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 [jì zhōu]
1. 古九州之一,包括现在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黄河以北和辽宁省辽河以西的地区。
英[Ji prefecture;]
冀州 引证解释
⒈ 古九州之一。
引《尔雅·释地》:“两 河 间曰 冀州。”
郭璞 注:“自东 河 至西 河。”
《书·禹贡》:“冀州,既载 壶口。”
蔡沉 集传:“冀州,帝都之地,三面距 河 :兗,河 之西; 雍,河 之东; 豫,河 之北。 《周礼·职方》:‘ 河 内曰 冀州 ’是也。”
⒉ 指今 陕西 和 山西 间 黄河 以东, 河南 和 山西 间 黄河 以北, 山东 西北和 河北 东南部地区。
⒊ 自 汉 至 清 行政区划名。 汉武帝 时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大致为 河北省 中南部, 山东省 西端和 河南省 北端。后代辖境渐小,治所亦迁移不一。
⒋ 古代称中原地区。
引《楚辞·九歌·云中君》:“览 冀州 兮有餘,横四海兮焉穷?”
宋 罗泌 《路史·后纪二·女皇氏》:“然后四极正, 冀州 寧。”
罗苹 注:“中国摠谓之 冀州。”
国语词典
冀州 [jì zhōu]
⒈ 地名。古九州之一,包括今河北、山西两省,及河南省黄河以北、辽宁省辽河以西之 地。
⒉ 古时泛指中原地区。
引《楚辞·屈原·九歌·云中君》:「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
冀州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弟释义:不悌。 对兄长或长辈不恭顺。《左传·隐公元年》:“郑伯 克 段 於 鄢,段 不弟,故不言弟。”《孟子·告子下》:“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后汉书·袁谭传》:“若 冀州 有不弟之慠,无慙顺之节,仁君当降志辱身,以济事为务。”冀州,指 袁谭 弟 袁尚。
- 2.
世胙释义:谓世代享有封爵。《左传·襄公十四年》:“世胙大师,以表 东海。”杜预 注:“胙,报也;表,显也。谓显封 东海,以报大师之功。”《北史·魏咸阳王禧传》:“冀州 人 苏僧瓘 等三千人称 禧 清明,有惠政,请世胙 冀州。”章炳麟《代议然否论》:“昔者吾党以为革命既成,必不容大君世胙,惟建置大总统为无害。”
- 3.
东河释义:⒈战国 秦 汉 时,黄河 自今 河南 武陟县 以下略呈南北流向一段,称 东河。 与 晋 陕 间北南流向一段称 西河 相对。《礼记·王制》:“自 东河 至於 东海,千里而遥。”郑玄 注:“徐州 域。”《礼记·王制》:“自 东河 至於 西河,千里而近。”郑玄 注:“亦 冀州 域。”《史记·夏本纪》“禹 行自 冀州 始”唐 张守节 正义:“黄河 自 胜州 东,直南至 华阴,即东至 怀州 南,又东北至 平州 碣石山 入海也。东河 之西,西河 之东,南河 之北,皆 冀州 也。”参见“两河”。⒉清 雍正 七年(172
- 4.
中中释义:⒈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书·禹贡》:“﹝ 冀州 ﹞厥田惟中中。”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书·禹贡》:“﹝ 徐州 ﹞厥赋中中。”孔 传:“赋第五。”⒉中等;一般。宋 何薳《墨经·松》:“矿而挺直者曰籤松,品惟中中。”《平山冷燕》第五回:“领出一个女子来,年纪只好十五六岁,人物也还中中。”⒊不偏不倚貌。宋 苏辙《书<楞严经>后》:“每趺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槃真际。”
- 5.
中冀释义:古指 冀州 涿鹿 地区。相传 黄帝 杀 蚩尤 于此。
- 6.
举正释义:⒈指出谬误,加以纠正。《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唐 刘肃《大唐新语·友悌》:“毕构 为 益州 长史兼按察使,多所举正,风俗一变。”明 王世贞《觚不觚录》:“惜乎言官不能举正,坐成其妄耳。”⒉列举其罪而正之以法。《后汉书·苏章传》:“顺帝 时,迁 冀州 刺史。故人为 清河 太守,章 行部案其姦臧……遂举正其罪。”
- 7.
乘鲤释义:汉 刘向《列仙传·琴高》:“琴高,赵 人,能鼓琴,为 宋康王 舍人。行 涓 彭 之术,浮游 冀州 涿郡 间二百餘年,后入 涿水 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某日当返。诸弟子日斋洁,待于水傍,设祠。高 果乘鲤而来,观者万餘人,留一月,復入水去。”一本作“乘赤鲤”。另有 子英 乘赤鲤升天为神仙的传说,见 南朝 梁 任昉《述异记》。后因以“乘鲤”比喻登仙。南朝 宋 鲍照《代白纻舞歌词》之四:“池中赤鲤庖所捐,琴高 乘去腾上天。”唐 刘禹锡《浙西李大夫述梦四十韵斐然继声》:“羽化如乘鲤,楼居旧冠鼇。”
- 8.
