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1) 古代用羽毛装饰的旗子。又指普通的旗子。【组词】:旌旗。旌铭(旧时丧礼,柩前书死者姓名的旗幡)。(2) 表扬。【组词】:旌表。
qí,(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组词】: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例句】: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1. 旗帜。
例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英[banners and flags;]
⒈ 亦作“旌旂”。亦作“旍旂”。亦作“旍旗”。 旗帜的总称。
引《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
汉 应瑒 《弈势》:“旌旂既列,权虑蜂。”
汉 枚乘 《七发》:“旍旗偃蹇,羽毛肃纷。”
三国 魏 曹植 《怀亲赋》:“步壁垒之常制,识旌旗之所停。”
《宋书·谢晦传》:“旍旂相照,蔽夺日光。”
宋 刘过 《沁园春·御阅还上郭殿帅》词:“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一·土鲁番表文》:“旌旂闪烁,超越乎 墨乌戚尔。”
毛泽东 《西江月·井冈山》词:“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⒉ 借指军士。
引唐 王昌龄 《青楼曲》之一:“白马金鞍从 武皇,旌旗十万宿 长杨。”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⒈ 旗子的通称。也作「旍旗」。
引《周礼·春官·司常》:「凡军事,建旌旗,及致民置旗弊之。」
《西游记·第四回》:「就替我快置个旌旗,旗上写『齐天大圣』四大字,立竿张挂。」
近旗帜
⒉ 借指官兵、士兵。
引唐·王昌龄〈青楼曲〉二首之一:「白马金鞍从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1.红叶散生在常绿林中,高大挺拔,如旌旗飘扬;纤细娟秀,撕鲜花般柔情;灿若云霞,宛如淋不灭的火焰。
2.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前进,日日精进。
3.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4.旌旗十万里,日倭浮梦闲。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6.旌旗蔽日,这是士兵用鲜血铸造着自己的荣誉,将军用生命换来一段段的传奇的战场。
7.国庆检阅,旌旗蔽日,歌声遏云,那场面可气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