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称 [bèi chēng]
1. 加倍偿还,借一还二。
倍称 引证解释
⒈ 加倍偿还,借一还二。
引《汉书·食货志上》:“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取一偿二为倍称。”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多方相济,委曲相通,倍称之息,由此而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昔日富豪以倍称之息,折夺良家子女,人无敢言者。”
国语词典
倍称 [bèi chēng]
⒈ 借一还二,加倍偿还。
引汉·鼌错〈论贵粟疏〉:「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倍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倍称之息释义:倍称:借一还二;息:利息。取一还二的债款利息。指百分之百的高利贷。
- 2.
喧聒释义:⒈谓闹声刺耳。 晋 郭璞《江赋》:“千类万声,自相喧聒。”《南史·僧昭传》:“僧昭 曰:‘王欢已阑,今恣汝鸣。’即便喧聒。”清 袁枚《新齐谐·顾尧年》:“病者曰:‘外有 钱塘 袁某官 喧聒於门,我怖之不能去。’”清 曾国藩《圣哲画像记》:“朝耕而暮穫,一施而十报,譬若沽酒市脯,喧聒以责之贷者,又取倍称之息焉。”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晨梦》:“天一亮,小孩子就醒,象鸟儿似地在我耳边喧聒,又不绝地催我起身。”⒉喧嚣刺耳。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或有諠聒时人视听,求见发遣。”《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国
- 3.
息利释义:利息。 唐 白居易《息游惰策》:“当丰岁则贱糴,半价不足以充緡钱;遇凶年则息利倍称,不足以偿逋债。”《新唐书·食货志五》:“议者以两省、尚书省、御史臺总枢机,正百寮,而倍称息利,非驭官之体。”
- 4.
榷束释义:专管,专卖。唐 元稹《唐庆万年县令制》:“执事言尔 庆,榷束池卤,生息倍称。”
- 5.
消铄释义:⒈亦作“消烁”。消减;减损。指事物由多变少,由大变小,由盛而衰。《京氏易传·否》:“阴阳升降,阳道消鑠,阴气凝结。”唐 元稹《赛神》诗:“吏来官税迫,求质倍称緍。贫者日消鑠,富亦无仓囷。”清 黄宗羲《万悔庵先生墓志铭》:“方其盛时,交游满地,事有不可言,风波消鑠且尽。”⒉消亡;消融。《战国策·赵策四》:“秦 举 安邑 而塞 女戟 ……伐 魏,絶 韩,包二 周,即 赵 自消烁矣。”唐 谷神子《博异志·马侍中》:“狞目电烻,吐火噀血,跳躑哮吼,铁石消鑠。”⒊消耗;消磨。宋 苏舜钦《吴江岸》诗:“壮怀消鑠尽,
- 6.
饬散释义:犹分散。唐 元稹《唐庆万年县令制》:“执事言尔 庆,榷束池卤,生息倍称。布露飭散於罗落之间,而盗贼终不敢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