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九思 九思的意思
jiǔ

九思

简体九思
繁体
拼音jiǔ sī
注音ㄐㄧㄡˇ ㄙ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jiǔ,(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组词】:九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组词】:九死一生。九霄云外。

sī sāi,(1) 想,考虑,动脑筋。【例句】: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 想念,挂念。【组词】:思念。思恋。相思。(3) 想法。【组词】: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 姓。 ◎ 〔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思思者如故矣”。

基本含义

九思指思考问题时要细致、周详,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九思的意思

九思 [jiǔ sī]

1. 《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后泛指反复思考。

九思 引证解释

⒈ 后泛指反复思考。

《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愿加九思,不远迷復焉。”
《北齐书·王晞传》:“吾长夜九思,今便息意。”
元 董旭 《题长江伟观图》诗:“九思苦未得,物理谅难求。”


国语词典

九思 [jiǔ sī]

⒈ 君子所想的九件事,为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见《论语·季氏》。

⒉ 比喻反复再三的思考。

《抱朴子·内篇·论仙》:「愿加九思,不远迷复焉。」
《北齐书·卷三一·王昕传》:「吾长夜九思,今便息意。」

⒊ 《楚辞》篇名。东汉王逸作。意在模仿〈九章〉之文,以抒悼伤屈原之情。


九思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九思释义:《论语·季氏》:“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后泛指反复思考。
    • 2.
      佛印释义:⒈佛教禅宗认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变,犹如印契,故名之为“佛心印”,省称为“佛印”。 唐 高适《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诗:“心持佛印久,摽割魔军退。”⒉宋 僧,名 了元。字 觉老,与 苏轼、黄庭坚 相友善,能诗。哲宗 元符 元年圆寂。《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佛印 时时把佛理晓悟 东坡,东坡 渐渐信心。”清 孙枝蔚《登妙高堂》诗:“佛印 苏公 在何处,高臺未入 雍门 弹。”参阅《续传灯录》卷五、《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
    • 3.
      偬偬释义:⒈急遽貌。汉 王逸《九思·怨上》“令尹兮謷謷,羣司兮譨譨”原注:“譨譨,犹偬偬也。言皆竞於佞也。”⒉匆匆。匆促急迫貌。明 王应遴《逍遥游》:“十载青灯碌碌,三年墨綬傯傯。”
    • 4.
      光前啓后释义:犹光前裕后。明 王九思《绣停针·寿康对山太史》套曲:“名已就,子亦有。凤毛麟角,光前启后。”
    • 5.
      前七子释义:明 弘治、正德 年间文学家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等七人,强调“文必 秦 汉,诗必盛 唐”,形成一个复古的文学流派。因有后起的 李攀龙、王世贞 等后七子,故称他们七人为前七子。参阅《明史·文苑传二》。
    • 6.
