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佐 [xián zuǒ]
1. 贤明的辅臣。
贤佐 引证解释
⒈ 贤明的辅臣。
引《管子·宙合》:“夫绳扶拨以为正,准坏险以为平,鉤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霖雨思贤佐,丹青忆旧臣。”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升庵诗》:“盖 桂洲 居相位时,亦復贪婪倨傲,原非贤佐,不过为 分宜 所陷,死非其罪,人多悯之。”
贤佐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丞释义:⒈亦作“五承”。指禹的五位贤佐:益、稷、皋陶、垂、契。⒉泛指贤臣。
- 2.
佩珂释义:⒈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宋 苏辙《次韵王巩上元见寄》之一:“少年微服天街阔,何处相逢解佩珂。”宋 叶适《题贾俨不忘室》诗:“子质復粹美,藻火兼佩珂。”⒉珮,佩玉;珂,马勒上的饰物。多指显贵之人。唐 殷尧藩《金陵怀古》诗:“黄道天清拥珮珂,东南王气 秣陵 多。”元 朱晞颜《赠娄贤佐》诗:“诸郎冷落传緗素,故老依稀説珮珂。”⒊指珮玉相击之声。珂,次等玉。明 邓雅《挽李次晦》诗:“曾向天门听珮珂,復归林麓卧烟萝。”
- 3.
元僚释义:贤佐;重臣。
- 4.
清郎释义:北齐 尚书郎 袁聿脩,因其清廉,故称。《北史·袁聿脩传》:“初,聿脩 为尚书郎十年,未曾受升酒之遗。尚书 邢邵 与 聿脩 旧款,每省中语戏,常呼 聿脩 为清郎。”后用以指清廉的郎中。唐 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举人自代状》:“从外府而允称贤佐,立中臺而克号清郎。”
- 5.
玉羊释义:⒈传说中的华山之灵。 其出现,主生贤佐。⒉瑞物。古时以为五音和谐、声教昌明则玉羊现。⒊玉制的羊。⒋天狼星的别名。
- 6.
称诵释义:称颂。 诵,通“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今先生处 胜 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 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汉书·董仲舒传》:“周 道粲然復兴,诗人美之而作,上天祐之,为生贤佐,后世称诵,至今不絶。”宋 曾巩《<强几圣文集>序》:“然气质浑浑,不见刻画,远近多称诵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九:“﹝ 孛罗 ﹞却又读书能文,敬礼贤士,一时公卿间,多称诵他好处。”
- 7.
胤绪释义:后代。 唐 吴兢《贞观政要·忠义》:“每览前贤佐时,忠臣徇国,何尝不想见其人,废书钦叹!至於近代以来,年岁非远,然其胤绪,或当见存。”
- 8.
金匮释义:⒈亦作“金柜”。亦作“金鐀”。铜制的柜。古时用以收藏文献或文物。汉 贾谊《新书·胎教》:“胎教之道,书之玉版,藏之金柜,置之宗庙,以为后世戒。”《汉书·晁错传》:“陛下之德厚而得贤佐,皆有司之所览,刻於玉版,藏於金匱,歷之春秋,纪之后世,为帝者祖宗。”晋 王隐《晋书·瑞异记》:“甘卓 家金匱鸣,声似槌镜,清而悲。”清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十二:“他年金鐀如搜采,来叩空山夜雨门。”孙犁《<秀露集>后记》:“金柜之藏,不必永存;流落村野,不必永失。”⒉引申谓传之久远。《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愚臣既不
- 9.
除目释义:除授官吏的文书。唐 姚合《武功县中作》诗之八:“一日看除目,终年损道心。”《新五代史·唐臣传·刘延朗》:“乃令 文遇 手书除目,夜半下学士院草制。”《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元年》:“先是术者言国家今年应得贤佐,出奇谋,定天下,帝意 文遇 当之,闻其言,大喜,曰:‘卿言殊豁吾意,成败吾决行之。’即为除目。付学士院使草制。”胡三省 注:“御笔亲除付外行者谓之除目。其经宰相奏拟而行者,亦谓之除目。”清 吴伟业《送湘阴沉旭轮谪判深州》诗之二:“故旧怜除目,妻孥笑俸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