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爬行动物 爬行动物的意思
xíngdòng

爬行动物

简体爬行动物
繁体爬行動物
拼音pá xíng dòng wù
注音ㄆㄚˊ ㄒㄧㄥˊ ㄉㄨㄥˋ ㄨˋ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pá,(1) 手和脚一齐着地走路,虫类行走。【组词】:爬行。爬虫(爬行动物)。爬泳。(2) 攀登。【组词】:爬高。爬升。爬山。往上爬(讽刺追求功名的人)。(3) 搔。【组词】:爬痒。爬搔(“搔”读轻声)。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dòng,(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组词】: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2) 使开始发生。【组词】:发动。(3) 使用。【组词】: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组词】: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例句】:这几天不动荤腥。(6) 非静止的。【组词】:动画。(7) 可变的。【组词】:动产。(8) 行为。【组词】:举动。动作。(9) 常常。【组词】:动辄得咎。

wù,(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组词】:事物。生物。物体。货物。礼物。文物。物价。物质。地大物博。物极必反。(2) 内容,实质。【组词】:言之有物。(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例句】:物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物。物望所归(众望所归)。

基本含义

指那些靠爬行的动物,也用于比喻行动缓慢、不积极的人。

爬行动物的意思

爬行动物 [pá xíng dòng wù]

1. 一种用腹部(如蛇类)或以短小肢体(如蜥蜴)爬行或运动的动物。

[reptile;]


国语词典

爬行动物 [pá xíng dòng wù]

⒈ 一种脊椎动物。表皮有鳞甲,体温随气候而改变,用肺呼吸,卵生或卵胎生。如蛇、鳖、玳瑁等。

爬虫类


爬行动物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上龙亚目释义:“有鳍蜥蜴”,是种海生爬行动物,生存于中生代的侏罗纪与白垩纪。
    • 2.
      下蛋释义:(鸟类或爬行动物)产卵:母鸡下蛋。
    • 3.
      乌龟释义:⒈也叫金龟、草龟、山龟、秦龟。俗称王八。爬行动物。背甲长10—12厘米,有三条纵走的隆起。背面褐色或黑色,腹面略带黄色,均有暗褐色的斑纹。生活在河流湖泊里,食杂草或小动物。甲可供药用。分布于中国大多数地区。⒉讥称妻子有外遇的人。
    • 4.
      冬眠释义:也叫冬蛰。休 眠现象的一种。是某些动物对冬季寒冷、食物不足等不利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性反应。主要表现为不活 动、体温下降和陷入昏睡状态。常见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一些哺乳 动物。
    • 5.
      剑龙释义:⒈《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王子乔墓在京陵,战国时人有盗发之者,覩无所见,唯有一剑停在室中,欲进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后诗文中用以为典。⒉古爬行动物,属鸟龙类。体大,长可达六米,头小,颈短,背部弓起。
    • 6.
      响尾蛇释义:爬行动物。 毒蛇的一种。长约2米。体呈绿黄色,具菱形黑褐色斑。尾端有角质环,剧动时能发声,故名。分布于北美洲。
    • 7.
      塔克斯族释义:蜴族是一种爬行类生物,虽然他们的体态与地球上的蜥蜴非常相似,但是他们的内部构造和发达的大脑是地球上的爬行动物所望尘莫及的。
    • 8.
      壁虎释义:爬行动物,身体扁平,四肢短,趾端扩展,有黏附能力,能在壁上爬行。吃蚊、蝇、蛾等小昆虫,对人类有益。也叫蝎虎。旧称守宫。
    • 9.
      始祖鸟释义:古脊椎动物,头部像鸟,有爪和翅膀,稍能飞行,有牙齿,尾巴很长,由多数尾椎骨构成,除身上有鸟类的羽毛外,跟爬行动物相似。一般认为它是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中间类型,是原始鸟类,出现在侏罗纪。
    • 10.
      巨蜥释义:爬行动物,长约2米,背部黑褐色,尾梢尖细,四肢强壮。 生活在热带地区近水处,会游泳,能爬树,吃蛙、蛇和小鸟等。
    • 11.
      恐龙释义:古代爬行动物。曾繁盛于中生代。种类很多,体型各异,一般体大头小,大的长数十米,重可达四五十吨,小的长不到一米。生活在陆上或水中。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与传说中的龙无关。
    • 12.
      扬子鳄释义:爬行动物,吻短,体长可达2米左右,背部、尾部有鳞甲。穴居江河岸边,吃鱼、螺、蛙、小鸟和鼠类等,是我国特产的动物,因生活在扬子江(长江)而得名。通称猪婆龙,也叫鼍(tuó)龙。
    • 13.
      沙洛维龙释义:“沙洛维的翼”,原先为Podopteryx(意为足翼),是最早期的滑翔爬行动物之一,生存于早三叠纪。
    • 14.
      泄殖腔释义:某些鱼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动物等的肠道、输尿管和生殖腺的开口都在一个空腔里,这个空腔叫做泄殖腔。
    • 15.
      海蛇释义:爬行动物。 是生活在海洋里的毒蛇。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体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主要以鱼为食。肉可食并可入药,皮可制革或做琴膜。
    • 16.
      海龟释义:爬行动物。 外形和普通龟相似,体大,上颌平出,下颌略向上钩曲,颚缘有锯齿状缺刻。背甲橄榄色或棕褐色,腹甲黄色。四肢呈鳍状。以鱼、虾及海藻为食。广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近海上层。
    • 17.
      爬虫释义:爬行动物的旧称。
    • 18.
      爬行释义:⒈爬:爬行动物。⒉比喻墨守成规,慢腾腾地干:爬行思想。
    • 19.
      玳瑁释义:爬行动物,外形像龟,四肢呈桨状,前肢稍长,尾短小,甲壳黄褐色,有黑斑,很光润,性暴烈,吃鱼、软体动物、海藻等,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中。
    • 20.
      眼镜蛇释义:爬行动物。毒蛇的一种。颈部很粗,上面有一对白边黑心的环状斑纹,像一副眼镜。激怒时前半身竖起,颈部膨大。毒性很强。捕食鳝鱼、蛙类、鼠类、其他蛇类和小鸟等。
爬行动物是什么意思 爬行动物读音 怎么读 爬行动物,拼音是pá xíng dòng wù,爬行动物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爬行动物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