      向用释义:⒈谓为当时所重;合于时用。明 王九思《曲江春》第三折:“先生正当向用之际,何以有此山林之念?”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兵部·倭患》:“其子 綎,从 滇 黔 起,屡奏功;其后 朝鲜 之役,亦以凯旋,为时向用。”⒉谓有意任用。《宋史·选举志一》:“时取才唯进士诸科为最广,名卿鉅公,皆繇此选,而 仁宗 亦嚮用之,登上第者不数年,輒赫然显贵矣。”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掌故·洪更生》:“蒋赐棨 韩鑅 虽尚列朝籍,亦不復嚮用。”⒊指被重用。宋 叶适《故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黄公墓志铭》:“为 宝謨阁 直学士,入为礼部尚
    • 7.
      呴呴释义:⒈温和貌。汉 刘向《新序·善谋下》:“项王 见人恭谨,言语呴呴。”《南史·宋建平王景素传》:“﹝ 景素 ﹞与人言呴呴,常恐伤其情。”⒉道教称心脏之神。《云笈七籤》卷十八:“《经》曰:子欲为道,当先歷藏,皆见其神乃有信……乃念:肺色正白,名曰 鸿鸿。七日念:心色正赤,名曰 呴呴。”⒊鸟鸣声。亦指鸟叫。汉 王逸《九思·悯上》:“云濛濛兮电儵烁,孤雌惊兮鸣呴呴。”《资治通鉴·周赧王五十六年》:“燕雀处堂,子母相哺,呴呴焉相乐也。”清 张远《鹊巢为童子所破》诗:“力尽嘵嘵语,巢成呴呴欢。”
    • 8.
      失气释义:⒈停止呼吸。《荀子·解蔽》:“夏 首之南有人焉,曰 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气而死。”杨倞 注:“失气,谓困甚气絶也。”⒉犹丧气。汉 王逸《九思·悼乱》:“惶悸兮失气,踊跃兮距跳。”《汉书·陈咸传》:“官属及诸中宫黄门、鉤盾、掖庭官吏,举奏按论,畏 咸,皆失气。”宋 叶适《寄王正言书》:“时值朝廷有大废置,立殿陛上,语移数刻,奄人侍宦,股慄失气。”⒊失去勇气。《淮南子·兵略训》:“故善战者不在少,善守者不在小,胜在得威,败在失气。”⒋犹晦气,
    • 9.
      寡独释义:⒈没有配偶和子女的老年人。《逸周书·大聚》:“市有五均,早暮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老弱疾病,孤子寡独,惟政所先。”《后汉书·安帝纪》:“其务崇仁恕,賑护寡独,称朕意焉。”⒉孤独,孤单。汉 王逸《九思·悼乱》:“哀我兮寡独,靡有兮齐伦。”三国 魏 曹丕《寡妇赋》:“伤薄命兮寡独,内惆悵兮自怜。”
    • 10.
      岳岳释义:⒈亦作“岳岳”。 挺立貌;耸立貌。《楚辞·九思·悯上》:“丛林兮崯崯,株榛兮岳岳。”王逸 注:“岳岳,众木植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神仙岳岳於栋间,玉女闚窗而下视。”李善 注:“岳岳,立貌。”郭沫若《十年建国增徽识》诗:“巨厦煌煌周八面,丰碑岳岳建中央。”⒉喻人位尊气盛。锋芒毕露。《汉书·朱云传》:“五鹿 岳岳,朱云 折其角。”此为双关语,以鹿角高耸突出,喻 五鹿充宗 之为人。⒊形容人刚直不阿。唐 柳宗元《佩韦赋》:“云 岳岳而专强兮,果黜志而乖图。”清 周亮工《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
    • 11.
      强老释义:谓由壮年转入衰老。 汉 王逸《九思·悯上》:“魁垒挤摧兮常困辱,含忧强老兮愁不乐。”
    • 12.
      攀引释义:⒈攀援。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六:“尝着吉莫靴走上砖城,直至女墙,手无攀引。”⒉援用;引用。宋 王溥《唐会要·定格令》:“其制勅不言自今以后永为常式者,不得攀引为例。”⒊犹攀比。明 王九思《曲江春》第一折:“稷 契 何人,要与他相攀引?”⒋诬供牵连;牵扯附会。明 何孟春《馀冬绪录摘抄》卷一:“洪武 二十六年,凉国公 蓝玉 之狱,上集羣臣廷讯,有所攀引,始多未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 郭宪 ﹞徒以潠酒救火一事,遽为方士攀引,范曄 作《后汉书》,遂亦不察而置之《方术列传》中。”
    • 13.
      时乖释义:时运乖违。《楚辞·王逸<九思·疾世>》:“遵 河 皋兮周流,路变易兮时乖。”原注:“所志不遇,无所用其志也。”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才高难入俗人机,时乖不遂男儿愿。”明 杨柔胜《玉环记·继娶团圆》:“贤婿,我年迈时乖,是非颠倒,今日相逢,岂胜惶愧。”