九州释义:⒈传说中的中国上古地理区域。 九州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见《尚书·禹贡》。⒉日本的第三大岛。
- 9.
乞活释义:⒈到有粮之地就食求生。《晋书·东海王越传》:“初,东嬴公 腾 之镇 鄴 也。携 并州 将 田甄、甄 弟 兰 ……等部众万餘人至 鄴,遣就穀 冀州,号为乞活。”⒉逃亡求食的饥民。《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农 惧,率骑百餘奔 广宗,率乞活数万家保于 上白。”《宋书·王镇恶传》:“时有一人 邵平,率部曲及 并州 乞活一千餘户屯城南。”《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有 司马文荣 者,帅乞活千餘户屯 金墉 城南。”胡三省 注:“惠帝 时,并州 饥荒,其吏民随 东燕王 腾 东下,号曰乞活,是后,流徙逐粮者,亦曰乞活
- 10.
交贸释义:交易。南朝 梁简文帝《移市教》:“日中总滙,交贸迁移。”清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一》:“北齐 冀州 之北,钱皆不行,交贸者皆绢布。”参见“交易”。
- 11.
冀马释义:古 冀州 之北所产的马,亦泛指马。
- 12.
农丁释义:指青壮年农民。《晋书·安平献王孚传》:“关中 连遭贼寇,穀帛不足,遣 冀州 农丁五千屯於 上邽,秋冬习战阵,春夏修田桑。”
- 13.
十二分野释义:我国古代星占学的迷信观点认为,人间祸福同天上星象有联系,因根据星辰的十二缠次(后亦根据二十八宿)将地上的州、国划分为十二个区域,使两者相对应,并根据某一天区星象的变异来预测、附会相应地区的凶吉。 这种划分,在天称“十二分星”,在地称“十二分野”。其对应情况为:星纪(扬州,吴 越)、玄枵(青州,齐)、娵訾(并州,卫)、降娄(徐州,鲁)、大梁(冀州,赵)、实沉(益州,晋)、鹑首(雍州,秦)、鹑火(三河,周)、鹑尾(荆州,楚)、寿星(兖州,郑)、大火(豫州,宋)、析木(幽州,燕)。参阅《周礼·春官·保章氏》郑玄
- 14.
千斤犍释义:千斤之犗牛,比喻难得的人才。《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五年》:“释(封释)卒…… 释 子 冀州 主簿 悛、幽州 参军 抽 来奔丧。廆 见之曰:‘此家抎抎千斤犍也。’”胡三省 注:“犍,犗牛也。言千斤之犍,人间不可多得,若从天而下也。”
- 15.
华夏九州释义:九州,又名赤县神州,是中国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夏、商、周时代的地域区划,自战国以来即成为古代中国地理范围的代称。 古代中国人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和雍州。《禹贡》可能是战国后期学者所作。而周代没有徐州和梁州。其代指的地理范围在汉代以后民国以前基本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这个地理范围约略相当于汉地。五岳五镇四渎都在九州这个地理范围内,九州这个地理范围是在汉代确立,其范围一直稳定至1912年才发生变化。
- 16.
卒徒释义:⒈徒众;兵众。《庄子·达生》:“夫畏涂者,十杀一人,则父子兄弟相戒也,必盛卒徒而后敢出焉,不亦知乎!”成玄英 疏:“强盛卒伍,多结徒伴,斟量平安,然后敢去。”唐 元稹《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尔之部曲,即镇之卒徒。”清 俞樾《茶香室续钞·张循王老卒》:“募紫衣吏,轩昂閒雅,若书司客将者十数辈,卒徒百人。”⒉服劳役的人;差役。汉 桓宽《盐铁论·复古》:“卒徒衣食县官,作铸铁器,给用甚众,无妨於民。”《后汉书·梁统传》:“发属县卒徒,缮修楼观,数年乃成。”《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只见起初同来这个公吏,手
- 17.
厎柱释义:砥柱。 古山名。即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黄河 中的 三门山,今因修水库而山已不见。《书·禹贡》:“厎柱析城,至于王屋。”孔 传:“此三山在 冀州 南,河 之北,东行。”《书·禹贡》:“东至于 厎柱。”孔 传:“厎柱,山名,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在西 虢 之界。”参见“砥柱”。
- 18.
啸父释义:古代传说中仙人名。汉 刘向《列仙传·啸父》:“啸父 者,冀州 人也。少在 西周 市上补履数十年,人不知也,后奇其不老……西邑多奉祀之。”
- 19.
坎宫释义:九宫之一。古代术数家指居北的方位。于时为冬,于五行为水,于地为 冀州。
- 20.
处当释义:⒈判决,决断。 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赵相汝南李统》:“时 冀州 有疑狱,章帝 见问 统,统 处当详平,克厌上心。”《晋书·顾荣传》:“会 赵王 伦 诛 淮南王 允,收 允 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 平心处当,多所全宥。”⒉审择合适的。《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三年》:“选女子知书可付信者六人,以为女尚书,使典省外奏事,处当画可。”胡三省 注:“奏事有不合上意,区处其当而下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