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句 [wén jù]
1. 文章的词句。
英[ diction; phraseology; ]
2. 从一个句号到另一个句号之间的话;指非常匀称的有几个从句的句子。
例庄重的文句。
英[ period; ]
文句 引证解释
⒈ 文章的词句。
引《后汉书·儒林传下·景鸾》:“作《易説》及《诗解》,文句兼取《河》《洛》,以类相从,名为《交集》。”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郭象 ﹞见 秀 义不传於世,遂窃以为己注,乃自注《秋水》、《至乐》二篇,又易《马蹄》一篇,其餘众篇,或定点文句而已。”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圣人作经,固无非是此意,然又不必泥着文句。”
章炳麟 《文学说例》:“故帝典虽言皆有韵,而文句参差,恣其修短,与诗殊流矣。”
国语词典
文句 [wén jù]
⒈ 文章的词句。
引《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景鸾传》:「作易说及诗解,文句兼取河洛。」
文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孤经絶句释义: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宋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种流弊。
- 2.
三漏释义:[出法华文句记] 漏。
- 3.
三身寿量释义:三身寿量 [出法华经文句] 一法身寿量法身者。
- 4.
上下文释义:指文章或说话中与某一词语或文句相连的上文和下文:这个词的含义联系上下文不难理解。
- 5.
云云释义: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他来信说读了不少新书,很有心得云云。
- 6.
余句释义:留传下来的文句。
- 7.
僻字涩句释义:冷僻的字、词和晦涩的文句。
- 8.
养器释义:⒈指饮食之器。《礼记·曲礼下》:“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孔颖达 疏:“养器,供养人之饮食器也。”⒉培养人才。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大夫 皋如 曰:‘修德行惠,抚慰百姓……为君养器,臣之事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古者建国,教学为先,所以道世治性,为时养器也。”《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论》:“齠年稚齿,养器深宫,习趋拜之仪,受文句之学。”
- 9.
反言释义:⒈谓言语与汉语不同。⒉违反常体的文句。⒊指反问语气的语句。
- 10.
古涩释义:亦作“古歰”。 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 11.
句调释义:文句的语调。
- 12.
只句释义:一句话;个别文句。
- 13.
吏读式释义:朝鲜 从七世纪 新罗 时代至二十世纪初 李朝 末年所用的一种汉语朝鲜语混合文字。 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多用汉语,虚词多用朝鲜语(以汉字记音),句法从朝鲜语。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大约在 唐朝 建国前,新罗 即开始使用 汉 字记录本族语言,称为‘吏读式’。唐 时,薛聪 以吏读式译 中国 经书为 新罗 语,儒学流传得以更加便利。”
- 14.
吽牙释义:⒈形容犬争斗吼叫。⒉犹聱牙。形容文句拗口。
- 15.
四机释义:⒈用兵的四个方面的机密或机宜。 ⒉佛家指人天机、二乘机、菩萨机、佛机。参阅隋智顗《法华经文句》卷十下。
- 16.
大士释义:⒈德行高尚的人。《管子·法法》:“凡论人有要,矜物之人,无大士焉。”尹知章 注:“大士不矜,谦以接物。”《韩诗外传》卷九:“孔子 曰:‘大士哉!由 来,区区汝何攻?赐 来,便便汝何使?愿得衣冠为子宰焉。’”⒉佛教对菩萨的通称。南朝 齐 周颙《重答张长史》:“夫大士应世,其体无方,或为儒林之宗,或为国师道士,斯经教之成説也。”唐 湛然《法华文句记》卷二:“大士者,《大论》称菩萨为大士,亦曰开士。”⒊特指观世音菩萨。《红楼梦》第五十回:“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 嫦娥 槛外梅。”⒋对高僧的敬称。宋 苏轼《金山
- 17.
天字第一号释义:从前对于数目多和种类多的东西,常用《千字文》文句的字来编排次序,“天”字是《千字文》首句“天地玄黄”的第一字,因此“天字第一号”就是第一或第一类中的第一号,借指最高的、最大的或最强的。
- 18.
孔乙己释义:⒈唐代启蒙读物上的文句,旧时供学童摹字的描红纸上有“上大人,孔乙已”等语。 参见“上大人”。⒉鲁迅《呐喊·孔乙己》中的主人公。是辛亥革命前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沦落到了与广大劳动群众同等悲惨地位的下层知识分子。
- 19.
孤文断句释义: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 20.
孤经绝句释义:无可比附的单条经文和截断的文句。唐 宋 科举往往以此试士,是当时的一种流弊。《新唐书·杨瑒传》:“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十七年》:“诸司帖明经,不务求述作大指,专取难知,问以孤经絶句或年月日;请自今并帖平文。”亦省作“孤絶”唐 封演《封氏闻见记·贡举》:“自是举司多有聱牙、孤絶、倒拔、筑注之目,文士多於经不精,至有白首举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