    • 14.
      楚辞章句释义:《楚辞》注本。 东汉王逸注。《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原为十六卷,王逸增入己作《九思》一卷,改编为十七卷。书中对《楚辞》各篇作了文字注解,记述了各篇的创作由来和作者经历。是《楚辞》最早的完整注本。
    • 15.
      痞气释义:脾脏郁结成块的病。即慢性脾脏种大。《难经·五十六难》:“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脘,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王九思 集注引 杨玄操 曰:“积,盖也。言血脉不行,积盖成病也……痞,否也。言否结成积也。”唐 柳宗元《与杨京兆凭书》:“一二年来,痞气尤甚,加以众疾,动作不常。”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蕤核》:“破心下结痰痞气。”
    • 16.
      神光释义:⒈神异的灵光。《楚辞·王逸<九思·哀岁>》:“神光兮熲熲,鬼火兮荧荧。”原注:“神光,山川之精能为光者也。”《汉书·郊祀志下》:“西河 筑 世宗庙,神光兴於殿旁,有鸟如白鹤,前赤后青。”宋 苏轼《谷庵铭》:“谷庵之中空无物,非独无应亦无答,洞然神光照毫髮。”明 唐顺之《冬至南郊》诗:“神光人共见,天语帝亲闻。”刘大白《爱》诗:“如其你愿长住在我底爱里,我用我满心的爱底神光,笼罩着你。”⒉精神;神采。《素问·本病论》:“神既失守,神光不聚。”三国 魏 曹植《洛神赋》:“徙倚傍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清 李
    • 17.
      稸积释义:⒈积聚;积蓄。《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劝民耕农利土,一室无二事,力田稸积,习战陈之事,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汉 王逸《九思·守志》:“志稸积兮未通,悵敞罔兮自怜。”《魏书·灵徵志上》:“大雪者,阴之稸积盛甚也。”⒉指积贮的谷物等。《战国策·魏策四》:“或以年穀不登,稸积竭尽,而不可恃者。”按,一本作“畜积”。
    • 18.
      羣司释义:百官。 羣司造句百官。《左传·襄公十年》:“庀羣司,闭府库。”《楚辞·王逸<九思·怨上>》:“令尹兮警謷,羣司兮譨譨。”旧注:“羣司,众僚。”《后汉书·明帝纪》:“羣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 19.
      翻雪释义:⒈《宋书·符瑞志下》:“大明 五年正月戊午元日,花雪降殿庭。时右卫将军 谢庄 下殿,雪集衣。还白,上以为瑞。於是公卿并作花雪诗。”后因用为典实。唐 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诗:“谢郎 衣袖初翻雪,荀令 熏炉更换香。”⒉形容白浪翻滚。唐 元稹《送致用》诗:“遥看逆浪愁翻雪,渐失征帆错认云。”⒊泛出白色。明 王九思《四时怨》曲:“醉醒锦袖笼香晚,茗甌翻雪小房櫳。”
    • 20.
      膏沐释义:⒈古代妇女润发的油脂。《诗·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朱熹 集传:“膏,所以泽髮者;沐,涤首去垢也。”三国 魏 曹植《求通亲亲表》:“妃妾之家,膏沐之遗,岁得再通。”清 曹寅《归舟和培山见答韵》:“楚 妃屏膏沐,越 女乱粧靚。”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粗人”》:“她本有‘膏沐’,头发油光,只因老爷出征,这才懒得梳洗,随随便便了。”⒉借喻德政或恩泽。《楚辞·王逸<九思·悯上>》:“思灵泽兮膏沐,怀兰英兮把琼若。”原注:“灵泽,天之膏沐也,盖喻德政。”明 吾邱瑞《运甓记·手

九思(jiu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九思是什么意思 九思读音 怎么读 九思,拼音是jiǔ sī,九思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九思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