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引 [dòu yǐn]
1. 用惹人可笑的言行,逗弄对方。
英[make fun of;]
逗引 引证解释
⒈ 触动;引发。
引《全元散曲·新水令·闺情》:“绣针儿怕待亲,腮斗儿粉香褪。鶯慵燕懒清明近,把闲情相逗引。”
明 朱有燉 《义勇辞金》第一折:“逗引起羣雄逐鹿,空教我独自亡羊。”
叶紫 《丰收》四:“火样的太阳,将宇宙的存在都逗引得发了暴躁。”
⒉ 勾引;吸引;引诱。
引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妾身 谢金莲 是也,奉相公的钧旨,教我假粧做 王同知 女儿,往后花园逗引那 赵秀才。”
杨振声 《报复》:“‘久不见啦!新到的好营口,来上一杯,试试这劲儿。’ 陈老兴 在逗引 高二。”
《花城》1981年第5期:“对了,说她是那种逗引男人去沾花惹草的妖冶,肯定百分之百的正确!”
⒊ 用言语、行动逗弄对方借以取乐。
引洪深 《飞将军》:“对于 陈怡仙,这里的密司 陈,你似乎是有点故意地逗引着她玩。”
李瑛 《雨中》诗:“雨呢?雨呢?好像顽皮的云朵,在逗引我们汽车兵。”
国语词典
逗引 [dòu yǐn]
⒈ 用言语、行动逗弄人,借以取乐。
例如:「他喜欢逗引小孩玩。」
逗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师子舞释义:狮子舞。 汉民族的一种民间舞蹈。自 汉 代起流行于 中国 很多地区。今一般由两人扮演大狮子,一人扮演小狮子,另一人扮演武士以彩球逗引。
- 2.
引调释义:逗引,招惹。
- 3.
忧怀释义:⒈忧虑怀念;忧思。汉 王充《论衡·对作》:“建初 孟年,中州 颇歉,潁川、汝南,民流四散;圣主忧怀,詔书数至。”南朝 梁 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世祖 日夜忧怀,备尽宽譬。”⒉忧伤的心怀。清 曾国藩《复刘霞仙中丞书》:“筠仙 修通志之议,事甚浩博,未易卒业;近又丧其爱子,忧怀何以自遣。”郑振铎《离别》二:“行期前一天的晚上,我去向她告别,勉强装出高兴的样子,要逗引开她的忧怀别绪。”
- 4.
投梭之拒释义: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 同“投梭折齿”。
- 5.
投梭折齿释义:投梭:用梭子掷人。 比喻女子抗拒男子的挑逗引诱。
- 6.
招惹释义:⒈(言语、行动)引起(是非、麻烦等):招惹是非。⒉(用言语、行动)触动;逗引(多用于否定式):别招惹他。这个人招惹不得。
- 7.
挑引释义:挑逗,逗引。
- 8.
挑谑释义:逗引,调笑。
- 9.
挑逗释义:逗引;招惹。
- 10.
揄弄释义:逗引戏弄。
- 11.
撩汤释义:逗引男人。
- 12.
撩理释义:⒈整理;照料。 ⒉逗引。
- 13.
斗弄释义:⒈亦作“鬭弄”。犹逗引。斗,通“逗”。⒉方言。犹摆弄。
- 14.
斗引释义:亦作“鬭引”。 逗引,勾引。斗,通“逗”。
- 15.
斗谝释义:亦作“鬭諞”。巧言逗引。
- 16.
狮子舞释义: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唐代就广泛流行,传承至今。由一人或两人合作扮演一头狮子,另一人扮演武士,武士持彩球逗引,狮子表现各种神态和动作。舞狮象征吉祥幸福。
- 17.
粘花惹絮释义:粘:粘贴;惹:招引,挑逗。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淫乱。
- 18.
粘花惹草释义:惹:招惹;草、花:比喻好。比喻到处留情,多指男女间的挑逗引诱。
- 19.
耍狮子释义:一种传统的民间舞蹈。 通常由两人扮成狮子的样子,另一人持绣球,逗引狮子追逐为乐,表演各种身段技巧。
- 20.
能能释义:逗引婴儿在极短时间内能够站立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