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厚 [chún hòu]
1. 敦厚质朴。
例言辞淳朴古人风。
英[pure and honest; simple and kind;]
淳厚 引证解释
⒈ 敦厚质朴。
引《汉书·循吏传·朱邑》:“﹝ 朱邑 ﹞为人淳厚,篤於故旧。”
南朝 梁 沉约 《答陶华阳》:“昔之淳厚,羣生何辜;今之浇薄,羣生何幸。”
明 方孝孺 《友鹿翁传》:“气貌淳厚,意志豁然。”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二章:“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像普通劳动人民一样质朴、淳厚。”
国语词典
淳厚 [chún hòu]
⒈ 质朴敦厚。南朝梁·沈约〈答陶隐居难均圣论〉:「则昔日之淳厚,群生何辜?今之浇薄,群生何幸?」也作「淳朴」。
引《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为人淳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以私。」
近质朴 淳朴
反浇薄
淳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丕隆释义:谓极其淳厚。
- 2.
世风释义:社会风气:世风日下。世风淳厚。
- 3.
世风不古释义:社会风气不像古时那样朴实淳厚了。
- 4.
丰淳释义:犹淳厚。
- 5.
亶厚释义:忠厚,淳厚。
- 6.
人心不古释义:古:指古代的社会风尚。旧时指人心奸诈、刻薄,没有古人淳厚。
- 7.
人淳酒纯释义:人淳厚善良酿出来的酒一定很纯,因为他没有欺人之心,不会掺假。
- 8.
仁声释义:⒈指具有教化作用,能使风俗变得淳厚的音乐或乐声。《孟子·尽心上》:“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赵岐 注:“仁声,乐声《雅》《颂》也。”汉 王褒《洞萧赋》:“其仁声,则若颽风纷披,容与而施惠。”⒉指施行仁德而赢得的声誉。汉 扬雄《羽猎赋》:“仁声惠於北狄,武谊动於南邻。”《三国志·蜀志·杨戏传》:“初自 燕、代 则仁声洽著,行自 齐、鲁 则英风播流。”唐 元稹《郑涵授尚书考功郎中冯宿刑部郎中制》:“二帝三王之所以仁声无穷,绩用明而刑罚当也。”宋 王安石《送王蒙州》诗:“仁声已逐春风到,使节犹占夜斗行。”明
- 9.
伽倻琴释义:朝鲜族拨弦乐器。琴身木制,长形,有13根丝弦,每弦下设一柱。演奏时,右手拨弹,左手按音,发音淳厚。常用于独奏、伴奏和弹唱。
- 10.
化淳释义:⒈教化淳厚。⒉指淳厚的教化。
- 11.
和厚释义:⒈指性情温和敦厚。⒉谓性质平和,气味淳厚。⒊指情谊融洽深厚。
- 12.
惇懿释义:淳厚善良。
- 13.
惇笃释义:淳厚笃实。
- 14.
惟其笃行释义:指正因为专心实行。 惟其:表示因果关系,和“正因为”近似。笃行:切实履行;专心实行。行为淳厚,纯正踏实。
- 15.
敦庞释义:⒈亦作“敦龎”。 丰厚,富足。明 归有光《何氏先茔碑》:“凡 何 氏之葬者,悉山泽之敦龎纯固,以忠厚世其家。”清 钱谦益《<石田诗钞>序》:“石田 生于 天顺,长于 成弘,老于 正德 初,当国家昌明敦龎,重熙累洽之世。”参见“敦厖”。⒉厚大;壮大。宋 陈亮《陈府君墓志铭》:“生而敦庞,以壮门户;长则克家,以光厥祖。”清 钱谦益《赠文文起宫相六十序》:“敦庞魁硕之人,应运而生。”⒊敦厚朴实。汉 孔融《肉刑议》:“古者敦庞,善否不别。”明 方孝孺《王中夫先生像赞》:“生混合治安之时,备敦龎淳厚之气。”清 龚
- 16.
敦然释义:⒈淳厚貌;浑厚貌。⒉粗厚结实貌。⒊混沌貌。⒋聚拢貌。
- 17.
敦缛释义:形容文章风俗淳厚绵密。
- 18.
木性释义:旧谓淳厚、质朴的禀性。
- 19.
朴淳释义:质朴淳厚。
- 20.
浇异释义:是谓淳厚的风气变得浮薄,而与原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