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 [zhāng jí]
1. 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年间进士。官至国子司业。工于乐府,和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张籍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丁役释义:⒈服劳役的壮丁。 唐 张籍《西州诗》:“郡县发丁役,丈夫各征行。”⒉指成年男子的劳役。《唐律·名例三·徒应役无兼丁》“诸犯徒应,而家无兼丁者”唐 长孙无忌 等疏议:“其残疾既免丁役,亦非兼丁之限。”
- 2.
三水部释义:南朝 梁 何逊、唐 张籍、五代 孟宾于 三人的合称。 三人均曾任水部郎,故称。
- 3.
举场释义:科举考场。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进士为时所尚久矣……其都会谓之举场。”唐 张籍《送李馀及第后归蜀》诗:“十年人咏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来到京中,在举场东边,租了一个下处。”
- 4.
乡国释义:⒈故国。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吾已絶望,永辞万民,岂料再还,重復乡国。”唐 张籍《送新罗使》诗:“悠悠到乡国,还望海西天。”《白雪遗音·马头调·昭君出塞》:“恼恨 毛延寿,与你何仇将俺害,(到得此地来,)弄的俺抛离乡国。”⒉家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唐 杜俨《客中作》诗:“容颜岁岁愁边改,乡国时时梦里还。”清 顾炎武《吴兴行赠归高士祚明》:“三年干戈暗乡国,有兄不得归塋域。”
- 5.
书史释义:⒈记事的史官。亦指掌文书等事的吏员。晋 王嘉《拾遗记·周穆王》:“穆王 即位三十二年,巡行天下……有书史十人,记其所行之地。”宋 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故 唐 人无不善书,远至边裔书史、里儒,莫不书字有法。”宋 文天祥《<集杜诗·萧资>序》:“閤门路铃 萧资,本书史也。”⒉典籍,指经史一类书籍。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颜延之<侍宴>》:“揆日粲书史,相都丽闻见。”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闭门读书史,窗户忽已凉。”《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奇 对 对方 道:‘贤弟如此美质,何不习些书
- 6.
书名释义:⒈用于书写的文字。《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郑玄 注:“或曰:古曰名,今曰字。使四方知书之文字,得能读之。”章炳麟《中华民国解》:“兴其农业,劝其蓺事,教其语言,諭其书名,期二十年而其民可举於中央议院。”⒉写上姓名。《左传·隐公七年》:“滕侯 卒,不书名,未同盟也。”唐 张籍《赠赵将军》诗:“会取 安西 将报国,凌烟阁 上大书名。”⒊擅长书法的名声。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仲翼 有书名而前辈多以为俗,然亦以配 周越。予尝见其飞白大字数幅,亦甚工,但诚不免俗耳。”清 韩泰华《无事为福
- 7.
乾和释义:一种不搀水的酿酒法,转指不搀水的酒。 宋 窦苹《酒谱》:“张籍 诗云:‘酿酒爱乾和’,即今人不入水也。并 汾 间以为贵品,名之曰乾酢酒。”按,今本《张司业诗集·和左司元郎中秋居》之二作“朝和”。元 宋伯仁《酒小史》:“汾州 乾和酒,山西 羊羔酒。”
- 8.
仆童释义:未成年的仆人。 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一首赠张籍》诗:“辕马蹢躅鸣,左右泣僕童。”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僕童赶早行一程儿,早寻个宿处。”
- 9.
传法释义:⒈佛教谓师徒以佛法相传授。唐 顾况《鄱阳大云寺一公房》诗:“色界聊传法,空门不用情。”《五灯会元·西天祖师·弥遮迦尊者》:“六祖 弥遮迦尊者,中 印度 人也,既传法,已游化至 北天竺国。”《宋史·王安石传》:“二人守其成模,不少失,时号 絳 为‘传法沙门’,惠卿 为‘护法善神’。”⒉泛指以学问、方法相传授。唐 张籍《隐者》诗:“问年长不定,传法又非真。”
- 10.
作活释义:⒈为生;过日子。《魏书·北海王详传》:“自今而后,不愿富贵,但令母子相保,共汝扫市作活也。”唐 张籍《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诗:“作活每常嫌费力,移居祇是贵容身。”⒉干活。老舍《龙须沟》第一幕:“快快倒水去,弄完了我好作活。”
- 11.
