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语録 语録的意思

语録

简体语録
繁体語録
拼音yǔ lù
注音ㄩˇ ㄌㄨ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ǔ yù,(1) 告诉。【组词】:不以语人。

lù,(1) 記載,抄寫。【组词】:記録。載録。抄録。録供。(2) 記載言行或事物的書冊。【组词】:語録。目録。回憶録。(3) 採取,任用。【组词】:録取。收録。録用。甄録(經審查鑒別而任用)。

基本含义

记录言论、语言的概括或摘录。

语録的意思

语録 [yǔ lù]

1. 言论的记录或摘录。

[book of quotations; quotation;]

语録 引证解释

⒈ 文体名。某人或多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作者犹广之以《拾遗》,加之以《语録》。”
《旧唐书·经籍志上》有 孔思尚 《宋齐语録》十卷。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尝记 东坡 自言,少年时,与其父并弟同读 富郑公 《使北语録》。”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语录》:“佛书初入中国,曰经、曰律、曰论,无所谓语録也。 达磨 西来,自称‘教外别传直指心印’。数传以后,其徒日众,而语録兴焉。支离鄙俚之言,奉为鸿宝,併佛所説之经典,亦束之高阁矣。”

⒉ 宋 儒讲学,门徒记录当时言辞,亦称语录。据《宋史·艺文志四》所载,有 程颐、刘安世、谢良佐、张九成、尹惇、朱熹 诸家语录。又,古代凡奉使、伴使,例进语录于朝,如 宋 倪思 有《重明节馆伴语録》。


国语词典

语録 [yǔ lù]

⒈ 言论的实录或摘录。佛家祖师说法时,僧徒直接记载问答口语,以白话叙述,不加文饰,称为「语录」。后宋代儒者讲学,门人弟子所记下的语言笔录,也称为「语录」,如《朱子语录》。

宋·陆游〈跋兼山先生易说〉:「郭立之从程先生游最久,程先生病革,犹与立之有问答语,著于语录。」


语録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抱拙释义:持守愚拙。谓不投机取巧。《古尊宿语录》:“云峯 悦禪师 语録《颂古》:‘抱拙 少林 已九年,赵州 忽长庭前柏,可怜无限守株人,寥寥坐对千峯色。’”元 揭傒斯《题<渊明抚松图>》诗:“抱拙辞下邑,旷然获所安。”清 宗元豫《七夕集晓榭》诗:“白头甘抱拙,那望鹊桥迴。”
    • 2.
      格竹释义:指 明 王守仁 就竹子推究事物原理之事。明 钱德洪《王文成公年谱》:“二十一岁在 越 ……是年为 宋 儒格物之学,先生始侍 龙山公 于京师徧求 考亭 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麄,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沉思其理不得,遂遇疾。先生自委圣贤有分,乃随世就辞章之学。”清 魏源《王文成公赞》:“朱子 格物何曾教人格竹,此亦《语録》之一病。”严复《救亡决论》:“前 明 姚江 王伯安,儒者之最有功业者也,格窗前一竿竹,七日病生。”
    • 3.
      竖义释义:立义;阐明义理。 《南史·袁宪传》:“会 弘正 将升讲坐,弟子毕集,乃延 宪 入室,授以麈尾,令 宪 竖义。”唐 道宣《续高僧传·义解四·慧远》:“但闻法集鐘声,不问旦夕,覆讲竖义,皆入堂伏听。”清 申涵光《与朱锡鬯书》:“近尝把玩 宋 儒语録,聊以检点身心,为晚年寡过之计,非敢标理学之名,聚徒竖义,如昔人角立门户为也。”
    • 4.
      语録释义:⒈文体名。某人或多人言论的记录或摘录。唐 刘知几《史通·书志》:“作者犹广之以《拾遗》,加之以《语録》。”《旧唐书·经籍志上》有 孔思尚《宋齐语録》十卷。宋 马永卿《嬾真子》卷一:“尝记 东坡 自言,少年时,与其父并弟同读 富郑公《使北语録》。”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语录》:“佛书初入中国,曰经、曰律、曰论,无所谓语録也。达磨 西来,自称‘教外别传直指心印’。数传以后,其徒日众,而语録兴焉。支离鄙俚之言,奉为鸿宝,併佛所説之经典,亦束之高阁矣。”⒉宋 儒讲学,门徒记录当时言辞,亦称语录。据《宋史·艺文

语録(yul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语録是什么意思 语録读音 怎么读 语録,拼音是yǔ lù,语録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语録造句子