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科 大科的意思

大科

简体大科
繁体
拼音dà kē
注音ㄉㄚˋ ㄎㄜ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kē,(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例句】:狮子属于猫科。槐树是豆科。(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组词】:科室。财务科。(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组词】:科目。学科。文科。外科。(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组词】:科举。科甲。科第。登科。(5) 判定(刑罚)。【例句】:科处(chù)。科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组词】:笑科。科白。(7) 古同“棵”。

基本含义

指大规模的考试、考核或选拔。

大科的意思

大科 [dà kē]

1. 唐制,取士之科,由皇帝自诏者曰制举。其科目随皇帝临时所定,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宋人谓之大科。清代的制举如博学鸿词科亦称“大科”。

3. 袍衫所绣大朵团花。

大科 引证解释

⒈ 唐 制,取士之科,由皇帝自诏者曰制举。其科目随皇帝临时所定,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 宋 人谓之大科。 清 代的制举如博学鸿词科亦称“大科”。

宋 陈师道 《赠二苏公》诗:“谁其识者有 欧阳,大科异等固其常。”
任渊 注:“东坡 兄弟皆应贤良科。”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九:“富韩公 初游场屋, 穆修 伯长 谓之曰:‘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康熙 朝初开大科,一时名士率皆怀刺跨马,日夜诣司枋者之门,乞声誉以进。”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制科》。 《旧唐书·舆服志》:“﹝ 武德 ﹞四年八月敕:‘三品以上,大科紬綾及罗,其色紫,饰用玉。五品以上,小科紬綾及罗,其色朱,饰用金。’”

⒉ 袍衫所绣大朵团花。


国语词典

大科 [dà kē]

⒈ 唐代的科举制度,有制举,其科目随天子自定,以待非常之士。宋人称为「大科」。清人亦称博学鸿词科为「大科」。

⒉ 唐代三品以上官员所穿著绣有大形团花的袍衫。也作「大窠」。


大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六论释义:⒈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是以 庄周《齐物》,以论为名;不韦《春秋》,六论昭列。”⒉指 宋 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大科始进文字。有合,则召试秘书省。出六论题於九经、诸子百家、十七史及其传释中为目。而六论者,以五通为过焉。”《宋史·选举志二》:
    • 2.
      大科释义:唐 制,取士之科,由皇帝自诏者曰制举。其科目随皇帝临时所定,如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宋 人谓之大科。清 代的制举如博学鸿词科亦称“大科”。宋 陈师道《赠二苏公》诗:“谁其识者有 欧阳,大科异等固其常。”任渊 注:“东坡 兄弟皆应贤良科。”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九:“富韩公 初游场屋,穆修 伯长 谓之曰:‘进士不足以尽子之才,当以大科名世。’”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康熙 朝初开大科,一时名士率皆怀刺跨马,日夜诣司枋者之门,乞声誉以进。”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制科》。《旧唐书·舆服志》:“﹝ 武
    • 3.
      大窠释义:即大科。
    • 4.
      玉紫释义:唐 代三品以上的官服,色紫而饰玉。《旧唐书·舆服志》:“﹝ 武德 ﹞四年八月敕:‘三品已上,大科紬綾及罗,其色紫,饰用玉。’”唐 杨炯《公卿以下冕服议》:“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大科(dak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科是什么意思 大科读音 怎么读 大科,拼音是dà kē,大科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科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