促促释义:⒈犹短短的。指时间。三国 魏 曹操《苍舒诔》:“促促百年,亹亹行暮。”⒉犹短短的。指空间。唐 张籍《山头鹿》诗:“山头鹿,双角芟芟,尾促促。”⒊匆匆。晋 陆机《豫章行》:“促促薄暮景,亹亹鲜克禁。”唐 刘禹锡《途中早发》诗:“中庭望启明,促促事晨征。”宋 苏轼《仙都山鹿》诗:“日月何促促,尘世苦局束。”冯至《北游》诗:“匆匆地来,促促地去,匆促的人生!”⒋拘谨小心貌。唐 韩愈《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诸曹白事,不敢平面视。共食公堂,抑首促促就哺歠。”⒌劳苦不安貌。唐 李益《促促曲》:“促促何促促,
- 12.
冷官释义:旧指地位不重要、事务不忙的官。 唐张籍《早春闲游》诗:“年长身多病,独宜作冷官。” 也用来指教官。唐杜甫《醉时歌赠广文馆博士郑虔》诗:“广文先生官独冷。” 广文:广文馆,教学官署。
- 13.
凭几释义:⒈《书·顾命》:“皇后凭玉几,道扬末命。”后以“凭几”指帝后临终付托。宋 苏轼《答许状元启》:“先皇帝未明求衣,久已格於至治,洮盥凭几,尚不忘於选贤。”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内阁·隆庆七相之去》:“至 穆宗 凭几,仅 高 张 二公受遗。”《明史·后妃传二·穆宗孝定李太后》:“先生亲受先帝付託,其朝夕纳诲,终先帝凭几之谊。”⒉凭靠几案。唐 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閤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清 龚自珍《明良论二》:“凭几其杖,顾盼指使,则徒隶之人至。”⒊靠在几上。宋 朱熹《答陈
- 14.
利施释义:⒈谓施展势力。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今君相 秦 ,计不下席,谋不出廊庙,坐制诸侯,利施 三川 ,以实 宜阳 。” 张守节 正义:“施,犹展也。”⒉谓布施财物。 唐 张籍 《游襄阳山寺》诗:“寺贫无利施,僧老足慈悲。”
- 15.
司业释义:⒈谓主管世子学业教育。⒉学官名。⒊指唐张籍。
- 16.
回面释义:⒈转过脸。《南史·武陵王昭晔传》:“上回面不答。”唐 张籍《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宋 张先《蝶恋花》词:“和泪语娇声又颤,行行儘远犹回面。”⒉转变脸色,谓改变态度。汉 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回面污行以事諂諛之人,而求亲近於左右。”明 冯梦龙《古今谭概·专愚·迂仙别记》:“公曰:‘若然,即败亦何与我事。’便回面作喜,拾子更着。”⒊指归顺。《文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回面内嚮,喁喁如也。”李周翰 注:“回面内向,谓顺服於君。”宋 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然后旃裘之
- 17.
困约释义:困顿贫乏。《史记·晋世家论》:“晋 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唐 韩愈《咏雪赠张籍》诗:“巧借奢华便,专绳困约灾。”明 方孝孺《许劭》:“屈挫於困约者,必不能不骄於富贵。”清 纪昀《中议大夫墓表》:“淑人初处困约之时,亦往往脱簪珥,质衣帬,济亲串之窘乏。”
- 18.
坡谷释义:宋 苏东坡(苏轼)和 黄山谷(黄庭坚)的并称。 宋 严羽《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坡 谷 诸公之诗,如 米元章 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 子路 事夫子时气象。”清 赵翼《浙二子歌赠张仲雅程春庐两孝廉》:“一言聊为作嚆矢,天下人才 浙 二子。他年应并 坡 谷 传,此日敢将 湜(皇甫湜)籍(张籍)比。”清 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五:“《句曲外史》杂诗一卷,元 张雨 伯雨 著。诗多抝体,予最喜其絶句……颇有 坡 谷 遗风。”
- 19.
姓第释义:姓氏行第。 姓下加排行以代姓名。如 元稹 称 元九,张籍 称 张十八 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