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传芳 传芳的意思
chuánfāng

传芳

简体传芳
繁体傳芳
拼音chuán fāng
注音ㄔㄨㄢˊ ㄈㄤ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huán zhuàn,(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组词】:经传。《左传》。(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组词】:小传。自传。纪传。传记。传略。树碑立传。(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例句】:《水浒传》。(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例句】:传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fāng,(1) 花草的香气。【组词】:芳香。芳草。芳菲(a.花草的香气;b.指花草)。芳馥。芳馨。芬芳。(2) 喻美好的。【组词】:芳名。芳龄(年龄,用于少女)。芳姿(美好的姿态,用于少女)。芳邻(关系融洽的邻居,用作敬辞)。流芳百世。(3) 花卉。【组词】:群芳竞艳。芳时(花盛时节)。

基本含义

传承后人,使名声流传。

传芳的意思

传芳 [chuán fāng]

1. 流传美名。

传芳 引证解释

⒈ 流传美名。

《晋书·元帝纪论》:“岂 武 宣 餘化犹畅于 琅邪,文景 留仁传芳于 南顿。”
唐 李百药 《笙赋》:“覬传芳於风雅,将永代於刊勒。”
《金史·时青传》:“生还父母之邦,富贵终身,传芳后世。”


传芳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俵散释义:⒈散发,分发。 《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一》:“百姓合散蚕盐,每年祇二月内一度俵散,依夏税限纳钱。”宋 欧阳修《青州言青苗钱第一札子》:“臣伏见朝廷新制俵散青苗钱以来,中外之议,皆称不便,多乞寝罢。”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道士既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皆己物也。”郭孝成《江苏光复纪事》第一节:“即将局内洋枪,以次俵散於各军人。”⒉抒发。元 乔吉《水仙子·赠柔卿王氏》曲:“眼角头传芳事,樽前席上歌艷词,俵散相思。”
    • 2.
      委任状释义:派人担任职务的证书。许地山《无忧花》:“朴君 到了,加多怜 递给他一张委任状。”施英《“三·一八”的一周年》:“在两月以前,国家主义狮子派有身携 孙传芳 委任状,在 上海 暗杀 小沙渡 工人 孙民臣、戴起甲 等的事实。”
    • 3.
      来祀释义:来年;后世。 汉 王充《论衡·答佞》:“太史公 记功,故高来祀,记録成则著效明验,揽载高卓,以 仪(张仪)、秦(苏秦)功美,故列其状。”一本作“来禩”。《宋书·谢灵运传》:“拨 楚 旅之休烈,传芳素於来祀。”
    • 4.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释义:也 叫北伐战争、大革命。1924—1927年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1924年1月,孙中山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召开了有共产党人参加的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实现了国 共合作,创建了黄埔军校,组织了革命军队,建立了国民政府。1926年7月开始北伐,在十个月中先后打 败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四十多万军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不顾宋庆龄等国民党左派的反对,背叛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七 一五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
    • 5.
      芳信释义:⒈花开的讯息。春日百花盛开,因亦以指春的消息。宋 苏轼《谢关景仁送红梅栽》诗之一:“年年芳信负红梅,江畔垂垂又欲开。”宋 尤袤《入春半月未有梅花》诗:“几度杖藜贪看早,一年芳信恨开迟。”明 陆采《怀香记·承明雪宴》:“建章 宫闕积琼瑶,尽道梅花芳信到。”⒉敬称他人来信。唐 白居易《祇役骆口驿喜萧侍御书至》诗:“忽惊芳信至,復与新诗并。”⒊指闺中人的书信。宋 史达祖《双双燕·咏燕》词:“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⒋犹佳音。元 本 高明《琵琶记·牛相奉旨招婿》:“管取门楣得俊才,为传芳信仗良媒。”
    • 6.
      蟹脐释义:俗称蟹的腹部。 雄者狭长,称尖脐;雌者圆阔,称团脐。宋 陆游《今年立冬后菊方盛开小饮》诗:“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慙擘蟹脐。”
    • 7.
      衍派释义:在闽南的土地上,无论在宁静的乡村或繁华的市镇,无论是绮丽堂皇的民居楼房亦或庄严肃穆的家族祠堂,门楣的匾额上,随处可见镶刻着这些醒目的大字:“金墩衍派”、“清河衍派”、“陇西衍派”、“军城传芳”、“江夏传芳、”“金墩堂”等等。闽南历史源远流长,上下越千年,闽南地区的开发,与历史上中原和北方居民大量南迁紧密相关。

传芳(chuanfa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传芳是什么意思 传芳读音 怎么读 传芳,拼音是chuán fāng,传芳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传芳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