 5.
宗兄释义:古代宗法制度,庶子称年长于己的嫡子为“宗兄”。 后亦用于称同宗或同姓不同族的同辈朋友。《礼记·曾子问》:“若宗子有罪,居于他国,庶子为大夫,其祭也……其辞于宾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国,使某辞。’”唐 王维《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弟缙》诗:“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髮。”唐 白居易《画雕赞》序:“寿安 令 白昊,予宗兄也。”郭沫若《海涛集·离沪之前》:“冠杰 说:‘石达开 有两句诗:身价敢云空 冀 北,文章昔已遍 江 东。宗兄足以当之。’”
- 6.
海涛释义:⒈海浪。⒉指海涛声。
- 7.
溟波释义:海涛。
- 8.
石磬释义:⒈一种石制的打击乐器。《礼记·乐记》“石声磬”唐 孔颖达 疏:“石声磬者,石磬也。”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雅乐部》:“依月排之,每面石磬及编鐘各一架。”唐 卢纶《慈恩寺石磬歌》:“灵山石磬生海西,海涛平处与山齐。”《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处士 萧承训 校定石磬,今之在县者是也。”⒉一种石制的耕具。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农业尚未十分发达,此外还有一重要的证据,便是当时的耕具还是石器(如《器物图录》中之三石磬即是犁头)。”
- 9.
翻海释义:形容声响如海涛翻腾。
- 10.
规拟释义:⒈谓某物与另物形状之相似者。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内又进两天门,路渐东北转,崖石诡变,多所仿类,导者行急,予强留諦视,顾此失彼,然予所欲睹者,正不在种种规拟也。”⒉设想;拟定。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诗经》的时代,果真如‘毛传’或‘朱注’所规拟的那样吗?他们究竟有什么确实的根据?”郭沫若《断断集·再谈官票宝钞》:“他最初的建议便是那 咸丰 元年九月所奏的理财一折,在那儿他规拟了一条。”
- 11.
説项释义:唐 杨敬之 器重 项斯,作《赠项斯》诗:“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於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説 项斯。”后世谓为人说好话、替人讲情为“説项”。明 张煌言《与某书》:“所以区区説项者,不过仰藉老盟翁一起,支拄南天耳。”《文明小史》第五回:“倒是 金委员 瞧着他行所无事,恐怕这事没有下场,所以甚是着急,不得已託了首县替他説项。”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三》:“经他的奔走和说项,得到 平田检事 的同意。”
- 12.
金鳌释义:⒈亦作“金鰲”。神话中海中金色巨龟。唐 王建《宫词》之一:“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宋 柳永《巫山一段云》词:“几回山脚弄云涛,彷彿见金鼇。”一说,巨鳖。见《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汉 王逸 注。⒉比喻地位高贵者。明 方孔炤《苍天》诗:“万岁山 折苍天崩,金鰲社鼠同一坑。”⒊比喻临水山丘。宋 陆游《平云亭》诗:“满榼芳醪何处倾?金鼇背上得同行。”元 张可久《湘妃怨·德清观梅》曲:“一去 孤山 路,重来 何水曹,醉上金鼇。”《花月痕》第七回:“背踏金鰲,忆南都之石黛。”⒋山名。在
- 13.
金鼇释义:⒈神话中海中金色巨龟。唐 王建《宫词》之一:“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宋 柳永《巫山一段云》词:“几回山脚弄云涛,彷彿见金鼇。”一说,巨鳖。见《楚辞·天问》“鼇戴山抃,何以安之”汉 王逸 注。⒉比喻地位高贵者。明 方孔炤《苍天》诗:“万岁山 折苍天崩,金鰲社鼠同一坑。”⒊比喻临水山丘。宋 陆游《平云亭》诗:“满榼芳醪何处倾?金鼇背上得同行。”元 张可久《湘妃怨·德清观梅》曲:“一去 孤山 路,重来 何水曹,醉上金鼇。”《花月痕》第七回:“背踏金鰲,忆南都之石黛。”⒋山名。在 浙江省 临海市
- 14.
银样镴鎗头释义:亦作“銀樣鑞槍頭”。 比喻表面看起来还不错,其实中看不中用的人。鑞,锡铅合金,即焊锡,色白似银。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棄了部署不收,你元來苗而不秀。呸!你是個銀樣鑞鎗頭。”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三折:“早則被天威攝的喒無言閉口。哎,英布 也你是箇銀樣鑞鎗頭。”《红楼梦》第二三回:“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鑞槍頭。”后常作“銀樣蠟槍頭”。郭沫若《海涛集·我是中国人》:“那么,我的努力岂不是拿着一个银样蜡枪头和空气作战吗?”阮章竞《群山·进太行》:“我看这两支队伍是‘银样蜡枪头’,中看不中
- 15.
隐讽释义:用暗示性的语言加以劝告或指责。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周克昌》:“既入门,夫妻调笑甚懽;而 昌 恒独宿,若无所私。逾年,秋战而捷,周 益慰。然年渐暮,日望抱孙,故尝隐讽 昌,昌 漠若不解。”郭沫若《海涛集·神泉》:“在 神泉 天天等风,不由自主地在脑子里爱想着这些问题。而答案呢?隐讽之间也好像已经有了。”
- 16.
雪海释义:⒈唐代西北边境地名。故址在前苏联境内,距伊塞克湖不到百里。⒉广阔深厚的积雪。⒊比喻如海洋似的梅花。⒋白色海涛。
- 17.
风海释义:⒈风和海涛;风向和海潮。《北齐书·文宣帝纪》:“逮光统前绪,持衡匡合,华戎混一,风海调夷,日月光华,天地清晏。”唐李百药《鹦鹉赋》:“候风海而作贡,备黼黻以成章。”⒉指刮着风的大海。
- 18.
鲸呿释义:鲸鱼张口。 比喻海涛汹涌。清 冯桂芬《振威将军巴鲁图墓志铭》:“晚年 珠海 移华驄,鲸呿鰲掷涛翻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